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筠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 ,在 3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5、10、2 0、5 0μl/ 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 ,用 UV - 30 0 0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 (5 11~ 5 33nm )扫描 ,观察上述 4种药物对 ATP或琥珀酸能化及非能化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 (Δψ)的影响。结果 :氟烷与经典的解耦联剂氰化 -对 -三氟甲氧基苯腙相似 ,能明显降低能化及非能化线粒体的跨膜电位 ,而其余 3种药物仅在大剂量时才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结论 :氟烷具有解耦联作用。氟烷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能量代谢上的这种差异是否为它们肝毒性差异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 俞卫锋杨立群纪筠陶勇缪明永
- 关键词:麻醉药线粒体跨膜电位肝毒性离体肝吸入麻醉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被引量:5
- 2002年
- 1 ,2 5 (OH) 2 D3 可调节多种正常或肿瘤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这种作用是由其胞内受体 维生素D受体介导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上的BsmI,TaqI,ApaI等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纪筠陈玉霞
- 关键词:肿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 右美托咪定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健康志愿者人血5 m L制成2%红细胞悬液,分成空白对照组(C组),低浓度DEX组(DL组)、中浓度DEX组(DM组)、高浓度DEX组(DH组),单纯育亨宾(Y组)以及育亨宾+DEX组(YD组),每组9例。将各组样本放入37℃恒温震荡培养箱中60 min后取出,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指数(EI)、红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L组、DM组、DH组及YD组中EI、红细胞内NO、e NOS的含量增高(P<0.05);Y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YD组比较,DM组EI、红细胞内NO及e NOS含量增高(P<0.05)。结论:DEX可以提高离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红细胞膜上肾上腺素受体,激活红细胞内e NOS使细胞内NO增多有关。
- 谢洁王珊珊纪筠王涛杨晓明
-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 用药理效应研究曲马朵对小鼠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曲马朵在小鼠体内镇痛作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药效 -药代结合模型 ,以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反应次数为镇痛效应指标 ,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给药剂量下的镇痛百分率 ,测定时 -效、量 -效关系 ,进一步求时间 -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曲马朵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呈显著的时 -效、量 -效关系 ,其镇痛作用效量半衰期 T1 /2 ( ED) 为 4 .6 8min,消除速率常数 K为 0 .14 8。 结论 :曲马朵母核药物与其多种代谢中间产物均有镇痛作用 ,此法比单纯测定曲马朵的血药浓度更能科学地反映药物在作用部位的药效变化规律。
- 杨立群俞卫锋刘志强曹云飞陶勇孙玉明李泉纪筠
- 关键词:曲马朵小鼠镇痛作用药代动力学镇痛药阿片类
- 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及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老年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右美托咪定组(n=50)、乌司他丁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为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组采用术中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乌司他丁组采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联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四组患者均采用快诱导和全凭静脉麻醉。检测麻醉诱导前、拔管后、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时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HMGB1、S100P和TNF-α)浓度。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观察四组POCD发生率、炎症因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延长(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联合组在各时间点脑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IL-6和HMGB1低于对照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HMGB1和S100P低于对照组,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右美托咪定组和乌司他丁组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6%vs 20%,P<0.05);联合组(14%)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右美托咪定组和乌司他丁组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2%vs 16%,P<0.05);联合组(6%)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或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POCD的发生率,但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不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
- 吴丹陈智杨晓明刘君纪筠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麻醉老年人乌司他丁
- 肝尾状叶切除术大量气栓致心跳骤停成功救治一例报告
- 2002年
- 纪筠杨立群俞卫锋
- 关键词:肝尾状叶切除术气栓心跳骤停肝肿瘤
- 喉罩通气在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隔绝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喉罩( LMA)通气在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隔绝术( EVGE)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行腹主动脉瘤EVGE的患者,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入室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 mg· kg^-1,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5~2.0 mg·kg^-1、维库溴胺0.08 mg· kg^-1、雷米芬太尼2~4μg· kg^-1, LMA通气;继以丙泊酚4 mg· kg ^-1· h^-1和雷米芬太尼8μg· kg^-1· h^-1持续泵入维持。连续监测无创及有创血压、心率。结果麻醉诱导和术中的血压和心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插入喉罩及术毕时心率和血压比麻醉诱导后略有增快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LMA通气应用于腹主动脉瘤EVGE安全有效。
- 黄俊梅杨晓明陈延英范勤纪筠
- 关键词: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腹主动脉瘤喉罩通气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试验,1277例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在术后2 h患者的VAS评分较单用舒芬太尼的低,且有统计学意义[WMD=-0.16,95%CI(-0.27,-0.06)];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同单用舒芬太尼组比较Ramsay镇静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在术后2 h、48 h BCS舒适度评分较单用舒芬太尼组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15,95%CI(-0.26,-0.05);WMD=0.24,95%CI(0.10,0.37)];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单用舒芬太尼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56,95%CI(1.36,4.80),P<0.05]。结论:术后PCIA将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复合能得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李晓晶纪筠杨改生
- 关键词:舒芬太尼地佐辛病人自控镇痛META分析
-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为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手术患儿6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11例、中度8例、重度4例。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和轻度血液稀释,预充液中均加入20%白蛋白及甲泼尼龙2 mg/kg,转流中给予碳酸氢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预充乌司他丁10000 U/kg,均使用超滤或改良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5~86 min,平均(45.1±10.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1~50 min,平均(28.3±9.8) min;血气、电解质监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停机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全组均实现早期拔管,术后早期全部生存。结论对于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除常规麻醉用药、手术矫正畸形及术后药物纠正肺动脉高压外,在体外循环中增加胶体预充,应用大剂量激素及乌司他丁,给予碳酸氢钠及使用超滤技术,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黄俊梅张珊珊宋志鸿纪筠陈延英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肺转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