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虹

作品数:582 被引量:2,713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8篇期刊文章
  • 143篇会议论文
  • 41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4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7篇枢椎
  • 137篇寰枢
  • 127篇寰枢椎
  • 126篇内固定
  • 111篇手术
  • 102篇脱位
  • 92篇颈椎
  • 90篇骨折
  • 86篇关节
  • 73篇寰枢椎脱位
  • 67篇螺钉
  • 66篇寰椎
  • 61篇椎弓
  • 60篇椎弓根
  • 56篇生物力学
  • 53篇前路
  • 51篇脊柱
  • 50篇腰椎
  • 46篇入路
  • 46篇后路

机构

  • 547篇广州军区广州...
  • 6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广州军区总医...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6篇广东工业大学
  • 4篇广州市中医医...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解放军第17...
  • 3篇中山大学
  • 3篇晋江市医院
  • 3篇山东省医疗器...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580篇夏虹
  • 438篇尹庆水
  • 261篇吴增晖
  • 163篇马向阳
  • 157篇王建华
  • 154篇章凯
  • 152篇艾福志
  • 150篇刘景发
  • 115篇昌耘冰
  • 108篇张余
  • 73篇麦小红
  • 70篇权日
  • 53篇王智运
  • 46篇杨进城
  • 35篇黄华扬
  • 34篇章莹
  • 31篇徐国洲
  • 30篇张涛
  • 29篇钟世镇
  • 28篇马立敏

