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福志

作品数:189 被引量:773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6篇寰枢
  • 95篇枢椎
  • 86篇寰枢椎
  • 65篇脱位
  • 64篇内固定
  • 53篇关节
  • 50篇寰枢椎脱位
  • 38篇寰枢关节
  • 35篇入路
  • 34篇前路
  • 33篇手术
  • 33篇颈椎
  • 31篇寰椎
  • 27篇内固定器
  • 27篇固定器
  • 26篇经口
  • 23篇颅底
  • 23篇颅底凹陷
  • 23篇骨折
  • 22篇生物力学

机构

  • 18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89篇艾福志
  • 170篇尹庆水
  • 152篇夏虹
  • 127篇吴增晖
  • 103篇章凯
  • 97篇马向阳
  • 84篇王建华
  • 48篇昌耘冰
  • 46篇麦小红
  • 37篇刘景发
  • 35篇王智运
  • 34篇权日
  • 29篇杨进城
  • 17篇万磊
  • 10篇许俊杰
  • 9篇陈旭琼
  • 9篇何帆
  • 7篇刘晖
  • 6篇赵卫东
  • 6篇吴增辉

传媒

  • 25篇中国脊柱脊髓...
  • 17篇第十一届全军...
  • 16篇中国骨科临床...
  • 13篇第7届长征脊...
  • 9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脊柱外科杂志
  • 8篇中国临床解剖...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全军第四届关...
  • 4篇第42届国际...
  • 4篇第八届全国脊...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6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22篇2011
  • 24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20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18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0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口入路颅脊交界手术的细菌学研究
艾福志尹庆水夏虹张宇林山
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C2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以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对7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其中对4例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颈后路直接C2椎弓根螺钉固定,对3例Ⅱ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施以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牢固,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不稳定的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采取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牢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免除长期外固定的痛苦,是治疗Hangma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夏虹尹庆水昌耘冰吴增晖曹正霖艾福志马向阳潘刚明权日刘景发
关键词:HANGMAN骨折颈后路椎弓根螺钉节段并发症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系统的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估
目的: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设计研制的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自锁螺钉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它内...
尹庆水艾福志夏虹吴增晖麦小红刘景发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多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组合应用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评价3种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和2种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构成的钉棒组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32例患者施行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进行椎弓根螺钉或交叉椎板螺钉固定。结果全组病例获钉棒固定,其中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24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36枚,侧块螺钉4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40枚,椎板螺钉24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12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寰椎和枢椎螺钉可进行多重组合,为上颈椎后路提供灵活多变的短节段固定,增加了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章凯王建华艾福志杨进城麦小红刘景发
关键词:寰椎枢椎螺钉固定关节不稳定性
TENOR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TENOR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应用TENOR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固定复位情况。 结果全部 3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13个月 (5~ 44个月 )。所有骨折均愈合 ,局部无疼痛 ,无内固定失效。椎体畸形从术前Cobb角平均 2 2 .5°恢复至 3°。按ASIA分级 ,神经功能 9例无变化 (其中A级3例 ,D级 1例 ,E级 5例 ) ,其余 2 4例均有 1~ 2级的提高。 结论 TENOR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术后维持复位效果好 ,是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器械。
权日章凯尹庆水徐国洲昌耘冰艾福志
关键词:内固定器胸腰椎骨折
经口咽Ⅱ型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 评价经口咽改良Ⅱ型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ype Ⅱ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Ⅱ)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TARP-Ⅱ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采用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5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83.0±13.4)分(46-100分)。结果 平均随访10个月,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93.5±4.0)分(82~100分),10例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13.1±9.4)分(4-33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平均89%(82%~99%),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骨性愈合。结论 Ⅱ型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Ⅰ型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艾福志章凯麦小红刘晖何帆刘景发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内固定器
三种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即时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态的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结果各融合器的前屈运动范围与完整状态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融合器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17)。在后伸运动上,各融合器组较完整状态组以及各融合器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25)。侧屈方向,各组融合器的植入均明显提高了稳定性(P<0.01),不同融合器之间未表现有明显差异(P=0.15)。不同融合器组在旋转运动时的ROM均较完整状态明显增加(P<0.01),同时Interfix组与其它2组融合器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别(P<0.01),Prospace和SynCage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58)。后路固定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各向ROM值均较单纯的融合器固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种融合器之间在除外旋转运动的所有方向的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单独运用3种椎间融合器均无法在所有方向上达到与完整节段一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腰椎后路椎弓节段试验机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椎体,同期行后路C1 ̄C3椎弓根钉棒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口、舌、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C1 ̄C5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C2 ̄C4椎体,同期后路C1 ̄C5附件肿瘤切除,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病变部位显露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操作。随访12 ̄24个月,2例肿瘤患者的肿瘤切除彻底,前路椎体重建满意,后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正常;1例寰枢椎陈旧性脱位患者的寰枢椎达解剖复位,颈髓减压充分,C1 ̄C2前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适合于处理同时累及上下颈椎的腹侧病变或患者张口困难的上颈椎腹侧病变。
尹庆水夏虹权日昌耘冰刘晖何帆艾福志汪维健
关键词:上颈椎下颈椎
经口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下颈椎(或张口困难的上颈椎)腹侧病变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
尹庆水夏虹权日昌耘冰刘晖何帆艾福志汪维健
文献传递
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颅底凹陷症患者,行颅底和颈椎薄层CT扫描,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重建,同期我院影像数据库中55例无枕颈畸形患者上颈椎CT资料作为对照。在PACS图像系统上测量寰椎侧块的前高Ha、后高Hp、外侧高度Ho、内侧高度Hi、侧块的矢径A和横径B,观察并测量硬腭后缘投影点到寰椎侧块下缘的高度d等参数。并以寰椎侧块中下1/3的水平线与内中1/3垂线的交点作为侧块螺钉的模拟进钉点,在PACS图像工作站上寻找最合适的钉道方向,测量钉道的外倾角α和上倾角β,螺钉理论钉道长度L等。按照上述设计方案,所有患者接受了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脱位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TARP)。术后CT扫描观察钉道情况,测量螺钉的实际外倾角α2和上倾角β2,螺钉长度L2等,并与影像学测量数据对比。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脊髓功能进行评分,测量术前、术后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结果:寰枕融合组寰椎切面的形态与对照组形状相似,测量寰椎侧块的横径为14.5±3.4mm,纵径为19.3±2.6mm,均小于对照组(P〈0.05)。侧块前、后、外、内高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后高差别尤为明显(P〈0.05)。寰枕融合组的硬腭投影点明显偏下,投影点与侧块下缘的距离均值为4.7±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6±2.4mm(P〈0.05)。该组病例手术顺利,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110枚,其中2枚螺钉偏外指向椎动脉孔,3枚螺钉偏内部分穿破侧块内侧缘,并呈切线进入椎管内,但未引起神经症状,其余均位于侧块内。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艾福志吴增晖马向阳章凯
关键词:寰枕融合颅底凹陷症经口咽入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