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79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剑尾鱼
  • 10篇单胞菌
  • 10篇气单胞菌
  • 9篇细胞
  • 9篇克隆
  • 8篇蛋白
  • 8篇养殖
  • 8篇荧光
  • 7篇引物
  • 5篇荧光定量
  • 5篇鱼类
  • 5篇双重PCR
  • 5篇特异性引物
  • 5篇黑鲈
  • 5篇病毒
  • 5篇大口黑鲈
  • 4篇嗜水气单胞菌
  • 4篇卵黄蛋白原
  • 4篇多重PCR
  • 3篇荧光蛋白

机构

  • 6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暨南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广东工程职业...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广东省水生动...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77篇王芳
  • 48篇李凯彬
  • 42篇刘春
  • 39篇吴淑勤
  • 27篇常藕琴
  • 22篇王庆
  • 21篇石存斌
  • 16篇梁慧丽
  • 13篇曾伟伟
  • 10篇王英英
  • 9篇马必勇
  • 8篇聂湘平
  • 7篇王亚军
  • 6篇张饮江
  • 5篇孟彦
  • 5篇姜兰
  • 5篇陈晓君
  • 4篇谷伟
  • 4篇肖汉兵
  • 4篇白庆利

传媒

  • 5篇淡水渔业
  • 5篇水产学报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畜牧兽医...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倒刺鲃、白鲢协同投放抑制丝状藻(水绵)藻华围隔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究高效与安全抑制丝状藻藻华的方法,利用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食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L)40 g·m-3、高密度(H)80 g·m-3)与不同投放比例(光倒刺鲃∶白鲢=3∶1、1∶1、1∶3)协同作用下,对围隔内水体丝状藻水绵(Spirogyra sp.)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水生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可以显著摄食丝状藻水绵,且在低密度、高比例(3∶1)时,即对丝状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密度(80 g·m-3)投放光倒刺鲃、白鲢,无论比例如何,都会引起水体水质下降,引起轻微富营养化,并导致浮游藻类生物量上升,不适用于本试验水体.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度(80 g·m-3)投放条件下,白鲢可以抑制浮游生物总量,H(1∶3)、H(1∶1)组中,呈现藻类小型化的趋势;而在低密度(40 g·m-3)投放条件下,未发现浮游藻类有小型化趋势.本试验L(3∶1)组,即光倒刺鲃30 g·m-3、白鲢10 g·m-3,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水体丝状藻水绵滋生,且能够兼顾改善水质.
张饮江黎臻王芳郭光明陈晓君张乐婷花文凤
关键词:水绵光倒刺鲃白鲢生物控制
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S组。(3)GS组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能力同比略高于GSA组,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试验末期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淀粉碳源中复合少量乙酸钠可改变藻类和微生物结构功能,可作为池塘养殖水体藻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定向调控碳源。
王亚军刘春花林文辉王芳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乙酸钠藻类
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被引量:9
2017年
构建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微生物于一体的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并对其技术工艺周年运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了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氨氮(NH_4^+-N)与总氮(TN)的去除动力学,不同介质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削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明显,其中浮床上层贡献率15.6%±1.2%,中层37.6%±2.2%,下层23.8%±1.8%,说明浮床系统中层介质对氨氮与总氮的降解能力占主导地位。实验组NH_4^+-N最高去除率为93.0%±3.4%,TN最高去除率达94.2%±0.9%,而上中下层兼具有的池5去除效果最显著(P<0.10)。由各实验组消解NH_4^+-N和TN的去除动力学曲线得出其削减模型及不同程度的衰减指数曲线。初步探索了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姬芬张饮江王芳彭群州花文凤陈晓君
关键词:脱氮贡献率
唐鱼细胞色素P450 1A基因cDNA克隆及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鱼类细胞色素P450 1A(CYP1A)基因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评价,唐鱼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为建立唐鱼在水环境的检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对其CYP1A基因进行克隆。利用RT-PCR法扩增出一条651bp的唐鱼CYP1A基因cDNA片段,该片段与其他物种的CYP1A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进行5’端扩增和3’RACE获得了唐鱼CYP1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2177bp,其中编码区长1566bp,编码5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测该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58.5kDa,理论等电点为5.65。所得序列具有CYP1A分子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域,包括亚铁血红素结合区、酶功能所需的精氨酸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底鳉、虹鳟、大西洋鳕、人、鼠等脊椎动物同源性分别为87.7%、70.1%、76.2%、62.2%、54.5%、55.7%。
王芳李凯彬聂湘平吴淑勤
关键词:唐鱼细胞色素P450克隆
四带无须鲃的成体透明突变及匹里虫感染模型的构建
鱼类大多体外发育,胚体透明,便于观察,是脊椎动物组织发育等相关研究的优良材料。鱼体会因生长而变得不透明,成鱼在体内试验中的应用优势不再明显。我们在四带无须鲃中发现了一种成体透明突变,主要表现为通体透明,心、肝、肾、肠、鳔...
李凯彬常藕琴王芳刘春马必勇吴淑勤
文献传递
