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行姝

作品数:33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4篇政治法律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8篇能源
  • 5篇政府
  • 4篇特朗普
  • 4篇气候政策
  • 4篇可持续发展
  • 4篇国际气候
  • 3篇能源政策
  • 3篇美国经济
  • 2篇低碳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清洁能源
  • 2篇资本
  • 2篇资本流动
  • 2篇温室气体
  • 2篇节能
  • 2篇环保
  • 2篇国际气候合作
  • 2篇国际气候制度

机构

  • 29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河北大学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32篇赵行姝
  • 1篇陈正洪
  • 1篇汪金福
  • 1篇张帆
  • 1篇潘家华
  • 1篇刁大明
  • 1篇庄贵阳
  • 1篇周琪
  • 1篇丁一凡
  • 1篇李枏
  • 1篇沈鹏
  • 1篇查道炯
  • 1篇王霞

传媒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美国研究
  • 2篇当代世界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国际安全研究
  • 1篇时事资料手册
  • 1篇英才
  • 1篇世界知识
  • 1篇国际展望
  • 1篇城市开发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当代亚太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中国金融
  • 1篇绿叶
  • 1篇衡水师专学报
  • 1篇学术动态(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美棉花及其制品贸易的环境影响分析
2008年
中国从美国进口棉花,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相伴而生的环境损害由中国独自承担,美国在享受着中国"价廉物美"产品的同时,却没有对中国的资源压力和环境破坏做出任何补偿。中美棉花及其制品贸易格局的形成,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赵行姝
关键词:中美贸易环境影响棉花纺织品
国际气候合作的进展与前景
2007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显著上升。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增加和强度增大,自然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遭到破坏,进而殃及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饥饿和贫困,威胁全球未来的共同繁荣。然而,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仅仅依靠单个主权国家是无法办到的。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赵行姝
关键词:国际气候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国际气候合作的现实与前景被引量:3
2006年
回顾了当前气候变化领域内几种主要的国际气候合作形成及其发展,从合作方式、内容和原则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这些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特点。由于各国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决定了当前的国际气候合作是一种共识与分歧并存的合作。这种对话机制不啻为一条打破僵局的现实出路,但是,如果想开创成员国间努力寻求的辉煌未来,需要各方消除“责任与效果”方面的分歧,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赵行姝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气候合作
地缘冲突下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逻辑及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赵行姝
关键词:大国博弈
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的系统思考——新书评介:《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
2006年
气候变化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发展趋势令人堪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并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曾经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谈到国际关系时断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而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相互依存,因为它更“需要世界各国从保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开展广泛的全球合作”。
赵行姝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全球可持续发展
“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2006年
2006年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希望依靠技术御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赵行姝庄贵阳
关键词:激励机制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巴黎协定》与特朗普政府的履约前景被引量:8
2017年
《巴黎协定》生效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从达约阶段转向履约阶段。但是,履约阶段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风险得到控制,反而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巴黎协定》入手,分析了《巴黎协定》自身存在的不足,重点考察了美国的履约意愿,分析了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及其影响,探讨了未来美国的气候立场。研究发现,《巴黎协定》在减排力度、气候资金及遵约条款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导致《巴黎协定》有效性仍取决于缔约方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当前美国国内政局演变导致美国联邦政府气候政策出现倒退,有可能对《巴黎协定》缔约方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这种不良影响仅仅是短暂的。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以及美国业已成形的低碳转型,共同决定了特朗普气候政策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巴黎协定》。长期来看,美国对全球领导力的诉求、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动力以及来自外部的道义压力这三大因素势将促使美国在未来重新回归《巴黎协定》。
赵行姝
关键词:履约
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评析被引量:5
2020年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能源主导”政策,本质上是将能源实力转化为能源权力,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乃至领导力。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将能源主导目标转化为多项举措:在国内政策层面表现为“为油气松绑”,积极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在国际层面表现为“促油气外销”,积极扩大化石能源出口,同时,“以油气为筹码”,在实现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目标时频繁借力能源工具。特朗普推动“能源主导”议程时,在国内主要依赖于联邦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在国际事务中则体现出较强的地缘政治属性。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化石能源生产与出口、能源安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将能源作为对外政策工具以增强美国影响力方面则效果不明显。
赵行姝
关键词:美国经济能源能源政策化石能源
特朗普政府初期美国军方管控气候风险及其行为逻辑被引量:3
2018年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赵行姝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风险美国军方
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探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而非单纯的环境问题,主张只有将气候变化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才能获得“双赢”结果。最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低碳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赵行姝
关键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低碳路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