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艳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艾滋病
  • 3篇护理
  • 3篇病毒治疗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准确率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缺陷
  • 2篇镜像
  • 2篇抗病毒
  • 2篇抗逆转录病毒
  • 2篇反转录
  • 2篇反转录病毒
  • 2篇肺炎
  • 2篇肝炎
  • 1篇带环

机构

  • 16篇重庆市公共卫...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16篇白艳
  • 5篇刘敏
  • 4篇陈耀凯
  • 3篇陈思源
  • 3篇何坤
  • 3篇袁婧
  • 2篇汪菊萍
  • 2篇谢渝中
  • 2篇王治伦
  • 2篇舒文
  • 2篇吴笛
  • 1篇李梅
  • 1篇刘金玉
  • 1篇周宗玉
  • 1篇谭顺
  • 1篇杨李军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地区HIV感染者长期选择免费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中心2013-2017年间使用免费二线药物抗HI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该类患者的比例,分析选择二线药物的原因。结果:筛选出使用二线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262例,占同期HIV感染治疗者7.0%,至2018年12月病毒抑制率96.9%,CD4^+T细胞均值(334.5±225.6)个/μL。按初始抗病毒治疗即选用二线药物和由一线药物转换为二线药物分两类,分别有63例(24.0%)、199例(76.0%)。初始选择二线药物因素有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8%)、生育需求(20.6%)、肝功能异常(12.7%)、过敏体质(9.5%)、药物间相互作用(DDI)(6.3%);一线药物转换的因素有药物毒副反应(47.8%)、耐药(28.1%)、免疫重建不良(13.6%)、生育需求(8.0%),DDI(2.5%)。因耐药导致转换二线药物者病毒学抑制率达100%;因免疫重建不良更换二线药物者CD4^+T细胞值(209.1±167.5)个/μL较更换方案前[(123.2±62.7)个/μL]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二线药物使用合理,但总体使用者偏少,需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对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及存在DDI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
刘敏谭秋香白艳漆维炜吴玉珊刘倩何小庆杨李军
关键词:二线药物耐药药物间相互作用
艾滋病病人关怀模式探讨
通过介绍与分析"关爱之家"开展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家属的关怀服务,对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关怀模式,并争取将实践活动提升为理论体系,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黄成瑜谢渝中陈思源舒文汪菊萍唐德谊刘原杰王治伦吴笛白艳徐小利
文献传递
一种CT检查头部镂空固定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检查头部镂空固定枕,涉及CT检查,解决了CT检查过程中因不易固定而导致影响检查数据准确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机构及两组调节机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固定机构由下框架...
张辉芬白艳袁婧陈耀凯
文献传递
散发性重症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观察及护理
2014年
散发性重症戊型病毒性肝炎全年散发,而临床表现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治疗难度大。为此,结合临床所见,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白艳
关键词:护理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病毒库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进步,使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化为可治疗的慢性感染性疾病。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掌握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STI)时代不同ART方案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DNA速率的特征和结局,探索最佳治疗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招募的HIV感染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实时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总HIV-1 DNA进行定量,这些PBMC采集自744例初治及经治感染者,分为四组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第一组初治,第3种药物为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第二组初治,第3种药物为INSTI。第三组经治,继续原方案使用NNRTI。第四组经治,由NNRTI转换成INSTI。在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每3个月(3、6、9、12、15、18、21、24个月),检测病毒载量(HIV-1 RNA)、CD4^(+)T淋巴细胞(CD4^(+)T lymphocyte,CD4^(+))、CD4^(+)/CD8^(+)T淋巴细胞(CD8^(+)T lymphocyte,CD8^(+))比值及HIV-1 DNA定量水平。观察不同治疗方案HIV-1 DNA下降速率及HIV-1 DNA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初治HIV感染者只要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无论是INSTI联合治疗方案或NNRTI联合治疗方案,HIV-1 DNA均获得有效降低,INSTI治疗组的HIV-1 DNA减少较NNRTI治疗组更明显。经治HIV感染者,不管继续原方案或转换成INSTI,HIV-1 DNA量未发现差异。结论HIV-1 DNA水平是初治患者治疗方案评估的新指标;最新一代药物,如INSTI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最佳选择。
陈思源刘奉凤黄成瑜白艳李梅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整合酶抑制剂病毒库
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共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37例AIDS-PCP患者。根据入院时CMV-DNA是否阳性,分为CMV血症组和非CMV血症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合并机会性感染、治疗转归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DS-PCP患者合并CMV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37例AIDS-PCP患者中,合并CMV血症者144例(42.7%),单因素分析显示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数(N)、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真菌(1,3)-β-D-葡聚糖(BDG)、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PaO_(2)、低ALB及低CD4细胞水平是PCP-AIDS患者合并CM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MV血症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34.0%)明显高于非CMV血症组(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PCP患者合并CMV的发生率、死亡率较高,低PaO_(2)、低ALB、低CD4细胞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此类AIDS-PCP患者需注意CMV-DNA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杨红红孟慧玲李明丹白艳何坤刘敏
关键词: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共感染
1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淋巴漏的处置
2023年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易识别。若不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导管相关淋巴漏的识别与处置经过: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导管局部检查,结合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超声探查后,快速排除局部感染、导管破损、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常见因素,最终判定为淋巴漏;在穿刺点以藻酸盐敷料和纱布覆盖,后根据淋巴管沿贵要静脉走行的解剖结构,用纱布裹成圆柱体压迫该部位,使其受力点集中,再以粘贴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过上述处理局部渗液得以快速缓解。导管保留4个月,完成整个化学治疗。通过该案例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余庆刘敏霍琴白艳谭佳容漆维炜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一种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涉及头颅CT扫描,解决了当前头颅CT检查过程中因不易固定而导致影响检查效率和准确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机构及三组调节机构,支撑机构及三组调节机构由透明硅胶制成,且支...
袁婧张辉芬白艳陈耀凯
文献传递
艾滋病病人关怀模式探讨
通过介绍与分析"关爱之家"开展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家属的关怀服务,对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关怀模式,并争取将实践活动提升为理论体系,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展望。
黄成瑜谢渝中陈思源舒文汪菊萍唐德谊刘原杰王治伦吴笛白艳徐小利
一种支持CT机增强扫描的头托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CT机增强扫描的头托支架,涉及CT检查,解决了CT增强扫描过程中存在不易固定而影响检查效率和检测数据准确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中心立柱,中心立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支座,且中心立柱上分别...
白艳袁婧张辉芬陈耀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