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艺萌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皮肤
  • 13篇细胞
  • 10篇淋巴
  • 9篇皮肤T细胞淋...
  • 9篇细胞淋巴瘤
  • 9篇淋巴瘤
  • 8篇肿瘤
  • 4篇恶性
  • 3篇医学生
  • 3篇雀斑
  • 3篇西达本胺
  • 3篇细胞系
  • 3篇面部
  • 3篇靶向
  • 3篇靶向治疗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药物
  • 2篇增殖
  • 2篇生殖

机构

  • 24篇北京大学第三...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31篇王艺萌
  • 24篇张春雷
  • 9篇李薇薇
  • 6篇李航
  • 5篇陈喜雪
  • 5篇涂平
  • 5篇吴雯婷
  • 4篇张倩
  • 4篇门月华
  • 4篇杨淑霞
  • 4篇谷晓广
  • 4篇王晓宇
  • 2篇姜薇
  • 2篇李若瑜
  • 2篇汪旸
  • 2篇李健
  • 2篇谢志强
  • 2篇王媛
  • 2篇张芊
  • 1篇宋清华

传媒

  • 9篇中国皮肤性病...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线性角化病、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GLUT3在其中的表达
2023年
目的 了解光线性角化病(AK)、鲍温病(BD)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并检测GLUT3在正常皮肤(NS)、AK、BD和c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2016年5月—2020年12月行病理检查确诊的AK、BD和cS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按时间顺序选取AK组50例,BD组50例,cSCC组22例组织蜡块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LUT3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临床资料收集到的165例AK、84例BD与39例cSCC患者中,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74.5±10.9)岁、(64.1±19.5)岁和(72.9±15.0)岁。AK组男女比为1∶1.8,BD及cSCC组男女比相当。AK发病部位均为面颈部,BD患者多发于面颈及会阴部,cSCC患者多发于面颈部。cSCC组癌旁AK的Protruding病理分级示:PROⅢ级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组,AK的GLUT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AK Protruding病理分级严重程度正相关。GLUT3在NS、AK、BD、cSCC中阳性率依次为10.00%、16.00%、90.00%和95.45%,强阳性率依次为5.00%、6.00%、20.00%和63.64%,4组间GLUT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3在AK、BD和cSCC组织中表达强度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程度相一致。结论 GLUT3可能与cSCC的发生发展相关。GLUT3的高表达可能提示AK向cSCC进展的风险增加。
王媛王艺萌张倩李薇薇吴雯婷张春雷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鲍温病GLUT3
异型淋巴细胞相关性非肿瘤性皮肤病被引量:2
2017年
异型淋巴细胞相关非肿瘤性皮肤病包括以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的疾病,以皮损处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的皮肤病及同时在外周血及皮损内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疾病,本文对以上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异型淋巴细胞在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王晓宇谷晓广王艺萌张春雷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皮肤疾病病毒感染肿瘤
西达本胺联合苦参碱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凋亡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苦参碱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采用0.4μmol/L西达本胺、0.6g/L苦参碱单药或联合分别作用HH、Hut78细胞24、48、72 h后,MTS法检测HH、Hut78细胞增殖率。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HH、Hut78细胞作为对照组。西达本胺、苦参碱单药或联合作用两细胞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H和Hut78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V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达本胺、苦参碱单药或联合均能一定程度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F=15.88.558.26,P<0.05、<0.001)048 h时,Hut78细胞系苦参碱组(20.98%±1.53%)、西达本胺组(22.44%±7.74%)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44.53%±1.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4.23%;LSD-t=4.76,5.31、13.69,均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8.93、8.37,均P<0.01)。HH细胞系苦参碱组(13.98%±3.86%)、西达本胺组细胞凋亡率(13.61%±1.62%)与对照组(11.44%±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组(20.94%±0.64%)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7.37,5.40,5.69,均P<0.05)。HH细胞系中,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均P<0.05),而E-cadherin、p65、p-Bad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0.05)。Hut78细胞系中,苦参碱组、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E-cadherin、p65>p-Bad、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仅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H及Hut78细胞4组Bad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苦参碱可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E-cadherin、p65、p-Bad、Bcl-2及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有关。
何杏兰王艺萌王冠钰张春雷
关键词:苦参碱西达本胺
病毒感染与皮肤肿瘤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病毒感染与皮肤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约有15%的皮肤肿瘤可能由病毒感染诱发。目前研究显示参与人类肿瘤的病毒主要包括7种病毒,不同的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亦各不相同,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 virus,KSHV)、默克尔细胞多瘤病毒(Merkel cell polyomavirus,MCV)、人类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HTLV-1)与皮肤肿瘤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分子机制的角度阐述致癌病毒与皮肤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病毒感染的角度探讨皮肤肿瘤新的诊断及治疗思路。
孙澳王艺萌张春雷