传媒

  • 63篇中国脊柱脊髓...
  • 48篇中国骨科临床...
  • 27篇中国临床解剖...
  • 25篇第十一届全军...
  • 20篇中国矫形外科...
  • 19篇实用医学杂志
  • 19篇中华创伤骨科...
  • 16篇广东医学
  • 16篇中国骨与关节...
  • 14篇第八届全国脊...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3篇中国数字医学
  • 13篇第7届长征脊...
  • 10篇解放军医学杂...
  • 10篇脊柱外科杂志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9篇第42届国际...
  • 8篇临床骨科杂志
  • 8篇骨与关节损伤...
  • 8篇全军第四届关...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1篇2018
  • 18篇2017
  • 40篇2016
  • 53篇2015
  • 38篇2014
  • 42篇2013
  • 45篇2012
  • 37篇2011
  • 42篇2010
  • 23篇2009
  • 19篇2008
  • 55篇2007
  • 26篇2006
  • 18篇2005
  • 34篇2004
  • 37篇2003
  • 11篇2002
5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P-2混合自体髂骨植骨在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BMP-2混合自体髂骨植骨在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融合效果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2-01采用BMP-2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进行寰枢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的4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BMP-2组),并与同期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65例(自体髂骨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自体髂骨取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结果 106例获得平均(25.8±1.6)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均获得满意复位及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MP-2组自体髂骨取骨量明显少于自体髂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9,P=0.083)。结论采用BMP-2混合自体髂骨进行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以减少自体髂骨的切取量,缩短术后疼痛缓解时间,而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何保华朱伟夏虹郑小飞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BMP-2自体髂骨
L4~L5坚固芽孢杆菌感染1例报道
2007年
芽孢杆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当中,与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密切相关,但芽孢杆菌感染在脊柱感染中甚为罕见。我院2006年3月收治1例L4-L5椎体坚固芽孢杆菌感染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廖穗祥夏虹
关键词:芽孢杆菌杆菌感染脊柱感染自然界
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报道
<正>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对17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 B2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或两侧植入长度3cm的短钉,在复位...
昌耘冰夏虹尹庆水刘晖廖穗祥
文献传递
计算机辅助下膝内翻截骨矫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膝内翻截骨矫形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可行性及术后随访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12膝)行股骨、胫骨截骨的患者,使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术前行双下肢全长站立正位、膝关节正侧位及双下肢全长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下肢力线、股胫角及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通过该程序对胫骨截骨术进行模拟操作,记录模拟手术中胫骨截骨的位置、截骨的角度作为实际手术的参考.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及双下肢全长站立正位片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患侧股胫角及胫骨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再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特点,与二维图像可互为补充,通过模拟截骨操作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和截骨的角度,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
柯晋张余马立敏阮征黄华扬夏虹尹庆水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三维成像截骨术
C_(2,3)椎弓根侧块解剖型钉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C2,3椎弓根侧块解剖型钉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具新鲜C0-C4颈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试C2,3椎弓根侧块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并与C2,3前路AO锁定钢板内固定组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3月-2005年7月采用C2,3椎弓根侧块解剖型钉板内固定术治疗25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C2,3椎弓根侧块钢板内固定组各ROM值明显小于C2,3前路钢板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患者获得4-78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23例达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内固定牢固,均获早期骨折愈合和远期椎间稳定融合。3例出现后凸畸形,未出现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C2,3椎弓根侧块解剖型钉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和C2,3的远期稳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尹庆水李凭跃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章凯马向阳刘景发
关键词:HANGMAN骨折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42岁,因“右下肢疼痛2年,腰扭伤致下肢疼痛加重1月余”于2011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无明显原因开始出现右下肢放射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减轻,未引起特别注意及诊治,2010年11月下旬因腰部意外扭伤出现右侧小腿胀痛、踝部刺痛、足底末端感觉麻木,有轻微脚踩棉花感觉,患者右腿胀痛难忍,不能行走、久立,平躺时稍有缓解,无间歇性跛行,无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无胸腰部束带感等;发病后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康复理疗、推拿按摩、牵引、中药调理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石亮夏虹王建华陈育岳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右下肢疼痛误诊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食欲不振
股骨颈自锁钉板系统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2004年
目的 研制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并了解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病理生理和生物力学特点 ,设计由主钉、辅钉、自锁钢板组成的钉板系统 (self-lockingscrewplatesystem ,SLSP) ,并与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2枚平行的Hansson钉 (hanssonhook -pin ,HHP)、3枚空心加压钉 (threecom pressivescrews,TCS)作生物力学比较测试。结果 采用SLSP系统进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 ,股骨头的下沉位移、水平位移以及构件的抗扭转强度和极限载荷方面均高于其他 3种固定形式。结论 股骨颈自锁钉板系统通过自锁机制将钢板和螺钉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股骨颈内构成稳定的力学结构 。
昌耘冰尹东李凭跃尹庆水夏虹
关键词:生物力学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一期经口下颌骨劈开联合后路C1-5肿瘤切除和椎体重建内固定治疗C1-5骨巨细胞瘤
<正>目的:探讨同时累及上下颈椎肿瘤切除和椎体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一期经口咽舌及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联合后入路C1-5肿瘤切除,异形钛笼重建C2-4椎体,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C1-5骨巨细胞瘤1例。结果:术后随访半...
尹庆水夏虹汪维建昌耘冰刘晖廖穗祥
文献传递
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45具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前结节厚度、两侧前弓厚度、两侧前弓高度、两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两侧侧块前后径及两侧侧块高度。结果:寰椎前结节厚度(6.97±0.84)mm,左前弓厚度(4.67±0.74)mm,右前弓厚度(4.61±0.85)mm,左前弓高度(10.22±1.66)mm,右前弓高度(10.15±1.45)mm,左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2±1.23)mm,右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0±1.33)mm,左侧侧块前后径(19.72±1.56)mm,右侧侧块前后径(20.21±1.69)mm,左侧侧块高度(11.90±1.10)mm,右侧侧块高度(11.52±1.06)mm,左侧侧块内倾角(11.26±1.74)°右侧侧块内倾角(12.73±1.52)°结论: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设计新颖,在理论上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证实该系统有足够的解剖安放空间。
廖穗祥夏虹昌耘冰艾福志王建华尹庆水
关键词:骨折寰椎内固定
上颈椎滑膜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加深对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颈后伸及旋转受限1年余为主诉入院的4岁女患儿,最终诊断为滑膜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头颈部滑膜肉瘤发生率很低,而发生于上颈椎的滑膜肉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上颈椎滑膜肉瘤报道少见,且如此巨大肿瘤组织和低发病年龄实属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虽然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容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但只要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临床体查、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将能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防止误诊、漏诊发生。
王善琛张阳英廖穗祥夏虹
关键词:上颈椎寰枢椎半脱位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