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大鲵适宜养殖密度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2—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27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尾/m^2组、18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当养殖密度为17尾/m^2时,3龄大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且与低密度5尾/m^2组差异显著(P〈0.05),确定3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7尾/m^2;4龄大鲵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密度为10尾/m^2,显著高于16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4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0尾/m^2;5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尾/m^2,特定生长率与高密度组9尾/m^2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最低。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与体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式为y=~0.0164x+25.34(r^2=0.8399)。
王芳刘小召冯骞白静刘秋凤田海峰孟彦肖汉兵
关键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
鱼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14年
为快速准确鉴别检测鳢源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A.schubertii),本实验根据该菌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溶血素基因(hly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致病性A.schubertii的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gyrB和hlyA基因扩增产物分别为601 bp和375 bp;其最低检出菌体DNA量为2.3×10-2ng,最低检出菌数为3×102cfu。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无乳链球菌、诺卡氏菌、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哈氏弧菌以及类志贺邻单胞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37份临床病料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应用于A.schubertii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刘春李凯彬王庆王芳曾伟伟石存斌吴淑勤
关键词:双重PCR
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用碳源及其应用,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60-100份,植物蛋白5-20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5-20份。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复配碳源可降低池塘水体氨氮浓度、提高藻类丰度...
王亚军林文辉石存斌王芳吴淑勤
文献传递
剑尾鱼P-糖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分析及组织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ABC转运体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分布于细胞膜,依赖ATP供能,可将细胞内的亲脂性毒物或药物逆浓度泵出胞外,在机体解毒上具重要功能。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对剑尾鱼P-gp基因进行克隆并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4301 bp,该基因编码1286个氨基酸残基,估算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41.64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剑尾鱼P-gp不含信号肽序列,具ATP转运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包括2个疏水性的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s,TMD)和2个位于细胞浆内的核苷酸结合区(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NBD),为全转运子,每个跨膜区都有6个跨膜α螺旋,而每个NBD包含1个ABC转运体家族标记序列;跨膜性质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属膜蛋白,具P-gp的典型特征。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不同进化地位动物P-gp存在高度同源性,显示P-gp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P-gp在剑尾鱼肝脏、肾脏、脑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P-gp检测的代表组织。QRT-PCR实验表明,苯并(a)芘胁迫可明显诱导P-gp mRNA的表达。剑尾鱼P-gp的表达水平或可作为一个生物标记物指标,应用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中。
王芳李凯彬聂湘平刘春劳海华王英英梁慧丽吴淑勤
关键词:剑尾鱼P-糖蛋白全长CDNA克隆苯并(A)芘生物标记物
不同养殖密度对褐鳟(Salmo trutta)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以褐鳟(Salmo trutta)商业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稚鱼期的褐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 000、1 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49 d的养殖试验,褐鳟稚鱼体重从0.14 g长到1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褐鳟稚鱼的生长指标明显不同,其中最终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均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日增重由(0.018±0.001)g下降为(0.013±0.001)g,降幅明显;净增重却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上升,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组种群个体基数较大。各密度组褐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但生长离散却没有加剧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养殖密度对褐鳟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王炳谦王芳谷伟户国白庆利
关键词:稚鱼养殖密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