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栋

作品数:43 被引量:37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肝炎
  • 23篇病毒
  • 20篇肝炎病毒
  • 17篇丙型
  • 17篇丙型肝炎
  • 11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细胞
  • 10篇丙型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基因
  • 9篇干扰素
  • 7篇慢性
  • 6篇非编码
  • 6篇非编码区
  • 6篇编码区
  • 5篇肝癌
  • 4篇基因型
  • 4篇复制子
  • 4篇肝癌细胞

机构

  • 37篇北京大学
  • 9篇北京大学肝病...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作者

  • 43篇蒋栋
  • 35篇魏来
  • 23篇丛旭
  • 20篇陈红松
  • 20篇费然
  • 13篇王宇
  • 6篇秦兆习
  • 6篇贾因棠
  • 5篇王齐欣
  • 5篇杨少奇
  • 5篇哈明昊
  • 4篇李若冰
  • 4篇许军
  • 3篇潘修成
  • 3篇傅涓涓
  • 3篇潘孝本
  • 3篇范春蕾
  • 3篇王燕
  • 3篇孔玮晶
  • 3篇高燕

传媒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新发现丙型肝炎病毒3′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变异
2005年
目的获得全长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3′非编码区(3′UTR)cDNA,并分析一级结构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和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例1b型HCV感染者,采用半套式RT-PCR法扩增出约400bp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结果获得的全长1b型HCV3′端序列,由高变区、Poly(u)区、Poly(u/c)区及98碱基区4部分组成;首次发现终止密码子突变由TGA突变为TGG,可导致NS5B的翻译不能及时终止。结论半套式RT-PCR法可有效获得病毒基因组的全长末端序列;首次报道终止密码子突变导致NS5B区延长,3′UTR缩短。该发现对了解HCV的复制和翻译机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秦兆习丛旭蒋栋哈明昊魏来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终止密码子
中国南北两城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构成差异被引量:32
2003年
目的对我国南北两城市530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以了解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广东省廉江市53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HBV DNA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结果 哈尔滨和廉江市HBV血清型以adrq为最多,分别为87.2%和73.5%,其次为adw2,分别为12.0%和25.7%,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市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分别为87.8%,73.2%,其次为B型,分别为12.2%和26.1%,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在廉江市仅有1例D型,1例B、C混合型。结论我国南北两城市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构成较为单纯,均只有两个类型,其比例构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许军王齐欣范春蕾蒋栋李若冰丛旭费然陈红松魏来王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血清型HBV核苷酸
酵母双杂合体系研究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的受体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肝细胞cDNA文库 ,寻找与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胞膜蛋白 2 (E2 )相作用蛋白的基因 ,探讨HCV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 ,寻找HCV进入细胞的受体。方法 :以HCVE2蛋白胞外区片段 ,构建酵母双杂合体系中“饵”载体 ,从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与HCVE2相作用蛋白的基因。结果 :筛出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分析后 ,经GenBank查询 ,与人的apoCⅢ同源 ,同源性为 98%。 结论 :HCVE2蛋白能与人的apoCⅢ在酵母双杂合体系中结合 。
梁庆华蒋栋谢尧高建恩范涛陶其敏
关键词:病毒包膜蛋白质类酵母菌
慢性丙型肝炎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对 2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86例 )与 12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3 0例 )进行病例分析研究 ,明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②用ELISA方法对 1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 2 2 3例体检人群进行抗HCV、HBsAg检测。结果 ① 12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 2 4例 (19.0 5 % ) ,2 2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 19例 (8.3 7%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年龄及丙型肝炎为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1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抗HCV阳性 5例 (3 .12 % ) ,HBsAg阳性 7例 (4 3 7% ) ,2 2 3例体检人群抗HCV阳性 0例 ,与糖尿病人群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sAg阳性 12例 (5 .3 8% ) ,与糖尿病人群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合并Ⅱ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提示HCV感染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杨少奇陈红松蒋栋魏来纪立农王宇
关键词:丙型肝炎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机制
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要闻
2004年
蒋栋魏来
关键词:蛋白质组科学技术部后勤
