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其吉

作品数:55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动脉
  • 18篇冠状
  • 18篇冠状动脉
  • 17篇心肌
  • 11篇梗塞
  • 10篇心肌梗塞
  • 7篇动脉造影
  • 7篇心病
  • 7篇心绞痛
  • 7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7篇造影
  • 7篇绞痛
  • 7篇冠心病
  • 7篇冠状动脉造影
  • 6篇心电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室
  • 6篇疗效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48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市第一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安徽省宿州市...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江苏连云港东...
  • 1篇高邮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55篇耿其吉
  • 47篇段宝祥
  • 26篇陈绍良
  • 14篇黄进
  • 14篇叶飞
  • 11篇刘玲玲
  • 10篇张丰富
  • 9篇龚和禾
  • 8篇查铭凡
  • 7篇常芸
  • 6篇戴振林
  • 5篇罗骏
  • 5篇林松
  • 4篇孙爱民
  • 4篇马玉玲
  • 4篇许泓瑜
  • 4篇宋杰
  • 4篇贾海波
  • 3篇戴国强
  • 3篇范春瑛

传媒

  • 20篇江苏医药
  • 5篇海南医学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 1篇心脏起搏与心...
  • 1篇心功能杂志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9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2002年
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刘玲玲常芸阚静
关键词:植入方法冠心病病例报告
心力衰竭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通过对61例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表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数,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无论住院期间或出随访1-27个月间其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用开搏通组的猝死率明显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组(P>0.05),可能与开搏通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而影响神经激素及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等有关。后者则其负性肌力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有关。
耿其吉戴苏泉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开搏通
间歇心房起搏下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施放射频能量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时行间歇右心房起搏下放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 ,其中 2 6例在放电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频率 65~ 97bpm ,持续时间 >10s) ;射频消融 (RFCA)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 (频率较交界性心率快 2 0bpm )下进行 ,出现AV延长或AV分离则立即停止放电。另 10 6例RFCA时出现交界性早搏或短阵性交界节律 (<10s) ,故采用“滴定法”放电。结果 ① 132例AVNRT均消融成功 ;②右房起搏组放电次数及手术时间较滴定法放电组减少 (P <0 .0 1) ;③起搏下放电组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等并发症 ,滴定放电组 3例出现一过性Ⅱ°Ⅱ型伴Ⅲ°AVB。结论 对放电后出现持续交界性逸搏心律者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下放电较安全可靠 。
张丰富耿其吉段宝祥罗骏贾海波
关键词: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行性安全性
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右心室起搏后杂音消失一例
段宝祥耿其吉黄宏智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心室房室传导阻滞
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4例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4例射频导管消融前常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无A-H间期跳跃,亦未见旁道逆传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刺激时发现左侧旁道逆传,并均诱发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停止注射后,左侧旁道逆传功能消失,亦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起搏下用逆行法于二尖瓣环心室侧消融,4例均获成功;术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再行右心室起搏,未见旁道逆传现象。结论部分隐匿性旁道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依赖异丙肾上腺素,射频导管消融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右心室起搏下进行。
张丰富陈绍良罗骏耿其吉
关键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传异丙肾上腺素射频导管消融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电影摄影(附70例分析)
1996年
范春瑛顾建平何旭陈亮段宝祥耿其吉龚和禾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电影摄影
直接PTCA和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000年
黄进陈绍良段宝祥耿其吉叶飞许泓瑜刘玲玲常芸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两种不同再灌注疗法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PTCA)+支架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110例(介入组)行急诊直接PTCA+支架术,108例予尿激酶1.5~2.0万U/kg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介入组与溶栓组分别为96.4%与66.7%(P<0.05);死亡率分别为3.6%与8.3%(P>0.05);死亡+再梗+梗死后心绞痛两组分别为5.5%与22.2%(P<0.05).结论 AMI临床治疗介入法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段宝祥陈绍良黄进耿其吉查铭凡刘玲玲常芸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支架置入术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8例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比较国产坎地沙坦酯片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经2 wk安慰剂导入期,2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入8 wk治疗期,每日1次服用坎地沙坦酯片8 mg(n=118),或氯沙坦片50 mg(n=120),2 wk后如舒张压≥12 kPa则剂量加倍。结果:2组病人的血压均得到明显地降低(P<0.01);坎地沙坦酯组总有效率为82.2%,氯沙坦组为84.2%,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坎地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T/P)比值分别为0.75,0.71和0.76,0.94。结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坎地沙坦酯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日1次能维持24 h降压效应。
钱岳晟王宪衍黄高忠陆凤翔耿其吉周和朱鼎良
关键词:高血压坎地沙坦酯坎地沙坦多中心研究双盲法抗高血压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12例 16 8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 193只支架。植入左前降支 82只 ,右冠状动脉 6 8只 ,左回旋支 43只。  结果 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效果良好 ,其中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 ,病情转危为安。 112例患者全部植入成功 ,无 1例发生重要的并发症。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范春瑛段宝祥顾建平陈绍良耿其吉龚禾禾何旭陈亮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