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袁强

作品数:451 被引量:2,269H指数:26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5篇期刊文章
  • 166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7篇建筑科学
  • 3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水利工程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理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6篇地基
  • 96篇荷载
  • 70篇预压
  • 67篇真空预压
  • 46篇固结
  • 42篇土地基
  • 41篇动力响应
  • 39篇黏土
  • 38篇排水板
  • 37篇荷载作用
  • 36篇软黏土
  • 36篇土体
  • 32篇饱和地基
  • 31篇循环荷载
  • 29篇饱和土
  • 25篇土力学
  • 23篇振动
  • 22篇淤泥
  • 22篇竖向
  • 18篇动荷载

机构

  • 272篇浙江大学
  • 213篇温州大学
  • 5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2篇上海大学
  • 5篇杭州市钱江新...
  • 4篇江西理工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杭州市建筑设...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温州职业技术...
  • 2篇华东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杭州市建设委...
  • 2篇浙江浙工大检...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浙江华云电力...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作者

  • 451篇蔡袁强
  • 181篇王军
  • 104篇徐长节
  • 81篇符洪涛
  • 71篇王鹏
  • 55篇谷川
  • 48篇胡秀青
  • 47篇丁光亚
  • 44篇郭林
  • 44篇孙宏磊
  • 39篇曹志刚
  • 31篇金亚伟
  • 29篇潘晓东
  • 27篇刘飞禹
  • 25篇吴世明
  • 21篇董全杨
  • 16篇孙奇
  • 16篇蔡瑛
  • 15篇陈云敏
  • 10篇孙林柱

