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皮瓣
  • 8篇动脉
  • 8篇穿支
  • 6篇支皮瓣
  • 6篇穿支皮瓣
  • 5篇解剖学
  • 5篇解剖学基础
  • 4篇缺损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前足
  • 3篇足底
  • 3篇组织缺损
  • 3篇跖骨
  • 3篇小鼠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特点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皮瓣
  • 2篇跖底动脉

机构

  • 11篇南京军区福州...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作者

  • 18篇谢志平
  • 15篇郑和平
  • 11篇梁成
  • 6篇庄跃宏
  • 5篇林涧
  • 5篇郝攀登
  • 5篇张发惠
  • 3篇马雷
  • 3篇吴泽东
  • 2篇李磊
  • 2篇张天浩
  • 2篇陆骅
  • 2篇王之江
  • 1篇万华俊
  • 1篇吴剑威
  • 1篇吴剑威
  • 1篇李磊
  • 1篇刘寿坤
  • 1篇章一新
  • 1篇林加福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华东地区第1...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十二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的构建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耳前血管蒂跨三个血管体、二个choke区的耳瓣模型。将小鼠侧卧置于二维图像采集系统的动物承载台上,调节体视显微镜物镜并固定为25倍,设置步进参数,“弓”型路线渐次、局部采集造模后0,1,2,3,5,7,10,14,21,30 d的时间点图像,合成鼠耳全景图。重点观察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内choke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ICR小鼠耳有三个恒定的血管体来供养,从内到外依次为头侧血管体、中间血管体及尾侧血管体。术后5 d,耳瓣坏死面积趋于稳定,坏死率为(15±7)%。内侧血管体与中间血管体之间的choke动静脉的管径出现快速扩增,两者都在第10天左右达最大,choke静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9±0.5)倍,choke动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5±0.7)倍。10 d后,choke静脉管径开始减小,21 d后逐渐平稳,而choke动脉管径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平稳,之后无明显减小。结论①跨区皮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②跨区皮瓣切取后血流动力学供区与潜力供区之间的choke区参与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解剖供区与血流动力学供区之间的choke血管;③小鼠耳瓣模型为研究血管扩张机制及遴选促皮瓣存活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
梁成庄跃宏郑和平吴剑威马雷谢志平
关键词:坏死
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进展
2014年
因创伤、感染、慢性溃疡等因素造成前足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外科难题,前足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肌肉及骨骼的外露,及时对软组织缺损修复和重建才能保障足部的负重、行走、跳跃等生理功能。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各种方法、特点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谢志平郑和平
关键词:前足软组织缺损皮瓣
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为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1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的走行与分布;2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与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1足背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为主干的延续,伴足外侧缘静脉恒定的沿足外侧缘径直前行,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及第5趾外侧缘皮肤;2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足底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与小趾外侧群肌之间浅出的足背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外侧缘静脉旁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结论可形成以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梁成谢昀郑和平庄跃宏谢志平吴泽东李磊张发惠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第1跖底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躅趾软组织缺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第1跖底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躅趾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走行、分支及其与躅展肌上缘动脉弓吻合的解剖学特点,以第1跖底动脉穿支浅出点为旋转点,以躅展肌上缘为皮瓣轴线在足内侧设计第1跖底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蹰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4—69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9例,交通伤6例,趾甲瓣移植后创面2例。损伤部位:足蹿趾掌侧皮肤缺损3例,趾端皮肤缺损5例,足蹿趾背侧皮肤缺损6例(含2例趾甲瓣移植后趾背缺损),足躅趾侧方皮肤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0cm×2.2cm~7.5cm×5.5cm。皮瓣切取面积为3.2cm×2.5cm~11.0cm×4.5cm。急诊手术I期修复12例,择期手术Ⅱ期修复5例。结果17例皮瓣均成活,创面I期愈合,经1~3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第1跖底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四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之一。
林涧郑和平林加福谢志平陆骅张天浩王之江万华俊
关键词:足损伤外科皮瓣
新型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的构建
目的 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 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
梁成庄跃宏郑和平吴剑威马雷谢志平
关键词:坏死
兔耳血管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兔耳血管系统的形态学特点,为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50只日本大耳白兔耳,采用活体观察、巨微解剖和铸型佐证方法,观测耳廓前后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耳廓前后静脉的属支、汇入及分布;耳廓血管间的吻合关系。结果兔耳皮肤白皙菲薄、血管分布表浅,血管间的联系清晰可见;动脉分为耳廓前动脉和后动脉,耳廓前后动脉均分为前支、后支;静脉分为耳廓前静脉和耳廓后静脉,相互吻合形成耳缘静脉;耳廓动脉、静脉间存在动静脉吻合,数量由中央区到外周区渐次增多。结论日本大耳白兔的兔耳血管恒定、分布表浅、容易观察,可用于建立系列兔耳模型。
梁成庄跃宏郑和平谢志平郝攀登
关键词:兔耳血管动物模型
第一跖底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以第1跖趾关节为标志,于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第1跖底动脉穿支与足内侧血管吻合特点.1侧新鲜标本灌注红色乳胶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第1跖底动脉穿支于第1跖趾关节近端(2.3 ±0.7) cm处,由足拇展肌肌腱与第1跖骨之间返向后斜行浅出,在足拇展肌上缘与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等某一血管体吻合后,再参与动脉链组成,沿途发出细小血管分布于足内侧皮肤.第1跖底动脉穿支起始外径为(1.1±0.2) mm.穿支动脉干长(3.2±0.2)cm.结论 以第1跖底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前足部软组织缺损.
谢志平梁成郑和平林涧郝攀登张发惠
关键词:穿支穿支皮瓣
踇趾胫侧底动脉的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探讨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术式.方法: 在22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人足标本上,以第1跖趾关节位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的起源、...
谢志平郑和平
关键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创面修复
雷奈酸锶干预钴铬钼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研究雷奈酸锶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探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小鼠建立Co-Cr-Mo微粒诱导骨溶解的颅骨模型,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颗粒对照组;C组为低剂量治疗...
郝攀登郑和平梁成谢志平马雷
关键词:假体松动骨溶解雷奈酸锶
雷奈酸锶治疗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探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小鼠建立Co-Cr-Mo微粒诱导骨溶解的颅骨模型,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颗粒对照组,C组为低剂量治疗组,D组为高剂量治疗组。28 d后取出颅骨进行HE染色观察颅骨骨溶解面积,通过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RANKL的表达,q RT-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的表达并分析RANKL/OPG比率变化。结果雷奈酸锶可以明显抑制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对下调TNF-α和RANKL蛋白有确切的疗效,而且这种改变与雷奈酸锶的剂量有关。虽然其对OPG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不太明显,但是对RANKL基因转录和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的调节与HE染色切片上骨溶解程度相一致。结论雷奈酸锶能够抑制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中TNF-α和RANKL的表达,并下调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从而抑制了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为临床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郝攀登郑和平梁成谢志平
关键词:雷奈酸锶骨溶解假体松动肿瘤坏死因子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