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甫宁

作品数:228 被引量:5,275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3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3篇农业
  • 35篇农村
  • 35篇劳动力
  • 25篇农户
  • 25篇农民
  • 24篇实证
  • 16篇人口
  • 16篇农民收入
  • 15篇实证分析
  • 15篇农业保险
  • 15篇粮食安全
  • 15篇保险
  • 15篇比较优势
  • 13篇就业
  • 10篇食品
  • 10篇收入分配
  • 10篇农产
  • 10篇农产品
  • 10篇劳动力市场
  • 9篇农业生产

机构

  • 22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常州工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27篇钟甫宁
  • 23篇纪月清
  • 19篇徐志刚
  • 11篇邢鹂
  • 9篇何军
  • 9篇朱晶
  • 8篇向晶
  • 8篇王亚楠
  • 8篇傅龙波
  • 7篇封进
  • 6篇苗齐
  • 6篇陈希
  • 5篇宁满秀
  • 5篇刘华
  • 5篇孙江明
  • 4篇叶春辉
  • 4篇陈奕山
  • 4篇王兴稳
  • 3篇谢正勤
  • 3篇孙香玉

传媒

  • 29篇农业经济问题
  • 24篇中国农村经济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5篇农业技术经济
  • 7篇中国农村观察
  • 7篇现代经济探讨
  • 7篇管理世界
  • 5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人口与经济
  • 4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农村经济
  • 3篇经济学(季刊...
  • 3篇农业经济与管...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人口学刊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学海
  • 2篇财贸经济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16篇2006
  • 10篇2005
  • 17篇2004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劳动力价格、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1
2016年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且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省级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蔬菜作物种植比例促进幅度较大。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小麦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玉米种植比例有正向影响。微观农户层面的实证结果与宏观结果保持一致,凸显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在农户家庭人口结构方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老年劳动力比例对粮食生产无显著影响,而女性劳动力比例高对粮食种植比例有负面影响,而对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有正面影响。
杨进钟甫宁陈志钢彭超
关键词:劳动力价格人口结构粮食种植结构
农村工业行业结构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在考察南京市农村工业行业结构现状及变动规律基础上,从劳动生产率、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市农村工业行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并根据变动规律对几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对农村工业行业结构的研究,为其它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钟甫宁吕开宇
关键词:农村工业经济
环境治理视角下石漠化片区的农业发展被引量:6
2014年
农业产业结构及农户生计模式是导致石漠化片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现有的环境治理方式,如退耕还林(草)工程,也着眼于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增长模式以降低土地经营强度从而达成环境治理目标,但由于项目本身的局限性,边治理、边退化仍是石漠化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且近年来石漠化片区农业灾害(旱灾)的发生率和成灾率上升。以位于石漠化片区核心地带的黔西南州为例的研究表明,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生产结构并通过加工、销售环节延长产业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改良畜牧品种、调整畜牧业饲养模式并提高肉类加工、储运能力以减少土地压力并提高收益,探索具有经济效益的石漠化林草治理模式并发展特色经济林以提高林业提供持续、稳定年收入的能力,才能彻底消除石漠化逆向演替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并最终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蔡志坚蒋瞻杨加猛钟甫宁
关键词:环境治理农业产业结构农户收入增长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49
2012年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体力下降,本文从生产决策和大田作业两个方面考察不同年龄结构农户在粮食生产方面是否具有明显差异,试图通过实证方式回答这一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利用农村固定明察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老年农户与年轻农户在粮食作物种植决策上没有明显差别,老年农户的小麦、玉米和大豆(除水稻外)种植比重并不比年轻农户低;老年农户与年轻农户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主要要素投入水平也没有明显不同,老年农户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化肥、农药、机械、劳动用工等主要要素投入量均不低于年轻农户;老年农户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产与年轻农户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由于生产决策趋同和农业机械"外包"服务的普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胡雪枝钟甫宁
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粮食生产
大陆农业生产地区比较优势和战略性结构调整
本文对大陆农业生产地区比较优势和战略性结构调整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分析框架,提出了模型和数据,论述了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各省区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
钟甫宁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资源农业结构
文献传递
近一个世纪中国农业经营变化之研究——基于与20世纪初期Buck资料的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根据两个历史时期的农户资料的比较,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农业经营状况、农户收入来源等进行了分析。与80年前相比,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当时的30%左右,但土地生产率提高了2~3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以上,农业技术进步中的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比机械技术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农户经济的变化来看其来源趋向多元化。
胡浩钟甫宁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经营农户收入
“入世”后的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
钟甫宁
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文章分析了1993—2001年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并将两者之间结构调整的情况与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994—1996年间由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相悖;而1997年以来,由于政府减少了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干预,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基本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钟甫宁邢鹂
关键词:种植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脱贫历史性成就的经济学解释被引量:18
2021年
中国脱贫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创造了全球的奇迹。这一伟大成就不仅具有全球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也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即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流动性存在巨大差异、资源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单一资源追逐自身利益的流动方式既不能导致全局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不能缓解区域性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的以全局利益为目标的多种资源协调配置可能在提高总体配置效率的同时消除区域性贫困。
钟甫宁
关键词:贫困收入分配
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5
2017年
现阶段广泛存在着不收取实物与货币租的非正式土地流转,这种零租金流转有别于20世纪初期实物与货币租高昂的土地租佃。本文从土地价值、转出户的人情交换需求以及转出户找到亲友来承租土地的可能性3个方面,将零租金现象解释为城镇化背景下隐性的人情租替代了总额不高的实物与货币租。基于江苏省8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零散土地流转中货币租与人情租的确存在替代关系:不收取货币租的土地流转更多地发生在亲属间,并且,在不收取货币租时,转入户给转出户的节日送礼、照看老弱、生产帮扶等人情交换内容增加。利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租金形式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由村组土地流转的实物与货币租水平、流转地块面积和土壤质量等决定的流转地块潜在的实物与货币租水平负向影响转出户对流转地块采用人情租的可能性;举家外出或没有男性青壮年常住在村的转出户更可能采用人情租;村组内土地转出户与转入户的数量比越高,人情租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人情租是城镇化发展不完全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租金朝货币化方向演变。相关政策需适应形势变化,为正规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
关键词:土地流转城镇化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