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才

作品数:84 被引量:97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颈椎
  • 41篇颈椎病
  • 25篇骨错缝
  • 21篇手法
  • 21篇椎间盘
  • 19篇关节
  • 14篇神经根
  • 14篇神经根型
  • 13篇腰椎
  • 13篇神经根型颈椎...
  • 13篇椎间盘突出
  • 13篇根型颈椎病
  • 12篇筋出槽
  • 10篇腰椎间盘
  • 10篇腰椎间盘突出
  • 10篇影像学
  • 9篇腰椎间盘突出...
  • 9篇影像
  • 9篇突出症
  • 9篇椎间盘突出症

机构

  • 8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5篇上海市中医药...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洋泾中...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84篇张明才
  • 78篇詹红生
  • 46篇石印玉
  • 45篇王翔
  • 32篇陈博
  • 26篇黄仕荣
  • 21篇陈东煜
  • 18篇程英武
  • 14篇王辉昊
  • 14篇元唯安
  • 11篇石瑛
  • 9篇李林
  • 9篇陈元川
  • 8篇高宁阳
  • 7篇杜国庆
  • 6篇郑昱新
  • 5篇张开勇
  • 5篇林勋
  • 4篇张旻
  • 4篇庞坚

传媒

  • 17篇上海中医药杂...
  • 15篇中国骨伤
  • 7篇中国中医骨伤...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康复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脊骨神经医学发展模式引发的思考被引量:8
2011年
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中医脊柱推拿疗法与脊骨神经医学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自身也保持着鲜明的特色。虽然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骨错缝、筋出槽"与脊骨神经医学的"椎体半脱位"均未形成定论,但脊骨神经医学已经与WHO开展正式合作,并且形成《指南》指导其进一步规范化推广。相对而言,中医脊柱推拿疗法有着成熟理论体系和良好临床疗效,却难以作为正规医疗方式走向世界。本文通过对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思维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不足之处,借鉴脊骨神经医学之优势,对中医脊柱推拿疗法之推广分析和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王辉昊张明才詹红生
关键词:医师诊疗模式
“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8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333例患者作为颈椎病组纳入研究,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健康受试者组受试者30例(来源于曙光医院研究生及进修生、社区人员),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7±10.12)岁。分别从症状体征、动态触诊、X线评价3方面综合判断两组受试者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动态触诊、影像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组有87.99%(293/333)发生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健康受试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为颈椎病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张明才石印玉黄仕荣陈东煜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关节不稳定性
颈椎病患者寰枢关节骨错缝的临床诊治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骨错缝对颈椎病发病的作用,为临床中医手法诊治颈椎病提供思路;方法:研究设颈椎病和无颈椎病两组,其中颈椎病组(2006.3-2008.12 期间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333 例,男119 例,女性214...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黄仕荣王翔元唯安陈博王辉昊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病寰枢关节骨错缝手法
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机械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机械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针灸治疗评定针刀经筋层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优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原则,收集机械性下腰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按照国家行业学会标准纳入研究病例,以针灸治疗为对照,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治疗组予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自感痛、活动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感觉疼痛、活动疼痛及Oswestry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感觉疼痛、活动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机械性下腰痛疗效显著,针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针灸治疗。
丁梦娜王翔张明才陈元川石瑛詹红生陈东煜
关键词:针刀
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刀组和针刺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刀组腰部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改善腰部疼痛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张琥陆世昌张明才郑昱新詹红生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疗法针刺疗法
上海石氏伤科对颈椎病的病机认识与手法诊治优化技术方案
目的:系统阐释上海石氏伤科对颈椎病的病机认识及运用手法诊治颈椎病的技术规范. 方法:综合分析近30余年研究成果,认为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是颈部"骨错缝筋出槽、气血不通、筋骨失和",据此建立针对性的诊断评估技术方...
詹红生王翔张明才陈博王辉昊陈东煜石瑛石印玉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病机
基于手法治疗的颈椎病理状态临床评估指标与方案研究
骨伤科颈椎患者病理状态分类有颈椎肿瘤、颈椎病、颈椎创伤、青少年颈痛、落枕,中医认为颈椎病病理状态为筋骨失和、骨错缝、筋出槽、气血不通,诊断时可以此作为定性和定位评估,在手法治疗时应避开绝对禁忌症,颈椎植有内固定装置处于稳...
张明才
关键词:颈椎病病理分析手法治疗禁忌症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被引量:29
2011年
近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包括:毫针疗法、温针灸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刀疗法、刺络拔罐疗法、腹针疗法等,有效率基本在80%以上。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因此,今后应建立统一的针灸治疗LDH临床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严格按照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设计临床试验;取穴、电针参数做到统一、临床试验结果要有重复性;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和实验研究,为针灸治疗LDH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林詹红生陈博张明才高宁阳石印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
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加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益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影像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优良率、血液流变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椎管矢状径、硬膜囊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腰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徐震球张明才
关键词:益肾活血汤电针腰椎管狭窄血液流变学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诊治椎间盘病症被引量:62
2008年
目前,包括颈椎和腰椎在内的椎间盘病症发病率居我国各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第8位。如何正确诊疗本病症,才能提高和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以往认为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是引起椎间盘病症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现代临床也较多地针对椎间盘进行治疗。但是,这一理论并未获得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根据椎间盘病症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学认识,我们认为其发病的关键病机是"骨错缝、筋出槽、筋骨失和"。本文试从这一认识出发,探讨椎间盘病症诊治的新思路。
张明才詹红生石印玉黄仕荣王翔
关键词:颈椎腰椎椎间盘移位中医病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