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友慧

作品数:95 被引量:666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5篇饲料
  • 19篇养殖
  • 15篇营养
  • 11篇鱼粉
  • 10篇蛋白
  • 9篇水产
  • 9篇饲料系数
  • 9篇消化率
  • 9篇消化酶
  • 8篇配合饲料
  • 8篇饵料
  • 7篇幼体
  • 7篇鱼种
  • 7篇水产养殖
  • 7篇饲料蛋白
  • 7篇体组成
  • 7篇翘嘴红鲌
  • 7篇青鱼
  • 7篇进口鱼粉
  • 7篇黑鲷

机构

  • 69篇浙江省淡水水...
  • 25篇西南农业大学
  • 13篇湖州师范学院
  • 7篇苏州大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友谊饲料...

作者

  • 95篇王友慧
  • 63篇叶金云
  • 54篇潘茜
  • 54篇陈建明
  • 33篇沈斌乾
  • 32篇郭建林
  • 12篇周兴华
  • 11篇叶元土
  • 10篇向枭
  • 9篇林仕梅
  • 7篇罗莉
  • 4篇王桂芹
  • 4篇马恒甲
  • 4篇周洪琪
  • 4篇李云
  • 3篇陈立侨
  • 3篇韩志萍
  • 3篇吴湘
  • 3篇周志明
  • 3篇赵朝阳

传媒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浙江海洋学院...
  • 5篇水产学报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饲料博览
  • 4篇饲料工业
  • 3篇饲料研究
  • 3篇水产养殖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中国水产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饲料广角
  • 2篇重庆水产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第六届世界华...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8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14篇2002
  • 2篇1999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和幼蟹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青蟹(Syclla sp.)在我国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传统上我国一直称其为锯缘青蟹(S.serrata),最新的研究表明,青蟹属分为4个种:锯缘青蟹、紫螯青蟹(S.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paramaosain)、榄绿青蟹(S.olivacea)。而我国东海地区分布的常见种为拟穴青蟹。近十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青蟹养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养殖产量在10万吨左右,成了沿海渔民增收、
陈建明沈斌乾潘茜叶洪台郭建林叶金云周志明王友慧
关键词:锯缘青蟹大眼幼体适应性盐度幼蟹东南沿海
水华爆发前后南太湖底栖动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张爱菊叶金云尹文林王友慧郭建林潘晓艺赵汉取王俊原居林
关键词:底栖动物蓝藻水华
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以初始体重为(10.45±0.85)g的青鱼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试验室条件下饲养青鱼4周,研究配合饲料中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替代75%鱼粉组和替代100%鱼粉组(P<0.05),但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比例进一步的增加,青鱼蛋白、脂肪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的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孙盛明叶金云陈建明王友慧潘茜
关键词:青鱼消化酶消化率
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初始体质量为(1.32±0.09)g的青鱼鱼种作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室内饲喂青鱼56 d,以观察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菜粕替代25%鱼粉组和替代50%鱼粉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25%鱼粉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替代100%鱼粉组(P<0.05),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反,鱼体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青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也不显著(P>0.05)。根据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中用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为25%~50%。
孙盛明叶金云陈建明潘茜王友慧
关键词:青鱼豆粕菜粕体组成
嘉陵江鱼器官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测定了嘉陵江北碚段7种鱼的组织器官中Mg、Fe、Cu、Zn的含量。肌肉中Fe的含量差异显著,Mg在脑中、Zn在脑和肾及肝胰脏中含量较高,Cu的分布有很大的种类差异。
叶元土王友慧林仕梅罗莉李虹乌清碧
关键词:器官组织矿物质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选用初重为(39.68±3.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设5种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 U/kg、750 U/kg、1 000 U/kg、1 250 U/kg、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只添加1.5%的无机磷;对照组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通过60 d的试验,探讨和研究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植酸酶对草鱼的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 U/kg时,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添加植酸酶后鱼体、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有一定提高,且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250 U/kg时,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在1 000 U/kg~1250 U/kg时,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并显著提高草鱼磷的积累。若欲减少无机磷添加量,建议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 U/kg~1 250 U/kg。
马恒甲叶金云郭建林王友慧沈斌乾陈建明潘茜
关键词:草鱼植酸酶体成分磷含量
麦饭石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周兴华向枭王友慧
关键词:麦饭石水产养殖
一种黑鲷鱼饲料
一种黑鲷鱼饲料,属于鱼饲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进口鱼粉30-38%,豆粕20-30%,墨鱼粉2-3%,菜粕2-3%,棉粕2-4%,四号粉20-26.5%,鱼油1-2%,豆油1-2%,大豆磷脂0...
叶金云陈建明王友慧潘茜
文献传递
一种黑鲷鱼饲料
一种黑鲷鱼饲料,属于鱼饲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进口鱼粉30-38%,豆粕20-30%,墨鱼粉2-3%,菜粕2-3%,棉粕2-4%,四号粉20-26.5%,鱼油1-2%,豆油1-2%,大豆磷脂0...
叶金云陈建明王友慧潘茜
文献传递
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草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选用初始体重为(39.68±3.05)g的草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设5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750、1 000、1 250、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D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添加无机磷(Ca(H2PO4)2),对照组2(D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开展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草鱼生长、非特异免疫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FCR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1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血清及肝胰脏中各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植酸酶后肝胰脏中SOD活性增强,且当植酸酶含量为1 250 U/kg时,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都明显增强。结果得出,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1 250U/kg时,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有助于草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提高,并能有效增强草鱼肝胰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
马恒甲叶金云郭建林王友慧沈斌乾陈建明潘茜
关键词:草鱼植酸酶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