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氨基酸序列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氨基酸序列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应用PegIFNα-2a/RBV抗病毒治疗48周的基因1b型CHC患者中,9例为快速应答,9例为无应答。应用RT-PCR法扩增接近全长的HCV基因组序列,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在氨基酸水平比较两组序列的差别。结果没有发现与治疗应答相关的单个氨基酸变异,且系统进化分析未显示与应答相关的变异簇集现象。进一步比对发现,NS5B区尤其是部分拇指区域的氨基酸序列(aa 371-458)及NS5A-V3区(aa 384-407)氨基酸突变数目与PegIFNα-2a联合RBV抗病毒应答情况相关(P<0.01和P<0.05)。NS5B区氨基酸突变数目与V3区氨基酸突变数目存在正相关(r=0.568,P<0.05)。结论 NS5B区尤其是部分拇指区域的氨基酸突变数目及V3区氨基酸突变数目与干扰素疗效可能相关。
傅涓涓孔玮晶蒋栋魏来潘修成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饶慧瑛魏来费然王江华蒋栋张权丛旭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干扰素Β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HBc二聚体组装核衣壳相关功能域突变对HBV复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二聚体组装相关功能域突变对核心颗粒组装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基于HBc空间结构,PCR定点诱变二聚体组装核衣壳相关功能域重要氨基酸位点,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4个突变体表达质粒pHBc14-18M、pHBc120-135M、pHBc23-39M和pHBc122-139M.将突变质粒与HBc缺失的含1.2拷贝HBV基因质粒pHBV1.2-core-共转染HepG2细胞,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HBV前基因组(pgRNA),Southern blot检测复制中间体,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nativ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心颗粒观察突变质粒自身形成核衣壳情况.将突变质粒与含有1.2拷贝HBV基因质粒pHBV1.2共转染HepG2细胞观测突变质粒对野生型HBc组装及HBV复制的影响.结果 突变质粒与pHBV1.2-core-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pHBc14-18M、pHBc120-135M和pHBc122-139M突变能够组成核衣壳样结构.pHBc23-39M不能形成核衣壳样结构.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所有突变质粒组均未见pgRNA条带,Southern blot检测复制中间体也未见条带.将突变质粒与pHBV1.2共转染HepG2细胞,pHBc14-18M、pHBc120-135M和pHBc122-139M组HBV复制中间体及上清中病毒颗粒明显减少,而pHBc23-39M组无减少.结论 HBc23-39位氨基酸突变可阻止二聚体多聚化,不能形成核衣壳样结构,且不能与野生HBc二聚体相互作用.HBc14-18、120-135、122-139区域的氨基酸突变,能够形成核衣壳样结构但不支持HBV DNA复制,并且能与野生HBc二聚体相互作用,形成杂合体,干扰野生型HBV DNA的复制.
邓凯蒋栋韩进超潘孝本王豪魏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干扰素α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利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子细胞模型,体外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HCV复制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 IFN-α信号传导与激活转录分子( STAT )及介导 IFN-α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水平.方法以HCV复制子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HCV复制子RNA, 将此RNA 转染Huh7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CV复制子细胞株;用不同剂量(0~5000 IU/ml) IFN-α处理HCV复制子细胞72 h或用1000 IU/ml IFN-α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 24、 48、 72、 96h),通过半定量RT-PCR及实时定量PCR同时检测HCV RNA,Western印迹检测HCV NS5A蛋白表达水平,研究IFN-α对HCV复制子的抑制作用.结果 IFN-α能明显抑制HCV RNA的复制,10 IU/ml 及25 IU/ml IFN-α可使HCV RNA较无IFN-α处理的对照细胞分别降低约68%及75%;IFN-α 1000 IU/ml作用24 h或96 h导致HCV RNA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5%及88%,同样,IFN-α对HCV NS5A蛋白的合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IFN-α的抗HCV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HCV复制子细胞中有抗病毒作用的 ISG(PKR、2'5'OAS、G1P3、ISG20及ISGF3γ)呈明显的IFN诱导性表达.结论 IFN-α能明显抑制HCV RNA的复制,其抑制作用与IFN-α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PKR、2'5'OAS、G1P3、ISG20及ISGF3γ等ISG可能介导IFN-α的抗HCV作用.
贾因棠魏来蒋栋丛旭费然
关键词:干扰素ΑC型肝炎样病毒属复制子
肿瘤特异性肿瘤/睾丸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研究7种主要肿瘤/睾丸(CT)抗原MAGE-1、MAGE-3、MAGE-4、MAGE-10、NY-ESO-1、SSX-2、SCP-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编码基因的变异状况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方法 收集30例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采用特异性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种CT抗原的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30例HCC患者中,MAGE-1、MAGE-3、MAGE-4、MAGE-10、NY-ESO-1、SSX-2、SCP-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70.0%、20.0%、36.7%、40.0%、33.3%和33.3%,而癌旁没有表达。癌组织中至少表达1种、2种和3种CT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90.0%、70.0%和53.5%。我国肝癌表达的7种CT抗原编码基因与国外报道的相比,同源性非常高。MAGE-10和SCP-1的表达与甲胎蛋白的水平相关,MAGE-3和SSX-2表达与平均年龄相关。 结论 7种CT抗原在HCC患者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为20.0%-70.0%,其编码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一些CT抗原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
陈红松覃柳亮丛旭王瑜费然蒋栋曹骥苏建家魏来陈慰峰王宇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特异性抗原睾丸抗原编码基因基因表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