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伯翔

作品数:44 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静脉
  • 30篇血栓
  • 24篇静脉血
  • 24篇静脉血栓
  • 21篇血栓形成
  • 20篇静脉血栓形成
  • 17篇深静脉
  • 17篇深静脉血栓
  • 13篇溶栓
  • 12篇下肢深静脉
  • 12篇下肢深静脉血...
  • 9篇深静脉血栓形...
  • 8篇介入
  • 8篇抗凝
  • 7篇置管
  • 7篇溶栓治疗
  • 7篇髂股
  • 7篇髂股静脉
  • 7篇髂股静脉血栓
  • 7篇急性髂股静脉...

机构

  • 40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赵伯翔
  • 39篇顾建平
  • 33篇何旭
  • 28篇陈亮
  • 27篇楼文胜
  • 27篇苏浩波
  • 26篇陈国平
  • 23篇宋进华
  • 23篇施万印
  • 17篇汪涛
  • 10篇黄昊
  • 4篇李燕
  • 2篇滕皋军
  • 2篇葛静萍
  • 2篇王小平
  • 2篇吴霜
  • 2篇李英豪
  • 1篇牟凌
  • 1篇万丽
  • 1篇李震

传媒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临床研究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预防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评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阿加曲班抗凝对预防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初始阶段使用的抗凝药物分为阿加曲班组(n=84)和低分子肝素组(n=201),比较两组患者Ⅱ型HIT的发病率,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Ⅱ型HIT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阿加曲班组Ⅱ型HIT发病率为1.2%(1/84),低分子肝素组为9.0%(18/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0,P=0.01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子肝素抗凝相对于阿加曲班抗凝,是Ⅱ型HIT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63,95%CI:1.042~60.281,P=0.045)。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相比于阿加曲班抗凝其Ⅱ型HIT发病率更高,是Ⅱ型HI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可能预防Ⅱ型HIT的发生。
孔杰刘正立赵伯翔公茂峰周阳逸付冠琦陈亮苏浩波何旭陈国平顾建平王小平
关键词:阿加曲班深静脉血栓形成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缺血6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coStream血栓抽吸治疗的6例ALLI患者临床资料。技术成功定义为完成AcoStream取栓操作;临床成功定义为ALLI相关症状缓解。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术后即刻血供,Cooley疗效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出院后30 d随访手术相关并发症、截肢率、短期通畅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取栓手术操作。3例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2例联合CDT,1例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及CDT。1例伴有严重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术中行髂动脉球囊扩张术。TIMI分级术前0级2例,1级4例;术后即刻2级和3级各3例,其中3例联合CDT术后1 d复查TIMI分级均为3级。出院后30 d随访,患肢通畅6例;Cooley疗效评分显示痊愈3例,良好3例;无截肢、死亡。结论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LI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袁园黄昊顾建平何旭陈亮赵伯翔史亚东陆照璇苏浩波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
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10家医疗单位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受试者188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受试者按照1∶1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94例。试验组使用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对照组使用Celect腔静脉滤器。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成功率,包括滤器置入的临床成功率和滤器取出的临床成功率;次要指标包括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肺栓塞的发生率(6个月内),滤器出现断裂、移位(>20 mm)、置入/取出时倾斜(>15°)的发生率,下腔静脉血流状况(6个月内);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受试者滤器置入成功率100%,试验组87例(92.55%)进行滤器取出,对照组91例(96.81%)进行滤器取出,试验组临床成功率97.87%(92/94),对照组临床成功率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38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非劣效。试验组和对照组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81%(91/94)、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滤器置入后试验组有1例(1.22%)新发无症状性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滤器断裂、移位(>20 mm)。滤器置入时倾斜(>15°)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1.06%),滤器取出时倾斜(>15°)试验组0例,对照组2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取出术前下腔静脉血栓试验组有5例(5.75%),对照组有3例(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两组在滤器置入/取出过程中均未出现即刻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器阻塞、移位、变形、血管壁穿透、腔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两组
赵伯翔刘建龙滕皋军倪才方徐浩李震翟水亭张彦荣向华杨维竹顾建平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肺栓塞
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术后血红蛋白尿鉴别诊断及出血分级管理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术后实施血红蛋白(Hb)尿鉴别诊断和出血分级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术联合CDT治疗的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依据术后Hb尿鉴别诊断评估出血风险,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评价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尿红细胞计数分别为(6.53±0.88)个/μL、(51.7±9.15)个/μL、(13.03±1.94)个/μL、(4.70±1.02)个/μL,Hb分别为0、(81.92±7.86) mg/L、(21.50±7.01) mg/L、(7.10±0.7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 h、48 h、72 h纤维蛋白原、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尿pH、尿比重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9例(22.5%)、17例(42.5%)发生轻微出血,0例、2例(5.0%)发生严重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腿围消肿率分别为(88.12±20.16)%、(71.51±20.10)%,静脉通畅度分别为(85.25±20.41)%、(74.72±2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术联合CDT术后通过Hb尿鉴别诊断和出血风险评估实施出血分级管理策略,有利于早期鉴别血尿,及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李燕葛静萍尹媛媛刘萍赵伯翔孔杰牟凌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出血
