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genital herpes,RG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探讨RGH患者反复发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100例RGH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IL-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100例来自无感染性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RGH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GH组外周血清中的CD3^+、CD4^+、CD4^+/CD8^+ T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CD8^+T细胞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H组老年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患者(P<0.05),而CD8^+ T细胞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5)。结论 RGH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及免疫抑制现象。
- 陈宏王越海朱萍芳丁娟蔡薇
- 关键词:疱疹生殖器白细胞介素2T淋巴细胞亚群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 患者女性,37岁,双小腿皮疹4年。患者4年前双下肢胫前出现数个暗红色斑,缓慢向四周呈葡形性扩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外用复方吲哚美辛酊、激素类软膏等治疗无明显好转,皮疹逐渐增多。患者既往体检,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无糖尿病家...
- 丁娟陈宏王越海朱萍芳蔡薇张建青
- 文献传递
- 结节病1例
- <正>患者女性,62岁,四肢出现肿块1月。患者1月前左前臂外侧出现皮下肿块,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左肘关节、右前臂、双膝关节周围陆续出现多发性肿块,并逐渐增大。肿块大小不一,无关节痛,无肌肉痛,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
- 丁娟陈宏王越海朱萍芳蔡薇张建青
- 文献传递
- 235例药疹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常见的易致敏药物和药疹的类型。方法对235例药疹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31例为重症药疹,抗生素类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中,又以抗癫痫药位居第一。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此类药物应慎重,特别是抗癫痫药。
- 陈宏王越海朱萍芳
- 关键词:药疹药物
-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183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adverse skin reactions induced by cosmetics)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黏膜、附属器病变,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皮肤色素异常、痤疮等[1]。化妆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复杂且隐蔽,化妆品安全受到新的挑战[2]。既往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和时间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特征性[3-5]。
- 张建青丁娟朱萍芳蔡薇王越海陈宏
-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化妆品
- 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亚群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CD5^+B淋巴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转阴组(69例)和血清固定组(63例)外周血CD5^+、CD19^+、CD5^+CD19^+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测定两组体液免疫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清固定组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14.66±3.45)%]、IgM[(13.98-t-3.29)g/L]比健康对照组[(11.79±3.44)%、(12.26±3.19)g/L]和血清转阴组[(12.43±3.77)%、(12.35±3.11)g,/L]升高(t=5.97、6.34、4.51、5.73,均P〈0.01),血清转阴组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造成的免疫学异常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 陈宏丁娟周国忠王越海朱萍芳蔡薇张建青朱萍萍
- 关键词:B淋巴细胞亚群梅毒
- 卡介苗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36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卡介苗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外用米诺地尔酊,每次用药1 mL,每日2次涂于患处,治疗组加用肌肉注射卡介苗菌多糖核酸注射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1)。结论卡介苗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米诺地尔酊应用于斑秃的治疗,疗效满意。
- 杨大为王越海王海军
- 关键词:米诺地尔酊斑秃疗效
-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2g/次,5次/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万乃洛韦(0.3g/次,2次/日)进行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神经刺痛缓解时间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6以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神经刺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起效快,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
- 王越海张建青丁娟
- 关键词:带状疱疹细胞因子临床疗效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期梅毒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固定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辅助治疗二期梅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RPR滴度的影响,观察BCG-PSN对减少血清固定的作用。方法将有明确病史的二期梅毒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苄星青霉素+BCG-PSN)与对照组(苄星青霉素),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治疗后3、6、9、12、18、24个月RPR滴度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组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9.77、8.85、7.07,均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t=0.25,P>0.05);对照组CD3+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t=2.27,P<0.05),而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无显著性差异(t=1.36,1.84,1.75,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t=5.97、7.34、6.53,均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t=0.97,P<0.05);RPR滴度累积阴转率9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χ2=4.29、5.93,均P<0.05),其它时段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49,P>0.05)。结论 BCG-PSN辅助治疗二期梅毒,对加快RPR滴度转阴有一定帮助,但对减少血清固定的发生意义不大。
- 陈宏周国忠丁娟王越海朱萍芳蔡薇张建青朱萍萍
- 关键词:二期梅毒卡介菌多糖核酸T细胞亚群RPR血清固定
- 白塞氏病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陈宏王越海朱萍芳
- 关键词:白塞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