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喜雪

作品数:169 被引量:7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9篇天疱疮
  • 34篇大疱
  • 32篇大疱性
  • 27篇皮肤
  • 25篇细胞
  • 23篇肿瘤
  • 23篇类天疱疮
  • 21篇肿瘤性
  • 21篇副肿瘤
  • 21篇副肿瘤性
  • 20篇副肿瘤性天疱...
  • 19篇大疱性类天疱...
  • 17篇病理
  • 15篇寻常型
  • 15篇免疫
  • 12篇寻常型天疱疮
  • 12篇皮肤病
  • 12篇淋巴
  • 11篇蛋白
  • 11篇基因

机构

  • 160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 2篇定州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169篇陈喜雪
  • 93篇朱学骏
  • 51篇涂平
  • 27篇王明悦
  • 17篇李航
  • 16篇李若瑜
  • 16篇钟珊
  • 15篇杨淑霞
  • 12篇彭洋
  • 12篇武玲慎
  • 11篇王佩茹
  • 10篇杨勇
  • 9篇赵俊郁
  • 9篇王娣
  • 9篇王爱平
  • 8篇杨海珍
  • 8篇李冠群
  • 7篇卜定方
  • 7篇邱于芳
  • 7篇季素珍

传媒

  • 45篇临床皮肤科杂...
  • 3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6篇中国皮肤性病...
  • 14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皮肤科学通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24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抗Dsg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落叶型天疱疮病情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Dsg1-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滴度和Dsg1-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87.5%)患者病情评分与Dsg1-ELISA指数有显著性关联(P<0.05),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4例(50%)患者病情评分与IIF滴度有显著性关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结论 Dsg1-ELISA指数可作为PF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王佩茹钟珊陈喜雪邱于芳朱学骏
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2例被引量:5
2001年
吴艳涂平陈喜雪朱学骏
关键词:儿童病理
儿童面部盘状红斑狼疮2例被引量:2
2013年
2例临床表现均为不突出皮面的面部皮损,从临床表现上易误诊为硬皮病、硬化性苔藓或扁平苔藓等疾病。而该2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典型的盘状红斑狼疮,依据组织病理可明确诊断为儿童面部盘状红斑狼疮。例1患儿ENA谱中SSA为阳性,给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例2患儿未见ENA谱异常,给予局部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
王珊王云陈喜雪涂平
关键词:盘状红斑狼疮儿童面部
易误诊的儿童面部盘状红斑狼疮2例
王珊王云陈喜雪涂平
泛发性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009年
报告2例泛发性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例患者均为40岁后发病,皮损泛发全身,表现为张力性大疱,易误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资鉴别诊断。
李妍陈喜雪朱学骏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获得性泛发性
钙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被引量:6
1995年
涂平张建中杨海珍段周英李冠群陈喜雪朱学骏
关键词:银屑病钙泊三醇药物疗法膏剂
副银屑病8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总结副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81例副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81例患者男44例,女37例,年龄6~77岁,病程7d至30年,中位病程12个月;40岁以下61例(75.3%),41岁及以上20例(24.7%).小斑块副银屑病16例(19.8%),大斑块副银屑病20例(24.7%),慢性苔藓样糠疹37例(45.7%),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8例(9.9%);弥漫型65例(80.2%),中心型6例(7.4%),外周型10例(12.3%).皮损组织病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69例(85.2%),淋巴细胞移人表皮67例(82.7%),灶状角化不全42例(51.9%),坏死角质形成细胞29例(35.8%),红细胞外溢23例(28.4%),表皮海绵水肿21例(25.9%),真皮内血管周围灶状浸润61例(75.3%).结论副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具有特征性,准确诊断需要临床及病理密切结合.
林冠廷陈喜雪汪旸涂平
应用环孢素治疗大疱性皮肤病14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为分析单独使用环孢素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14例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单独使用环孢素3~5mg/(kg.d)治疗,疗程4个月~3年3个月。结果:1例痊愈,11例完全控制,1例未能控制,1例因肺感染停药。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任宇陈喜雪朱学骏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环孢素疗效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患者女,22岁,主因全身皮疹9个月收入院。9个月前患者出现口腔、外阴疼痛性溃疡及脱发,8个月前双手指端又出现针尖大小红色皮疹。当地医院以“白寒氏病”治疗无效。7个月前患者四肢出现大小不等水疱,易破,且渐累及全身。外院以“...
李颂李航陈喜雪武玲慎涂平朱学骏
糖皮质激素治愈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寻常型天疱疮(PV)的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系统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治愈并随访至少2年的PV患者。结果:128例患者经激素系统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泼尼松或等效激素剂量≤10mg/d或完全停药.且皮损完全消退持续≥6个月),激素平均控制剂量在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度患者中分别为(38.9±18.1)mg/d、(51.3±16.2)mg/d、(68.8±15.6)mg/d和(88.3±16.0)mg/d(P〈0.001)。激素控制剂量在≤40mg/d、45~60mg/d、65~80mg/d和〉80mg/d范围时,首次减量时间分别为(85.0±85.9)d、(47.7±36.0)d、(36.3±16.0)d和(27.0±18.1)d(P〈0.001)。全部患者在应用激素6年内达到临床治愈,其中80.2%(101/126)用时≤3年,98.4%(124/126)≤5年。每年激素减量为前一年的50%。结论:PV可在3-6年内临床治愈;按每年50%的速度递减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减量过快或幅度过大是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
王明悦高昱彭洋朱学骏陈喜雪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