传媒

  • 49篇岩土力学
  • 36篇浙江大学学报...
  • 35篇岩石力学与工...
  • 34篇岩土工程学报
  • 9篇振动工程学报
  • 7篇水利学报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公路学报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4篇高等工程教育...
  • 4篇应用数学和力...
  • 3篇海洋工程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第四届浙江省...
  • 2篇科技通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3篇2023
  • 17篇2022
  • 26篇2021
  • 29篇2020
  • 33篇2019
  • 14篇2018
  • 29篇2017
  • 26篇2016
  • 28篇2015
  • 17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14篇2011
  • 18篇2010
  • 17篇2009
  • 22篇2008
  • 19篇2007
  • 19篇2006
  • 17篇2005
  • 9篇2004
4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加热淤泥的排水板装置和加热联合真空预压淤泥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加热淤泥的排水板装置,包括水平排水板和加热装置,所述水平排水板包括排水槽,所述加热装置与水平排水板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所述水平排水板的排水槽内设有换热管,所述加热管可与换热管连接,使得导热介质可...
王军符洪涛金亚伟蔡袁强金锦强倪俊峰高紫阳按打日拉朱萧霄
文献传递
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突涌研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坑突涌演示仪。该种基坑突涌演示仪包括演示仪箱体、蓄水箱、基坑模型和监测系统;所述演示仪箱体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体,所述蓄水箱能进行升降,内设有隔板,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测压管...
孙宏磊蔡袁强杨逸敏
文献传递
交通荷载下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机理试验被引量:6
2021年
为研究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发生规律,自主研制了一套路基翻浆冒泥模型试验装置。模型中路基层分别采用级配碎石与粉质黏土进行填筑,试验研究了交通循环荷载下路基中孔压累积、翻浆冒泥与沉降发展全过程,分析了粉质黏土地基土体成分、孔隙比等对路基翻浆冒泥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交通循环荷载下地基内部孔隙水压逐渐累积,当地基中有效应力为零时出现瞬态液化并发生翻浆冒泥现象。针对易发生翻浆冒泥的粉质黏土地基,试验发现黏粒含量与孔隙比是影响路基翻浆冒泥的重要参数;黏粒含量增加将使地基中孔压累积,进而发生翻浆冒泥现象;而同样黏粒含量下,地基孔隙比减小将使路基翻浆冒泥现象受到抑制。基于试验结果,在塑性指数和孔隙比坐标系下提出了地基翻浆冒泥的判别参考准则,当塑性指数与孔隙比位于该判定准则上方时,可初步判定路基易发生翻浆冒泥。本文研究可为交通荷载下道路翻浆冒泥评价与控制提供参考。
蔡袁强严舒豪曹志刚李富有
关键词:翻浆冒泥循环荷载孔隙比
考虑水平摩阻的Pasternak路基基层及路面变形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分析实际工程中路面结构在各类情况下的变形特性,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模拟路面及基层特性,Pasternak地基模型模拟路基特性,考虑路面基层间的水平摩阻、路面和基层梁单元的形心轴向位移、基层材料与路基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根据弹性体的虚功原理列出虚功方程,离散后得到单元切向刚度矩阵,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组装并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得到路面结构在不同参数作用下的变形结果。分析基层厚度,模拟水平制动荷载、水平摩阻系数及其他参数对路面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基层作用和水平摩阻,采用线性Winkler地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该模型与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加厚基层厚度能抑制路面沉降及弯曲变形,路面与基层间的摩阻能减小路面沉降,两者都会增大形心轴向位移,水平摩阻的影响不能忽略;模拟水平制动荷载会引起路面微小的转动并从而引起路面结构的变形;增大地基极限承载力能减小路面沉降,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路面的弯曲及轴向变形,但效果不显著;增大基层中的剪切作用能有效减小路面沉降及弯曲变形,基层中最终剪应力的大小对路面形心轴向位移的影响尤为明显。
刘飞禹吴杰杰陈江蔡袁强徐长节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变形有限元法TIMOSHENKO梁
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非饱和粗颗粒土温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温控内压力腔室,所述温控内压力腔室具有温控通道和内腔,所述温控通道底部具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底座设有与进水孔和排水孔对应并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
谷川叶星池曹志刚车良鹏王军蔡袁强张婷婷林香行
文献传递
上覆弹性土层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竖向振动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针对上覆弹性土层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采用半解析半数值的方法研究了其竖向振动问题.利用Han-kel积分变换分别求解了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介质和饱和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结合边界条件给出了谐和荷载作用下上覆弹性土层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表面位移积分形式解.采取数值Hankel逆变换结合数值算例,讨论了上覆弹性土层厚度、弹性土和饱和土各向异性对地基竖向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竖向振幅随着上覆弹性土层及饱和土体弹性各向异性参数的增大而减少,而饱和土体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地表竖向振幅的影响不大.
蔡袁强赵国兴郑灶锋徐长节
关键词:横观各向同性地基饱和地基
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室利用的围海造地的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a.沿海岸线设置堤坝,所述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垦区;b.所述中心垦区内由堤坝和纵横交错的围埝分割成网状区域;c.将网状区域中的块状区域内进行海水抽排,块状...
王军蔡袁强孙林柱王鹏谷川郭林符洪涛高世虎董全杨孙奇袁国辉倪俊峰高紫阳
文献传递
饱和土中排桩对倾斜入射弹性波的屏蔽
基于饱和土波动方程,以排桩作为屏障,对全空间均质饱和土中排桩对倾斜入射弹性渡的散射进行了分析。将入射波和散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无穷级教形式,使用坐标转换和Graff加法定理,通过施加桩土界...
蔡袁强丁光亚徐长节
关键词:饱和土体排桩倾斜入射屏蔽效果
文献传递
涌潮作用下桩式丁坝横向动力特性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结合在钱塘江盐官河段对涌潮作用下桩式丁坝动力特性进行的现场测试,首次将有限差分法应用于求解桩式丁坝框架结构受涌潮瞬态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其桩周土模型采用Winkler假定,应用有限差分法将桩式丁坝框架结构的各梁柱单元离散后联立起来,从而求得整个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参数研究揭示了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刚度、土的剪切波速(即反映桩土相对刚度)对桩式丁坝框架结构横向振动的影响。通过与现场测试结果比较可知,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克服了传统的静力法不能考虑结构的惯性力以及土的粘滞阻尼和动刚度的缺点,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宋洋宣伟丽徐长节蔡袁强赵晖潘晓东
关键词:涌潮桩式丁坝动力特性
双向激振对饱和软黏土应力应变循环刚度软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地震荷载作用将引起土体孔隙水压力上升,从而使土体的刚度、强度发生软化现象。循环软化是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双向动三轴试验系统,通过双向激振循环荷载试验对地震荷载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并对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每一次循环内刚度软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循环次数、循环偏应力比、径向循环应力比、初始剪应力等因素对双向激振循环作用下软黏土刚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激振下,当循环偏应力比小于临界循环偏应力比时,饱和软黏土存在临界屈服应变,当应变幅值小于该值时,割线剪切模量逐渐增加不发生软化现象;只有在应变幅值大于该值的情况下才发生软化。循环偏应力比的增加、径向循环应力的提高都将加快刚度软化。双向激振下,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加,刚度有所提高。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刚度软化模型。以该软化模型作为Masing准则的放大系数对双向激振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描述,得到了与实测较吻合的结果,同时也验证了本文软化模型的准确性。
王军蔡袁强海钧
关键词:初始剪应力应力-应变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