关键词:病毒皮肤肿瘤人乳头瘤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选择被引量:4
2017年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依据疾病的分类及分期不同,治疗选择有很大差异性。多数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程进展缓慢,诸如早期的蕈样肉芽肿和淋巴瘤样丘疹病,只需要选择皮肤局部治疗的方案。侵袭性或顽固性如Sézary综合征、复发性CTCL等,则需系统治疗,包括化疗。本文对国内现有药物及最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王艺萌谷晓广张春雷
关键词:皮肤T细胞淋巴瘤免疫调节剂靶向治疗
西达本胺联合姜黄素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姜黄素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抗肿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人CTCL细胞系HH和HuT 78,设置西达本胺(浓度0.4、0.8、1.6、3.2、6.4μmol/L)、姜黄素(1.25、2.5、5、10、20μmol/L)梯度浓度单用/联用,评估两者对HH、HuT 78细胞的联合用药指数(CI)。将细胞分为西达本胺组(0.4μmol/L西达本胺)、姜黄素组(10μmol/L姜黄素)、联合用药组(0.4μmol/L西达本胺+10μmol/L姜黄素)及溶剂对照组,培养48 h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核因子(NF)κB p65、B淋巴细胞瘤2(Bcl-2)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蛋白的表达。建立免疫缺陷小鼠HH细胞荷瘤模型,设西达本胺组(10 mg/kg西达本胺)、姜黄素组(100 mg/kg姜黄素)、联合用药组、溶剂对照组,连续灌胃12 d,测量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肿瘤体积。第13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0.4~6.4μmol/L西达本胺联合1.25~20μmol/L姜黄素对HH、HuT 78细胞的CI值均<1,二者联用显示协同作用。各组HuT 78、HH细胞培养48 h,联合用药组增殖率低于西达本胺组、姜黄素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HuT 78细胞凋亡率(70.47%±7.87%)高于西达本胺组、姜黄素组及对照组(31.95%±9.43%、37.23%±10.74%、11.76%±5.65%,均P<0.001);联合用药组HH细胞凋亡率(28.31%±1.70%)高于西达本胺组、姜黄素组及对照组(21.29%±3.61%、18.74%±1.82%、3.18%±1.00%,均P<0.001);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及姜黄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caspase-3 mRNA及剪切体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NF-κB p65、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小鼠体内实验第13天时,联合用药组�
王冠钰孙佳辰李婷婷王艺萌张春雷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细胞系肿瘤肿瘤姜黄素西达本胺药物协同作用
北医系统皮肤科临床医生皮肤镜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研
2023年
目的通过问卷星发放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北医系统皮肤科各级临床医生皮肤镜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108名北医系统皮肤科各级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皮肤镜相关文献的阅读情况、皮肤镜培训内容及时长等相关问题。结果回收完整填写问卷108份,回收率100%。目前北医系统皮肤科临床医生皮肤镜方面的培训率较低,培训班培训内容过于宽泛、缺少侧重性,多数临床医生没有掌握皮肤科常见炎症性疾病、黑素瘤及非黑素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的皮肤镜特征。结论应增加对皮肤科各级医生皮肤镜技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强皮肤镜检查临床应用价值的宣讲,培训内容应重点突出,完善皮肤科住院医生及专科医生关于皮肤镜方面的培训制度,以提高皮肤科医生多维度诊断能力及诊断准确率。
王艺萌宋清华吴雯婷张理涛张春雷李薇薇
关键词:皮肤科医生
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原发性实性肿瘤389例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实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情况,为临床医生对该部位良恶性肿瘤的正确识别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89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实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病理、皮肤镜特征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389例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实性肿瘤患者中,男123例,女266例,年龄8~89(41.86±16.62)岁;依据皮肤肿瘤组织学分类,其中黑色素细胞肿瘤最常见,占33.16%(129/389),其次是其他肿瘤(21.59%,84/389)、角质形成细胞肿瘤(21.08%,82/389)、软组织与神经肿瘤(13.62%,53/389)以及附属器肿瘤(10.54%,41/389);良性肿瘤占83.03%(323/389),恶性肿瘤占16.97%(66/389),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黑色素痣,其中女性主要累及大阴唇,男性最常累及阴阜。发生于该部位的恶性肿瘤中女性相对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40%,10/25);男性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乳房外Paget病(39.02%,16/41)。其中,鲍恩样丘疹病临床初诊的误诊率最高(11/11),其次是鳞状细胞癌(78.26%,18/23)和基底细胞癌(4/10),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误诊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67例患者接受局麻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另有2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光动力、扩大切除术及皮瓣转移术等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余均未复发。结论肛周外生殖器部位的实性肿瘤皮损形态多样,其中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及其他类肿瘤占比高,恶性肿瘤相对少见,部分疾病易被误诊。发生于该部位的肿瘤整体预后较好,多数皮损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王艺萌吴雯婷张倩张春雷李薇薇
关键词:皮肤表现病理过程肛周肿瘤性质
面部恶性雀斑样痣两例
患者女,37岁。右侧口角黑色斑片4年,多次手术切除后仍复发就诊。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口角出现米粒大小黑色斑片,渐增大,当地医院行激光治疗,治疗后不久原皮损处又出现黑色斑片。此后1年中,黑色斑片进行性增大,无任何不适...
王艺萌李航杨淑霞涂平陈喜雪
关键词:激光治疗
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非化疗药物新选择
2023年
随着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种治疗手段不断出现,均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综述近年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非化疗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冠钰王艺萌李薇薇张春雷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皮肤分子靶向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