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
- 作品数:53 被引量:261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震害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以地震灾区的震害斜坡为原型搭建锚固工程模型,采用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方法,研究预应力锚索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震害特征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最先发生破坏且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位于模型最上排的锚索,其破坏形式以锚索体自由段根部拉断和外锚头脱落为主,未出现内锚固段黏结力和握裹力失效现象;锚索体应变显著变化的部位集中在锚固段,一处靠近锚固段底部,另一处靠近滑面位置,且尤以靠近滑面处的应变较大;往复荷载比单一的水平推力对锚索的变形影响更大,更容易导致材料的破坏。该成果对地震灾区预应力锚索的健康诊断与震害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郑达梁力丹巨能攀
- 关键词:边坡工程低周往复荷载预应力锚索震害特征
- 西南水电工程坝址峨眉山玄武岩卸荷分带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岩体卸荷及其产生的变形现象已成为水电工程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分析西南水电工程中峨眉山玄武岩岩体卸荷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已被大多数工程所运用的岩体的张开裂隙条数、裂隙张开度和纵波速度作为卸荷带划分量化指标,对白鹤滩水电站卸荷带进行了划分,证明了此量化指标作为卸荷带划分的统一标准的可行性。进一步结合卸荷带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岩体卸荷带划分的统一标准问题,提出了卸荷带划分的建议方案。
- 郑达黄润秋
-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峨眉山玄武岩卸荷分带量化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解决目前岩体卸荷指标及量化标准未统一、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主要建基岩体之一的峨眉山玄武岩为例,在收集、总结和分析部分水电工程卸荷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裂隙率、张开裂隙率、裂隙宽度以及纵波波速为卸荷分带指标,确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分带模型,并对白鹤滩水电站进行了试算,证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该成果对统一峨眉山玄武岩岩体卸荷分带指标及量化标准、更准确地对岩体进行卸荷分带具有参考价值。
- 庞波郑达
-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模糊综合评判法
- 一种悬臂梁流变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臂梁流变试验装置,涉及岩土工程实验技术领域。一种针对倾倒变形的悬臂梁流变试验装置,包括悬臂梁、支架与夹持装置。悬臂梁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段和试验段;夹持段被夹持装置夹持固定,试验段靠近夹持段的一端上表...
- 郑达庞波李文龙王宇姚青
- 文献传递
- 基于流变模型的反倾层状岩体倾倒变形发育深度的力学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研究反倾层状岩体倾倒变形的发育深度,结合倾倒变形发展演化过程的时效性特点,将岩层抽象为在自重及层间应力作用下的弯曲悬臂梁,选取Kelvin流变模型,以变形发育极限位置处拉应变为零作为发育深度的判据,计算得出了层状岩体倾倒变形的发育深度;并利用发育深度恒为正的特点得到了倾倒变形发生的判据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层状岩体倾倒变形发育深度受岩性条件及坡体结构的影响;而倾倒变形发生与否则主要受到岩层倾角、边坡坡角及层间内摩擦角的影响。结论可以为倾倒变形边坡变形规模判断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 庞波郑达黄鹏
- 上硬下软反倾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的物理模拟被引量:14
- 2019年
- 现有上硬下软边坡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压缩挤出变形的近水平泥岩、页岩基座型边坡变形演化过程,针对倾倒变形的板岩基座型边坡开挖响应研究甚少,本文以西藏玉曲河某水电站厂址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建立符合坡体实际情况的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物理试验的方法模拟原型边坡开挖。通过试验揭示上硬下软反倾边坡在开挖条件下的变形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开挖条件下上硬下软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为a)下部软岩倾倒弯曲加剧;b)软岩倾倒折断,上部卸荷硬岩沿已有裂隙剪切;c)倾倒软岩滑移,卸荷硬岩剪断岩性分界部位,折断面贯通3个阶段。其变形破坏模式为下部软岩倾倒—上部硬岩剪断组合滑移型破坏;(2)开挖强倾倒区岩体会使下部软岩迅速失稳并促使上部硬岩剪切破坏;开挖引起的反倾上硬下软边坡大变形在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变形和能量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3)开挖时需避免对坡脚倾倒岩体“大开挖”施工。
- 郑达毛峰王沁沅苏杭李文龙
- 关键词:卸荷变形物理模拟边坡工程
- 地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坡面效应
- 2013年
-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坡面形态对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形式的影响,以汶川地震灾区公路沿线不同坡面形态的边坡为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模拟4种不同坡面形态的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并监测坡体关键部位的位移变化。通过分析得出:阶梯型坡破坏发生最早;直线型坡破坏发生最晚;破坏位置都集中在坡型的拐角处和坡脚转折点;不同坡型破坏的程度及模式也明显不一样。上述结论对于了解地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坡面效应具有指导作用。
- 蔡俊超郑达王多军
- 关键词:地震作用反倾岩质边坡离散元
- 崩塌诱发其下部滑坡变形过程的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崩塌冲击或崩积物重力加载作用都可能诱发坡脚滑坡的变形或失稳。在查明坡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陡斜坡在地下开采作用下崩塌所产生的机理、失稳模式、破坏规模、运动轨迹进行了全过程模拟,特别是斜坡失稳后和坡脚滑坡的相互作用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地下开采诱发的崩塌过程模拟及其研究,发现斜坡在地下开采的扰动下会产生大规模的崩塌,其滚石会对滑坡体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且所形成的崩积物会对滑坡体产生重力加载作用。再通过监测数据以及现场收集的资料分析得出滑坡的蠕滑变形主要是由于崩积物重力加载作用引起的,且有继续变形的趋势,在暴雨季节时,滑坡的变形速率可能会增大,有潜在大规模滑动的危险,需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 肖燃郑达巨能攀
- 关键词:崩塌滑坡相互作用加载
- 倾角变化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倾倒变形演化研究
- 2024年
-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变形演化特征与最终失稳模式等。结果表明:①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基本概括为岩层压密-坡脚压裂阶段、弯折面形成-部分失稳阶段和弯折面贯通-彻底失稳3个阶段,岩层倾角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斜坡阶段性演化过程;②岩层倾角越大的斜坡,斜坡形成弯折面所需时间越短,失稳破坏发生后坡体贯通性倾倒破坏深度更大,对应的变形范围越大,折断岩层的破坏程度越剧烈;③岩层倾角变化会导致斜坡的倾倒变形过程与最终失稳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倾角较小的55°和70°模型斜坡前部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明显弯曲倾倒变形,最终以“倾倒-弯曲-滑移”的失稳模式发生破坏;倾角最大的85°斜坡岩层发生的弯曲变形较小,最终以“倾倒-折断-崩塌”的模式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杜睿锡郑达吴章雷陶诗鑫周鸿轲
- 关键词:破坏模式离心机模型试验
- 基于动力响应时程特征的堆积层滑坡失稳概率分析
- 地震是触发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地区产生多处滑坡灾害。受强震的影响,众多天然状况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堆积层坡体发生了失稳破坏。通过对该地区某堆积层滑坡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阐明了地震作用下此类滑坡的变形破坏机...
- 张文巨能攀郑达赵建军
-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失稳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