iFlow软件量化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血流改变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iFlow软件量化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明确诊断,且行介入治疗成功的16例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患者均分4段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而后行狭窄闭塞部位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治疗。采用量化分析iFlow软件对血管造影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股总动脉分叉部、胭动脉分叉部和踝关节水平的达峰时间(TTP)值,并计算胭动脉分又部1YrP与股总动脉分叉部TTP的差值(胭动脉分叉部TTP差值)和踝关节水平TTP和股总动脉分叉部TTP的差值(踝关节水平TTP差值)。采用t检验比较上述参数值的变化。结果16例介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股总动脉分叉部术前TTP为(5.46±2.69)s,术后为(4.64±0.9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1,P〉0.05)。胭动脉分叉部、踝关节水平术前TTP分别为(13.49±3.96)、(22.84±7.27)s,术后分别为(9.84±2.44)、(14.88±4.5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2和-3.710,P均〈0.01)。胭动脉分叉部、踝关节水平术前TTP差值分别为(8.03±4.04)、(17.38±6.17)s,术后分别为(5.20±2.42)、(10.25±4.6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4和3.746,P均〈0.05)。结论通过iFlow软件量化分析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可行。
楼文胜顾建平苏浩波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施万印汪涛赵伯翔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放射学介入性
急性远端孤立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方法初探被引量:6
2018年
远端孤立型深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是临床常见静脉回流障碍性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为腘静脉以下的小腿及肌间静脉群内血液异常凝结,回流受阻引发的症候群,发生率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3.0%~59.0%[1].若得不到适当治疗,25.0%-33.3%的血栓向近端静脉(腘静脉或以上)顺行蔓延,扩展为全下肢静脉的阻塞,严重时血栓脱落随血液入肺血管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对于IDDVT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确定,仍是争论热点,有关报道[1-2]多为经验性探索.
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孤立型远端急性DISTAL循证医学证据
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并发症CT随访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通过CT 随访观察63例IVCF留置1~15年、平均(4.68±3.18)年患者(Aegisy 滤器12例,OptEase滤器19例,TrapEase 滤器11例,Simon- Nitinol 滤器13例,VenaTech 滤器8例)滤器相关并发症,包括滤器断裂、下腔静脉穿孔、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及症状性肺栓塞(PE)再发。根据Durack分级标准,将下腔静脉穿孔分为0~Ⅳ级。记录IVCF置入后是否接受规范性抗凝治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经CT随访131次,每例患者随访1~5次,平均2.08次。结果显示,IVCF断裂6例(6/63,9.52%),含OptEase 2例(2/19,10.53%),TrapEase 4例(4/11,36.36%);Ⅰ级以上下腔静脉穿孔22例(22/63,34.92%),含Aegisy 1例(1/12,8.33%),OptEase 2例(2/19,10.53%),VenaTech 4例(4/8,50%),TrapEase 3例(3/11,27.27%),Simon- Nitinol 12例(12/13,92.31%),Simon- Nitinol滤器穿孔发生率高于其它4款滤器(P<0.05);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5例(5/63,7.94%),含OptEase 1例(1/19,5.26%),TrapEase1例(1/11,9.09%),Simon- Nitinol 3例(3/13,23.08%);DVT复发8例(8/63,12.70%),含OptEase 3例(3/19,15.79%),TrapEase 1例(1/11,9.09%),VenaTech 1例(1/8,12.50%),Simon- Nitinol 3例(3/13,23.08%),规范性抗凝患者DVT复发发生率低于未规范抗凝患者(P=0.044);再发症状性PE 1例(1/63,1.59%),为置入Aegisy(1/12,8.33%)且未规范抗凝治疗患者。结论 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是下腔静脉穿孔及DVT复发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未取出IVCF的CT随访观察,尽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同时重视IVCF置入后规范性抗凝治疗。
赵伯翔顾建平何旭宋进华苏浩波楼文胜陈亮陈国平施万印汪涛黄昊
关键词:下腔静脉并发症随访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5例术中血栓内喷射尿激酶后行血栓抽吸治疗,术后持续溶栓治疗0。3d;对照组25例经溶栓导管血栓内团注尿激酶并保留导管进行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溶栓时间(42.2±16.7)h,尿激酶平均使用量(88.0±35.4)万U,平均住院日(3.8±0.8)d,18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6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Ⅱ级,1例血栓清除I级。对照组25例患者平均置管溶栓时间(129.6±32.2)h,尿激酶平均用量(410.0±106.0)万U,平均住院日(7.9±1.4)d。10例血栓清除Ⅲ级,9例血栓清除Ⅱ级,6例血栓清除I级。两组间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平均住院日及溶栓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6个月随访均未见血栓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应用于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宋进华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施万印赵伯翔黄昊顾建平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放射学介入性
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失败后介入补救方案的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UK-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失败后的介入补救方案。方法搜集采用UK-CDT治疗的LEDVT患者343例,其中UK-CDT治疗成功和失败分别为281例和62例,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UK-CDT治疗失败62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补救措施。结果血栓溶解率(<50%与≥50%)在发病时间、溶栓时间、UK用量及是否合并HIT等有相关性(P <0. 05)。UK-CDT失败患者介入补救治疗血栓溶解率(≥50%)为77. 4%(48/62),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血栓补救治疗的溶解率(≥50%)分别为92. 3%(12/13)、45. 5%(5/11)、81. 3%(13/16)、83. 3%(10/12)和80. 0%(8/10),患肢肿胀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补救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 6%(5/62)。结论 UK-CDT溶栓失败后立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栓溶解率,改善症状、体征,不失为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策略选择。
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导管溶栓
D-二聚体监测在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值的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 方法:将8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单纯抗凝组(A组)20例,置管溶栓组(CDT)(B组)40例...
赵伯翔
关键词: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抗凝置管溶栓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