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鑫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建设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应力
  • 2篇填土
  • 2篇填土高度
  • 2篇土拱效应
  • 2篇土应力
  • 2篇土应力比
  • 2篇桩土
  • 2篇桩土应力
  • 2篇桩土应力比
  • 2篇路堤
  • 2篇拱效应
  • 1篇嵌岩
  • 1篇嵌岩桩
  • 1篇桩承式路堤
  • 1篇路基
  • 1篇路基工程
  • 1篇扩大头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王鑫
  • 2篇刘朝晖
  • 1篇高睿
  • 1篇王艳强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桩承式低填路堤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低填路堤下土拱效应的特性.通过建立三维土拱模型,研究影响土拱效应的主要参数——桩布置形式、桩间距、填土高度和扩大头直径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三角形还是正方形布置形式,钉形桩的应力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对称性;在布置形式、填土高度和桩间距等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钉形桩扩大头直径的增加,土拱效应发挥程度降低,当扩大头较大,相邻两桩桩边缘较近时,群桩的挤土作用较明显;在正方形桩体布置形式下,填土路堤中应力分布较均匀,挤土作用下的土拱形态对称性比三角形布置形态要好,但桩土应力比却并不一定比三角形的大.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填土高度、扩大头直径以及桩的布置形式等因素.
刘朝晖王鑫
关键词:路基工程土拱效应填土高度桩土应力比
桩承式路堤中填土高度对土拱效应作用的试验研究
2015年
为研究低填路堤下应力分布特点,结合武汉市中北路延长线的实际工程,在路堤填土过程中进行了土压力和沉降观测,研究了填土过程中土压力和沉降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填土过程中土拱效应的形成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填土较低时,土压力的分布不均匀,而填土较高时,路堤中土压力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桩顶及桩间土都有沉降趋势,并且桩间土沉降明显大于桩顶沉降.三角形布置形式下,土拱分布在三角形桩布置形式的各边上,土拱效应在桩土间是逐渐发挥的,并且在填土高度达到0.5s(s=桩中心距)时,土拱效应开始显著发挥.
刘朝晖王鑫
关键词:土拱效应填土高度桩土应力比
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2011年
为研究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并为武汉天兴洲大桥桩基工程提供技术咨询,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试验依托该桩基工程,依据相似原理,确定了模型桩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周围岩土体的强度参数等,并用有机玻璃棒模拟桩体,用石膏砂混合体模拟基岩,用粉细砂模拟上覆土层,设计了粗糙度不同、嵌岩深径比不同的两组试验,研究了桩侧粗糙度和嵌岩深径比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桩侧越粗糙,其极限承载力越高,桩端阻力的分担比例越小,桩侧阻力的分担比例越大;随着嵌岩深度增加,桩顶沉降减小,桩端阻力所占比例减小,当嵌岩深度超过5 D(D为桩的直径)时,桩端阻力所占比例不超过30%;桩底的沉渣影响其承载特性。试验表明嵌岩桩的桩侧粗糙程度、嵌岩深径比直接影响其承载力以及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担比例,嵌岩桩的设计嵌岩深度不宜超过5 D,当桩底存在沉渣时,可适当加大,这也反映了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特性。
高睿王艳强王鑫
关键词:嵌岩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