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素泉

作品数:56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皮肤
  • 11篇马拉色菌
  • 8篇癣菌
  • 8篇菌病
  • 8篇康唑
  • 7篇细胞
  • 6篇真菌病
  • 6篇菌属
  • 5篇伊曲康唑
  • 5篇念珠
  • 5篇念珠菌
  • 5篇抗真菌
  • 4篇乳膏
  • 4篇皮肤真菌
  • 4篇皮肤真菌病
  • 3篇信号
  • 3篇真菌
  • 3篇申克孢子丝菌
  • 3篇体外
  • 3篇皮肤癣

机构

  • 5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江苏省血液中...
  • 4篇无锡市第二人...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市皮肤病...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56篇胡素泉
  • 49篇刘维达
  • 43篇沈永年
  • 37篇吕桂霞
  • 31篇陈伟
  • 16篇徐宏彬
  • 14篇李筱芳
  • 8篇李岷
  • 7篇曾荣
  • 6篇陈青
  • 6篇曾学思
  • 5篇段志敏
  • 5篇吕雪莲
  • 5篇杜蕾蕾
  • 4篇陈炜
  • 3篇刘泽虎
  • 3篇徐宏斌
  • 3篇陈浩
  • 3篇陶诗沁
  • 3篇闫玮

传媒

  • 19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真菌学杂...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07中华...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面部难辨认癣1例被引量:15
2009年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面部难辨认癣。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右眼上眼睑及周围出现浸润性斑块2个月就诊。2个月前发疹部位有烫伤史。经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外用特比萘芬乳膏1周后痊愈。
胡素泉李筱芳陈伟徐宏彬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难辨认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皮肤癣菌病
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中心分层随机分成3组,包括卢立康唑短疗程组(外用l%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后2周使用安慰剂)、卢立康唑长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联苯苄唑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开始用药后第2、3、4、6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420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40例,398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9.29%、31.43%和35.00%(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49.29%、58.57%和57.86%(P〉0.05);用药3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57%、78.57%和70.00%(P〉0.05);用药4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29%、91.43%和89.29%(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00%、87.86%和85.00%(P〉0.05)。停药后2周,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2.14%、92.86%和92.14%(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71%、90.00%和89.29%(P〈o.05)。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71%,短疗程组为o,长疗程组为2.14%。结论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符美华李岷李若瑜王爱平温海郭在培郝飞席丽艳于浩佘晓东陈伟沈永年胡素泉刘维达
关键词:联苯苄唑
特比萘芬乳膏国产与合资产品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正>目的:从体外抗真菌能力测定和通过豚鼠体表癣病模型实验性治疗对国产和合资药厂生产的各三个批号的特比萘芬乳膏进行药效学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 1 样品:国产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比萘芬乳膏(商品名:芙特霜)和合资...
沈永年吕桂霞陈伟胡素泉徐宏彬刘维达
文献传递
淡紫紫孢菌致慢性皮肤感染一例
2018年
患者男,39岁,因左颊部暗红色丘疹、斑块30余年就诊。患者自幼居住于农村,6岁时左颊部被猫咬后出现粟粒大红色斑丘疹,无自觉症状,未对皮损进行任何处理。皮损缓慢扩大,7年前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刮取皮损表面皮屑行真菌直接镜检阴性,未做真菌培养。
钱冠宇胡素泉吕桂霞姜祎群曾学思沈永年郑海林陈浩冯素英李筱芳刘维达
关键词:皮肤感染慢性真菌培养红色斑丘疹红色丘疹自觉症状
夏胡许赭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正>2005年11月从门诊一男性患者的面部、颈部及左上肢多个部位分离到同一株暗色真菌,经鉴定为夏胡许赫霉(Ochroconis Tshauytschae),该病例为夏胡许赫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简要病史:患者,男,19...
吕桂霞刘维达沈永年胡素泉陈伟徐宏彬曾学思
文献传递
截肢后皮肤暗孢节菱孢感染一例
2016年
患者女,59岁,双下肢截肢39年,双下肢湿疹样改变20余年,慢性肉芽肿样损害伴疣状增生10余年。双下肢膝关节截肢面见大片增生性斑疹,周边红斑、增生,渗出及浸润。触之较硬,有触痛。取皮屑10%KOH真菌镜检阴性,沙氏培养基(SDA)3次培养均见同一种真菌生长,为正面白色背面橙黄色丝状菌落。小培养镜下见透明、线样的分生孢子梗从葫芦形的母细胞长出并产生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眼晶状体黑棕色,具有一中纬部的线性芽裂,鉴定为暗孢节菱孢。组织病理PAS染色:角质层内可见散在的阳性菌丝。ITS区扩增片段测序与暗孢节菱孢99%符合。诊断:暗孢节菱孢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个月后随访,疗效满意。
胡素泉占萍吕桂霞梅嬛曾学思刘维达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截肢残端伊曲康唑
鲁比切克毛癣菌致体癣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产红色色素,中央有紫红色色素颗粒形成;②小培养见梨形或棒状小分生孢子,圆柱状大分生孢子,丰富的节孢子;③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阴性。取培养菌落提取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扩增菌株rDNA的ITS1—4区,测序结果与已知的鲁比切克毛癣菌或红色毛癣菌ITS1-ITS4片段序列进行比对,显示完全一致。分离菌株鉴定为鲁比切克毛癣菌。诊断:鲁比切克毛癣菌所致体癣。治疗:口服特比萘芬片0.25g·kg-1·d-1,2周后皮损消退。
陈先进吕桂霞沈永年陈伟胡素泉徐宏彬刘维达
关键词:发癣菌属
176例寻常痤疮患者马拉色菌带菌率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高峰胡素泉李智华路涛包英吕桂霞刘维达
关键词:寻常痤疮马拉色菌带菌率
难辨认癣2例
报告2例难辨认癣患者.患者1,女,33岁,下颌、颈部、前胸瘙痒性红斑5天;5天前下颌、颈部、前胸同时出现红斑,瘙痒明显,自用皮炎平无效;皮肤科检查:下颌、颈部、前胸3个约甲盖大小的红斑,其上可见少许鳞屑;真菌学检查:菌丝...
李诚让姚煦胡素泉徐宏彬陈炜吕桂霞刘维达
性病专科门诊的护理管理被引量:8
2000年
为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吸引更多的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消灭传染源,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营造一个宽松和便利的诊疗环境,减轻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努力提高专科护士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门诊消毒隔离及查对制度;同时护士亦应加强自身防护。
孔丽娜胡素泉
关键词:性病专科门诊护理管理诊疗环境专科护士高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