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守松

作品数:88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肝炎
  • 30篇乙型
  • 27篇慢性
  • 25篇乙型肝炎
  • 22篇病毒
  • 21篇慢性乙型
  • 19篇细胞
  • 19篇慢性乙型肝炎
  • 11篇基因
  • 9篇肝功
  • 9篇肝功能
  • 8篇衰竭
  • 8篇戊型
  • 8篇戊型肝炎
  • 8篇肝硬化
  • 7篇血清
  • 6篇乙肝
  • 6篇囊虫
  • 6篇囊虫病
  • 6篇基因型

机构

  • 35篇蚌埠医学院第...
  • 3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5篇蚌埠医学院
  • 7篇蚌埠医学院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 1篇安徽省砀山县...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86篇赵守松
  • 12篇李伟
  • 9篇刘传苗
  • 9篇徐葵花
  • 7篇崔琢
  • 7篇高春明
  • 6篇邬亦贤
  • 5篇田维铨
  • 5篇赵久法
  • 4篇董加秀
  • 4篇高春明
  • 3篇陈子安
  • 3篇高继君
  • 3篇常海宁
  • 3篇陈家盛
  • 2篇王淑民
  • 2篇陈慧娟
  • 2篇焦贤春
  • 2篇汪蔷华
  • 2篇张苏宁

传媒

  • 16篇临床肝胆病杂...
  • 1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1篇实用肝脏病杂...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淮海医药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全国第四次肝...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安徽中医临床...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40例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对肝衰竭的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判断其临床疗效。并对40例肝衰竭病人进行MELD评分分组,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血浆置换术治疗前后,病人的主要实验室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P <0. 01),胆碱酯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1)。40例肝衰竭病人行血浆置换术治疗共140例次,其中4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 8%。其中30例病人有效,10例病人无效,总有效率为75%。MELD评分高者,人工肝治疗的无效率会较高,但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肝衰竭病人,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MELD评分用于判断肝衰竭病人预后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曹蕴徐葵花赵守松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1 c+,P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23+);固相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PDC相对平均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者,但缺少统计学意义,MDC相对数量在两者间没有差别;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相对数量显著高(P<0.01)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在上述3组中MDC相对数量无差异(P=0.194)。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DC的凋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增加与HBeAg血清转换有关,提示PDC可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董加秀赵守松高继君焦贤春李柏青金齐力崔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亚群HBVDNA
斯特鲁普测试对轻微性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测试——斯特鲁普(Stroop)测试对轻微性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动物命名试验(ANT)及Stroop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收集临床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价Stroop测试对MHE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troop测试结果与NCT-A、DST、ANT的相关性。结果96例肝硬化患者中,MHE患病率为30.21%(29/96)。Stroop测试的Off+On总时间诊断MHE时的截断值为212.49 s,其AUC为0.845,敏感度为93.10%,特异度为64.20%。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Stroop测试结果中的On+Off时长、On时长与NCT-A呈中等相关(r值分别为0.580、0.590,P值均<0.01),Off时长与NCT-A呈强相关(r=0.620,P<0.01);On+Off时长、On时长、Off时长与DST均呈强相关(r值分别为-0.650、-0.650、0.630,P值均<0.01)。结论在诊断MHE中,Stroop测试是一项敏感度高、无需专业设备、结果易读、诊断价值高的方法。
王腾朱伊静赵守松
关键词:肝性脑病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经治慢性乙肝患者肾功能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既往已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患者肾功能异常情况并对其肾功能异常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11~2015-10我院住院治疗及2015-09~2015-12在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DV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ADV/LAM组)、恩替卡韦组(ETV组)、拉米夫定组(LAM组)4组,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MDRD)方程估算患者的e-GFR值,计算该人群中肾功能异常率[e-GFR<90 ml/(min·1.73m^2)],同时对其高危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16例病例,样本总体肾功能异常率为19.9%,其中ADV组、ADV/LAM组、ETV组、LAM组肾功能异常率分别31.0%,33.3%,13.2%,1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3,P=0.014),然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ADV组和ADV/LAM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LAM组和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德福韦酯(OR=6.370,P=0.002),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OR=4.945,P=0.008),年龄(OR=1.060,P=0.004),糖尿病(OR=4.221,P=0.012)是其肾功能异常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长期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服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功能不全。
余晓阳赵守松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异常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X基因及其常见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HC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同时检测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HBVX基因。结果:2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和77%,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BVX基因,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均很高(均P<0.0125),而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125)。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93%和47%,肝癌组织中双突变率要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5),未发现1762T及1764A单独发生突变。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很高,肝癌组织中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的频率很高,HBVX基因及1762T/1764A双突变与HCC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
李伟刘传苗赵守松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探讨
1990年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82~1988年共收治的101例慢性肝炎治疗的疗效观察,其中慢活肝53例,临床治愈86.7%,好转13.3%,无1例死亡,有效率100%;慢重肝48例,临床治愈31.2%,好转14.5%,无效26例,有效率45.8%。本组资料提示,慢活肝应用任何药物组合治疗,疗效都较好;慢重肝对各组治疗方法的疗效,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和MOSF有关。目前慢重肝病死率仍在50%以上,我们认为,在综合性治疗上加用FLC输注,可提高其存活率。此外,防治并发症与MOSF的发生也不可忽视。这常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邬亦贤赵守松
关键词: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炎
强的松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评价强的松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强的松组22例给予60 mg/d口服。腺苷蛋氨酸组21例,1 000 mg加入液体中每天一次静滴。常规给予输液及营养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总胆汁酸水平的影响以及预后。结果强的松组与腺苷蛋氨酸组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效果。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强的松对于无激素禁忌证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董加秀赵守松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3种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重叠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AHE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IFN-γ、IL-2、IL-10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和ELISA方法测定重叠组和CHB组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定量(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同时检测重叠组、AHE组和CHB组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结果 重叠组IFN-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IL-10低于CHB组和对照组,IL-2高于CHB组(P<0.05);CHB组IL-10高于其他3组(P<0.05)。重叠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CHB组,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CHB组(P<0.05)。重叠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阴性率高于CHB组(P=0.00)。重叠组组中HBV-DNA阴性者IFN-γ、IL-2水平高于HBV-DNA阳性者,IL-10水平低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 IFN-γ、IL-2、IL-10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免疫损伤过程;IFN-γ、IL-2、IL-10可作为判断重叠感染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重叠感染后IFN-γ、IL-2可能影响HBV的复制。
张苏宁赵守松高春明崔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00年
赵守松邬亦贤
关键词:输血后肝炎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慢乙肝加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慢乙肝加戊肝(20例)与单纯急性戊肝(20例)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结果:慢乙肝加戊肝后黄疸的发生率、白蛋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前白蛋白显著下降等均较单纯急性戊肝组显著(P<0.05~P<0.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叠感染急性戊肝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赵守松刘雪燕高春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