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家珩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人类学
  • 2篇中越边境
  • 2篇族群
  • 2篇族群关系
  • 2篇文化
  • 2篇民族
  • 2篇边境
  • 1篇傣族
  • 1篇傣族社会
  • 1篇学术
  • 1篇学者
  • 1篇学者访谈
  • 1篇移民
  • 1篇移民研究
  • 1篇中国人类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田野考察
  • 1篇壮族
  • 1篇壮族传统

机构

  • 9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罗家珩
  • 1篇周建新
  • 1篇周建新
  • 1篇杨静
  • 1篇郑一省
  • 1篇谢尚果

传媒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八桂侨刊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壮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基于中越边境地区ND屯的田野考察被引量:4
2020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境和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时代的发展,ND屯壮族传统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都相应不断发展。ND屯壮族传统文化逐渐由传统封闭的文化转变为多元整合的文化,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没有经历文化模式的全面取代,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再造。
罗家珩郑一省
关键词:壮族文化变迁中越边境
“回归移民”研究的脉络与趋势被引量:4
2018年
"回归移民"属于移民研究的一部分,一般专指那些曾经离开祖国,后来又重新回到自己祖籍国的人们或者他们的后代。在当下民族国家体系架构下,国内外学界对回归移民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见解。文章从已有成果的梳理,对回归移民研究的脉络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本土回归移民特别是边民回归研究的价值及其特殊性意义。
周建新罗家珩
从“互为边缘”到“和谐共生” ——云南省勐腊县邦善村族群关系研究
傣族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世代聚居于我国西南边陲,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于傣族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族群迁徙路线不同以及受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傣族内部形成了各具特点...
罗家珩
关键词:族群关系傣族社会
老挝的外籍和越南籍居住民法律及政策探析
2012年
从老挝的外籍和越南籍居住民的管理规定、申请加入老挝国籍的法律条款、办理相关居留手续事宜以及老挝的越南籍移民面临的政策挑战等几个方面,结合老挝当地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老挝的外籍和越南籍居住民的法律及政策,以期进一步全面理解老挝的移民政策。
Amtilor lathtayot罗家珩杨静周建新
社会转型、民族和睦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会(南宁)综述被引量:3
2012年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于2011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广西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民族博物馆等14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9名专家和学者与会,共收到论文290篇。会议以"社会转型、民族和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问题,共同探讨交流了民族之间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论和经验。
罗家珩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民族
一生致力于边疆跨国民族和谐稳定发展--人类学学者访谈之六十四被引量:1
2013年
马曼丽教授在学术上专注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跨国而居的边疆聚居少数民族等现实问题研究,最早提出了"和平跨居"理论。现代跨国民族已经成为民族生态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任何国家必须研究跨国民族及其相关问题。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制度的国家、什么文化,其最终都应同归于追求"人的安全发展",同归于"人类的发展"以及"全球的和平发展",当然这还会经过很多曲折,但毕竟,以和平民主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所以,只有大家"殊途同归"于追求"人的最大发展"而共同努力,世界各民族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因此"殊途同归"是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罗柳宁罗家珩马曼丽
关键词:跨国民族边疆安全
从“互为边缘”到“和谐共生”——云南省勐腊县BS村族群关系研究
2016年
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BS村傣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广泛的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田野资料为依据,阐述当地水傣与汉傣族群关系的演变,探讨他们在不同时期如何自我调整和互相适应,进而形成和谐共生的族群关系模式。
罗家珩
关键词:族群关系
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模式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通过阐述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现状,从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中存在的婚姻家庭、身份认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越跨国婚姻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态势,认为在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中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执法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构筑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因此,对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模式做出相应调适,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治理常态化和长效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谢尚果罗家珩
关键词:中越边境跨国婚姻
广西柳城华侨农场归侨的经济适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柳城华侨农场前身系农垦系统始于1958年的国营东泉农场,原隶属于农垦系统。1960年4月接收从海外归国的华侨华人后更名为“广西国营柳城华侨农场”。农场归侨在归国后经历了从艰难适应、适度调整、逐步适应到主动融入等阶段,这一发展经历决定了归侨经济生活的适应水平。他们在特定的发展语境中不断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赋予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群体经济适应的动态特征。
罗家珩
关键词:归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