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向东

作品数:36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
  • 6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介入
  • 6篇梗死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动图
  • 5篇血压
  • 5篇中毒
  • 5篇乳酸酸中毒
  • 5篇介入治疗
  • 5篇老年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交感
  • 5篇交感神经
  • 5篇高血压
  • 5篇超声心动图
  • 4篇疗效

机构

  • 30篇天津市第一中...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赵向东
  • 21篇卢成志
  • 15篇夏大胜
  • 13篇陈欣
  • 12篇于翔
  • 9篇徐建强
  • 7篇王佩显
  • 6篇王丽
  • 6篇王小飞
  • 5篇高陆
  • 5篇李晓春
  • 4篇党群
  • 4篇郭倩玉
  • 4篇郭素箴
  • 3篇李超
  • 3篇丛洪良
  • 3篇周文
  • 3篇张欣
  • 3篇张峰
  • 3篇孙琪

传媒

  • 7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EVF、LEVDD及LE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EVF高于对照组,LEVDD与LEV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房颤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田云朋卢成志赵向东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房颤
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部位斑块分布的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分叉部位前降支血管内动脉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测量53例前降支-对角支分叉病变处前降支内动脉硬化斑块的体积,将血管按照对角支的位置分为4个象限:分叉嵴侧(象限1)、心包侧(象限2)、分叉对侧(象限3)和心肌侧(象限4),比较各象限斑块的相对分布情况(各象限斑块占总斑块的体积百分比)及分叉远段与近段斑块分布的偏心性指数(象限3的斑块体积与象限1的斑块体积之比)。结果象限3的相对斑块分布最大,其次是象限4和象限2,象限1的斑块分布最小,同时象限4的相对斑块分布大于象限2。此外,分叉远段的血管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和斑块分布偏心性指数都要大于分叉近段。结论无论是前降支分叉远段还是近段,分叉对侧的相对斑块分布最大,而分叉嵴侧最小。此外,分叉远段的病变更加严重,且斑块分布更加不对称。
徐建强卢成志赵向东陈欣夏大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超声分叉病变冠状动脉前降支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2002年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已有若干种器械应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我院自2000年6月开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PDA病人进行封堵治疗,共完成3例,现报道如下.
李俊英党群高陆王小飞李娜夏大胜陈俊陈欣赵向东于翔刘书坤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疗法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封堵器
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党群王小飞夏大胜赵向东高陆崔文姬
该研究通过IVUS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发现冠状动脉重塑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易损斑块的形态特征、斑块破裂的好发部位和影响因素。正性重塑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负性重塑易于引起心绞痛的发生却使斑块趋于稳定;大而软的正...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均于发病后6h之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2)和对照组(n=54)。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介入术后1h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h。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sumSTR>70%(P<0.05)。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翔卢成志蔡林赵向东徐建强张峰张菁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边缘夹层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术后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及其预后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接受OCT检查的患者,利用OCT对支架边缘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计算OCT观察到的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记录支架边缘夹层的撕裂深度、开口宽度、撕裂片最大长度等数据并进行分析,观察斑块的性质并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结果入选92例患者,扫描106枚支架,纳入分析的支架边缘区域184个,最终发现18例患者的20个支架部位和24个支架边缘出现夹层,应用OCT观察PCI术后夹层发生率为19.6%,明显高于造影发现。这些患者的特征是年龄更大(P<0.001)、高血压(P=0.007)及吸烟(P=0.049)的更多,多发生于钙化斑块(P=0.002)、纤维斑块较少见(P=0.008)。随访12个月,仅被OCT发现的夹层患者与无夹层患者相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OCT观察发现PCI术后夹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造影,其中仅被OCT发现的夹层预后良好。
何强夏大胜赵向东陈欣郭素箴卢成志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夹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与相关因素分析
2003年
刘书堃王小飞金哲党群夏大胜赵向东高陆于翔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性
脑膜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传统上认为脑膜癌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困难,但随着对原发肿瘤诊断技术的提高,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该病认识亦有所改变.笔者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4例病人作以分析.
刘津王雪松赵向东李蕴琛
关键词:影像学脑膜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1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DW水平分为3组,RDW低值组27例,RDW中值组27例,RDW高值组27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死亡、休克发生率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结果随RDW水平升高,RDW低值组、RDW中值组和RDW高值组住院病死率、死亡和休克总发生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明显增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与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年龄、收缩压、心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RDW(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心率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RDW升高者住院死亡和休克的发生率增加。
郭倩玉卢成志夏大胜赵向东陈欣
关键词:肺栓塞血流动力学预后红细胞分布宽度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情况的差异。方法: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分为NSTEMI组55例和STEMI组113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前及术后的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W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术后TIMI血流情况、LVEDV、LVW及LV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STEMI组术前TIMI血流3级的比例、术后MBG3级比例和LVEF明显优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STEMI患者接受早期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情况以及左室收缩功能优于STEMI患者。
徐建强卢成志赵向东夏大胜陈欣于翔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再灌注心肌收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