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鑫

作品数:101 被引量:34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渗滤
  • 28篇污水
  • 26篇污染
  • 24篇地下渗滤
  • 17篇渗滤系统
  • 14篇降解
  • 12篇土壤
  • 12篇脱氮
  • 12篇基质
  • 11篇地下渗滤系统
  • 10篇污染物
  • 10篇废水
  • 9篇生活污水
  • 9篇处理系统
  • 8篇水处理
  • 8篇污水处理
  • 7篇多环芳烃
  • 7篇固定化
  • 6篇污泥
  • 5篇脱氮效果

机构

  • 88篇沈阳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辽宁大学
  • 7篇东北大学
  • 7篇学研究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辽宁省流域污...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1篇王鑫
  • 44篇王洪
  • 28篇李海波
  • 18篇李英华
  • 18篇孙铁珩
  • 18篇苏丹
  • 15篇陈红亮
  • 9篇郭书海
  • 9篇侯永侠
  • 8篇邹轶
  • 7篇宋雪英
  • 7篇李凤梅
  • 5篇杨继松
  • 5篇李玉双
  • 5篇吕学东
  • 5篇马吉福
  • 4篇孙丽娜
  • 3篇李培军
  • 3篇何立子
  • 3篇李刚

传媒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沈阳大学学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轻合金加工技...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国家科技重大...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黑龙江环境通...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涉及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组合,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串联,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地下渗滤进水;人工湿地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水生植物层、表面层、潜流层、砾石层和防渗层,...
王鑫王士满王洪陈红亮
文献传递
基于LID措施的城市设施绿地对雨水径流及污染阻控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文章对不同LID设施绿地在雨水径流的接收、传送到蓄存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设施绿地作为系统的整体去除污染物主要机理,展望了城市设施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设施绿地在城市雨洪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王洪王国庆王鑫
关键词:污染物削减
一种合成分子筛膜多孔陶瓷载体的方法
一种合成分子筛膜多孔陶瓷载体的方法,涉及一种多孔陶瓷载体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量300 ml的去离子水放入到烧杯中,将500℃高温处理后的多孔陶瓷载体放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进行充分浸泡,待上述混合溶液充分浸入到多孔陶瓷载体内部...
陈红亮杨继松侯永侠王洪王鑫李玉双宋雪英
文献传递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动力学过程被引量:8
2011年
建立了模拟污水地下渗滤过程的中试系统,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描述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好,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最佳水力负荷0.125m.3m-.2d-1,出水中氮浓度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地下渗滤系统硝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NE=N0e-0.4812t,温度是影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的关系是KT=0.2218×1.035(T-20);出水硝态氮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可描述为C=16.3475e-0.2548t,碳源是引起反硝化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在基质层垂直深度65 cm处二次补加生活污水,反硝化速率常数由0.0355提高到0.0488。强调地下渗滤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过高的水力负荷不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地下渗滤系统运行应采取适宜的水力负荷方式,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
李海波李英华孙铁珩王鑫
关键词:地下渗滤脱氮动力学生态功能
一种环氧丙烷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环氧丙烷废水的处理方法,环氧丙烷废水首先进入预处理单元,经降温、电催化氧化后的废水进入A/O生化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送到污泥处理单元,脱水后含水率为75%的泥饼外委处理,生化处理单元出水...
王洪陈红亮王鑫
文献传递
稻田退水沟渠去除氮磷的强化措施及其应用概述被引量:4
2015年
在阐述稻田退水氮磷面源污染严重性及沟渠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沟渠底泥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和协同作用等主要净化机理,探讨了沟渠植物种类选取、沟渠基质类型筛选、沟渠结构的合理设计以及充分利用毗邻生态单元构建生态处理系统4种沟渠改造措施,指出在沟渠工程化建设的同时宜采用人工强化技术,可有效增强沟渠生态与服务功能;从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生态拦截型沟渠、溪流式接触氧化沟渠、多级消减沟渠等3种新型生态型沟渠的应用。建议在沟渠的改造、利用、管理上要实施合理的监管制度,对新型沟渠的建设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模拟分析,为实践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指导。
李海波吕学东王洪王鑫李英华季现超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沟渠
一种分散污水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一种分散污水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个地下渗滤区,地下渗滤区内部管路周围填充人工基质;在每两个地下渗滤区之间设有配水系统,包括一个配水井、一个一级分配槽和两个二级分配槽;在地下渗滤区的两侧分布集水管,集水管的一端穿...
王鑫李海波邹轶王洪
一种污水地下渗滤散水管的布孔方法
一种污水地下渗滤散水管的布孔方法为:散水管长度12-18米,内壁直径60-80毫米,散水管进水口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以散水管进水口一端为起点,在前4-6米的管壁上,按照间距8-10厘米均匀钻直径为8毫米的小孔,在后8-...
李英华李海波王鑫孙铁珩
一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方法
一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方法为:1、选择具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具有修复功能的植物:玉米、大豆、蓖麻和紫花苜蓿,按植物常规方式进行播种,植物生长期为一个生长季,100~150天。2、将高效微生物菌剂于植物播种前5...
王洪李海波王鑫李英华邹轶
文献传递
丝瓜络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多环芳烃吸附-降解作用被引量:6
2020年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DR4,简称S4)、毛霉真菌(Mucormucedo sp.SDR1,简称S1)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了其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吸附和降解动力学,并探讨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及吸附降解关系。结果表明:试验60 d,改性丝瓜络(CK)、死体固定化S1(S1-D)、死体固定化S4(S4-D)、死体固定化S1与S4混合菌(S1+S4-D)对菲(Phe)的动态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28、6.82、5.73、7.46μg,对芘(Pyr)的动态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17、4.72、4.53、5.00μg,死体固定化微生物对Phe与Pyr的吸附过程均服从于准二级动力学;活体真菌S1、细菌S4、混合菌S1+S4对Phe的动态吸附量分别为2.32、2.01、2.76μg,对Pyr的动态吸附量分别为2.79、2.41、3.14μg,活体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Phe与Pyr的准一级动力学与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结果R2相差较小;S1、S4、S1+S4对Phe的降解率分别为54.34%、61.45%、64.23%,对Pyr的降解率分别为38.42%、35.02%、42.43%;经S1、S4、S1+S4处理后,Phe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8.88、29.41、25.63 d,Pyr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4.76、69.02、59.28 d。研究表明,化学作用是控制丝瓜络固定化微生物对多环芳烃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能增加对土壤中PAHs迁移的影响;混合菌中真菌与细菌存在协同作用,能提高Phe与Pyr的降解效率。
王天杰苏丹李雪普聿王鑫
关键词:固定化多环芳烃降解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