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凯

作品数:16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新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手法
  • 10篇颈椎
  • 9篇颈椎病
  • 7篇手法治疗
  • 3篇动脉
  • 3篇椎动脉
  • 3篇椎动脉型
  • 3篇椎动脉型颈椎...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足底
  • 2篇足底筋膜炎
  • 2篇疗效
  • 2篇临床随机对照
  • 2篇临床随机对照...
  • 2篇筋膜
  • 2篇筋膜炎
  • 2篇脊柱
  • 2篇骨错缝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新泰市人民医...
  • 4篇上海市中医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6篇郭凯
  • 12篇詹红生
  • 8篇王辉昊
  • 5篇石印玉
  • 4篇陈博
  • 3篇沈知彼
  • 3篇李林
  • 3篇张开勇
  • 3篇张明才
  • 3篇展嘉文
  • 2篇黄仕荣
  • 2篇周琳
  • 2篇王翔
  • 2篇陈东煜
  • 1篇元维安
  • 1篇赵咏芳
  • 1篇杜国庆
  • 1篇邓真
  • 1篇李玲慧

传媒

  • 4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2例,共随访病例87例,其中分期治疗组57例,对照组30例。分期治疗组按照急性炎症期、亚急性期及慢性粘连期三期予以分期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及药物对症治疗。结果:分期治疗组治疗后和2a后随访患侧下肢主被动抬高度数、VAS评分、SF-M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患侧下肢主被动直腿抬高度数,长期疗效满意。
沈知彼郭凯王辉昊元维安李林詹红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期
手法治疗颈椎病意外事件分析与预防策略思考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共40篇文献,150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意外事件共156例(如果1例患者同时存在骨折和脱位,则计为2例意外事件),最常见的是晕厥占28.85%(45例);颈髓轻度损伤或压迫占21.79%(34例);神经根损伤占15.38%(24例);无效或症状加重占7.05%(11例);颈椎骨折占7.05%(11例);脱位或半脱位占3.85%(6例);软组织损伤1.92%(3例);严重意外事件包括瘫痪、死亡和脑血管意外病例占14.70%(22例),其中54.55%(12例)存在其他原发疾病。意外损伤手法类型包括:旋转复位法占42.00%(63例);强刺激按揉穴位引起的占28.00%(42例)。最终结局:66.67%(100例)恢复或基本恢复,14.00%(21例)好转或改善;2.67%(4例)恶化或加重;3.33%(5例)死亡。结论:医师使用手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明确诊断,并对治疗术式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排除禁忌和潜在风险、规范评价标准和准入资格,提高安全认识与风险评估、加强手法意外事件的监测,可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王辉昊詹红生张明才陈博郭凯
关键词:颈椎病手法骨科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手法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黄仕荣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石氏推揉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石氏推揉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泰市人民医院2019年3-12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取石氏推揉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足底筋膜厚度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足底筋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冲击波治疗,石氏推揉手法能够显著缓解疼痛,应用弹性超声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足底筋膜厚度显著改善。
郭凯
关键词:足底筋膜炎
影像学指导下颈椎病骨错缝手法治疗病案一例
2012年
寰枢关节骨错缝常因椎体间的水平移位、旋转移位不同,导致手法治疗的方式各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主任医师临床应用颈椎CT三维重建指导手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特摘录病案一例与同道交流。
沈知彼詹红生郭凯展嘉文
关键词:影像学骨错缝手法治疗
“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9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333例患者作为颈椎病组纳入研究,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健康受试者组受试者30例(来源于曙光医院研究生及进修生、社区人员),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7±10.12)岁。分别从症状体征、动态触诊、X线评价3方面综合判断两组受试者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动态触诊、影像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组有87.99%(293/333)发生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健康受试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为颈椎病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张明才石印玉黄仕荣陈东煜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关节不稳定性
手法配合认知疗法治疗颈椎病1例
2011年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症,患者除有颈项部疼痛、僵硬等骨骼肌肉方面的症状,还常伴有失眠、焦虑、烦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认知与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精神症状的治疗方式,可以结合手法对两个方面同时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郭凯詹红生王辉昊赵咏芳石印玉
关键词:手法认知疗法颈椎病
石氏推揉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80例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石氏推揉手法在底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就诊于新泰市人民医院骨科确诊为足底筋膜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石氏推揉组与冲击波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为3 d治疗一次,连续治疗5次,5次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晨起第一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踝-后足功能(AHS)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AHS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石氏推揉组VAS评分低于冲击波组,AHS评分高于冲击波组(P<0.05)。石氏推揉组满意度占92.5%,比冲击波组(62.5%)高(P<0.05)。石氏推揉组总有效率高于冲击波组(97.50%vs.85.00%,P<0.05)。结论石氏推揉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郭凯
关键词:石氏伤科足底筋膜炎疼痛临床疗效
定位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根据"骨错逢,筋出槽"评估要素合理运用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从而为本病的诊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经评估后在椎骨错缝定位节段运用仰卧拔伸手法)30例,对照组(仰卧拔伸手法)30例。根据《脊柱推拿诊治评估技术规范》中的颈椎评估方法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评估。治疗以每周4次为1疗程,共3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疗效,并参照相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予以评分。结果:治疗12次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自身积分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治疗眩晕和头痛两大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症状、体征方面如颈肩痛、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方面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评估后的手法治疗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经过评估后的手法治疗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最主要的两大症状眩晕与头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故根据规范系统的确定病变节段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在短期内能更好的提高手法的疗效,从而使仰卧拔伸手法更加具有针对性。
展嘉文詹红生张开勇沈知彼郭凯周琳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仰卧拔伸手法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目前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等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265篇,中文文献251篇,英文文献14篇,其中5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5篇文献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5篇文献共736例患者。5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2.93,95%CI为[2.10,4.08];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99,95%CI为[2.47,6.44];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的治疗方法,如牵引、药物等)(P<0.01)。结论:目前所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因此需要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且长时间随访的试验,进一步验证。
郭凯李林詹红生王辉昊石印玉
关键词:颈椎病肌肉骨骼手法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