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胶质
  • 3篇胶质母细胞
  • 3篇胶质母细胞瘤
  • 2篇神经外科
  • 2篇外科
  • 1篇单克隆
  • 1篇滴水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袖套
  • 1篇腰腿痛
  • 1篇腰骶
  • 1篇腰骶段
  • 1篇影像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海
  • 9篇漆松涛
  • 4篇刘亚伟
  • 3篇陆云涛
  • 3篇张喜安
  • 3篇黄广龙
  • 2篇李志勇
  • 2篇李宏
  • 2篇周强
  • 2篇张立
  • 1篇冯文峰
  • 1篇彭四维
  • 1篇俞磊
  • 1篇方陆雄
  • 1篇陈子阳
  • 1篇张国忠
  • 1篇龙浩
  • 1篇杨开军
  • 1篇宋烨
  • 1篇雷炳喜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胸腰骶段脊神经根鞘结构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明确胸腰骶部不同节段脊神经根鞘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及其分布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7例成人脊柱标本,解剖观察胸腰骶部不同节段神经根鞘的硬脊膜囊开口方式,并制成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根鞘的结构。结果胸腰段神经根鞘存在单孔和双孔两种硬脊膜囊开口方式,而骶段神经根鞘只存在单孔开口方式;单孔根鞘又根据前、后根之间有无双层袖套结构分为Ⅰ型和Ⅱ型。较之神经根其他部位,神经节处硬脊膜袖套的胶原纤维层少且结合疏松。腰4/5和骶1~5节段神经节处的硬脊膜袖套的厚度比其他节段更薄(F=37.31,P〈0.01)。神经根袖套下腔隙终止于神经节。结论Ⅰ型和Ⅱ型神经根鞘在各节段的分布规律,解释了腰骶部神经根受压时多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同时受累的现象;而神经节处的硬脊膜袖套在下腰骶节段最薄的特点,也和腰腿痛高发的现象相关系。脊神经节是脊神经根开始转化为脊神经的标志。
张立漆松涛王海周强李宏石瑾彭林陆云涛
关键词:脊神经节腰腿痛
胶质母细胞瘤原代细胞单克隆株的建立
2015年
目的 建立胶质母细胞瘤原代细胞的单克隆株并观察记录不同单克隆株间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差异.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原代培养后进行纯化、单克隆培养、鉴定;定期观察单克隆细胞株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并比较其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 成功建立了23株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单克隆株,根据单克隆株形态不同,将其分为长伪足型和短伪足型,长伪足型伪足长(142.50±33.65) μm,短伪足型伪足长(31.33 ±5.72) μm,两者伪足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细胞增殖实验证明长伪足型单克隆细胞株增殖能力弱于短伪足型单克隆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显示长伪足型单克隆株第10天吸光度值为0.85 ±0.13,短伪足型单克隆株吸光度值为1.31 ±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单克隆细胞株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差异印证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
周强漆松涛向伟王海张立李宏刘亚伟陆云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原代培养单克隆有限稀释法
胶质母细胞瘤瘤周脑区异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最大安全范围的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是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但是,胶质母细胞瘤容易复发,90%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在瘤周脑区复发,即肿瘤周边的脑水肿区域.肿瘤本身及遗传特性的异质性导致胶质母细胞瘤的个体差异较大.研究发现,瘤周脑区同样具有异质性,且瘤周脑区的异质性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重点介绍胶质母细胞瘤瘤周脑区异质性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其在影像组学、细胞构成和分子生物学的特征性表现,探讨瘤周脑区的异质性对优化手术切除以及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王军杨晨龙浩杨开军王海俞磊李志勇漆松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小脑幕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小脑幕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术中冰冻病理学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胶质瘤的手术原则采取肿瘤完全切除术治疗。术后复查头颅MRI,采用容积定量分析方法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分为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及部分切除。对所有患者定期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31例(86.1%)为完全切除,5例(13.9%)为次全切除。36例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3例,转移瘤、松果体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胶质瘤各2例、垂体腺瘤、血管周细胞瘤、嗅神经母细胞瘤、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各1例。术前经头颅MRI初步诊断的33例患者中,8例(24.2%)的病理学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其中4例为淋巴瘤、1例为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为血管周细胞瘤、1例为转移瘤。3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8.9±8.1)个月(6~70个月)。随访期间,36例患者中,26例(72.2%)复发。结论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小脑幕上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多样;手术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可提高临床疗效。
李志勇易国仲黄广龙张喜安宋烨王海方陆雄刘亚伟潘军漆松涛
关键词:幕上肿瘤病理学手术中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医用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用吸引器,包括吸引管和连接管,吸引管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侧壁成型有第一孔,连接管上布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可移动的调节片,调节片用于调整第一孔上用于连通连接管内腔的端口的大小。操作时,通过调...
易国仲冯文艳张喜安黄广龙王海漆松涛
文献传递
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包括气动鞘和气动钻,气动鞘中成型有可供气动钻穿过的第一通孔,气动鞘的侧壁成型有用于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导流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在气动鞘的侧壁设计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可实现自动滴水持...
易国仲冯文艳张喜安黄广龙王海漆松涛
文献传递
微创理念在神经外科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神经外科领域教学、培训内容仍局限于大体解剖基础之上,导致高水平神经外科医生培养困难。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基于微创理念,依托在颅内显微结构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出版专著、发表高水平论文、建设培训基地等方式,探索高水平神经外科医生培养新模式。我们的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丰富和完善神经外科教学、培训体系;2增强神经外科领域医生的微创理念;3促进神经外科领域医生对显微外科的掌握和应用;④提高神经外科领域医生的诊疗水平。
刘亚伟王海漆松涛
关键词:微创理念神经外科教学改革
脑池及脑池积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池及脑池积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急性脑积水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06例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个脑池的血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06例患者中有112例发生了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6.6%。单因素分析表明Fisher分级、脑室积血、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侧别、再出血、治疗方式6项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为其独立发生因素。在无脑室积血的患者中,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2.4%,其中脑积水组中的脚间池、右侧侧裂池血量最多,与非脑积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结论aSAH急性脑积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SAH急性脑积水是梗阻性脑积水,脑池的位置及脑池积血的分布在aSAH急性脑积水发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无脑室积血的aSAH患者中,脚间池、右侧侧裂池的积血血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急性脑积水。
彭四维漆松涛冯文峰刘忆张国忠王刚陈铭唐四强王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脑池积血
siRNA干扰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表达增强替莫唑胺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毒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微管微丝交连因子1(MACF1)在胶质母细胞瘤应对TMZ刺激中的作用。方法替莫唑胺刺激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通过RNA干扰技术干扰MACF1的表达。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活体中TMZ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中MACF1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和体内成瘤中均发现替莫唑胺刺激后胶质母细胞瘤MACF1的表达上调(差异约2倍),胞内分布改变(P<0.01)。敲除MACF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在TMZ刺激后其增殖能力下调约45%(P<0.01)。替莫唑胺诱导胶质母细胞瘤MACF1表达上调的同时,其细胞骨架发生重组。结论 MACF1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谢思迪陈子阳王海何敏毅陆云涛雷炳喜李和珍刘亚伟漆松涛
关键词:细胞骨架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