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善敏

作品数:2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公民
  • 6篇道德
  • 6篇行政
  • 3篇道德支撑
  • 3篇依法
  • 3篇依法行政
  • 3篇人社会
  • 3篇熟人社会
  • 3篇权利
  • 3篇伦理
  • 3篇民社
  • 3篇公民道德
  • 3篇公民社会
  • 2篇道德主体
  • 2篇行政法
  • 2篇行政行为
  • 2篇政法
  • 2篇视域
  • 2篇思政
  • 2篇思政课

机构

  • 18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彭城职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0篇燕善敏
  • 1篇赵世环
  • 1篇曹玉
  • 1篇刘欣
  • 1篇吴云

传媒

  • 3篇彭城职业大学...
  • 2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行政与法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求实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 1篇淮海文汇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人民论坛(中...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内容体系建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分析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与其专业发展的关系,并从媒介和媒介信息层面对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内容进行梳理,可以为建构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内容体系,以及提高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奠定基础。
赵世环燕善敏
关键词:思政课媒介素养
维护公共利益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对一类行政判决的质疑
2007年
维护公共利益是必要的,但还是要考虑方式问题。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政诉讼判决对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有违公平正义的基本法治理念。这不仅造成了行政法治理论上的尴尬,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种忽视正当性的法律规范是有碍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必须在新的法治建设阶段加以修正。
燕善敏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行为行政诉讼司法解释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社会治理模式选择
2011年
低碳经济的视阈其实并不应该仅仅及于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活动同样需要顺应低碳的理念,实现低消耗性和高持续性的追求。当前社会矛盾的频发体现了社会治理活动低碳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道德主体制度构建,实现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是改善人际信任度,推动社会治理活动低碳化的恰当选择。
燕善敏
关键词:低碳经济社会治理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主体地位的制度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当前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道德主体制度是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是健全公民道德人格的社会基础。道德主体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燕善敏
关键词:公民道德主体主体权利
法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2004年
本科法学教育必须科学界定自身在法学教育中的位置.既要服务于法律职业使其具有社会应用性.也要区别于职业技术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要准确体现这一定位.也要服务于教育规律。
燕善敏
关键词:教育规律课程体系本科法学课程法学教育法律职业
依法行政与公民权利被引量:5
2005年
依法行政应该是行政权力对于社会需求的回应,而非单纯行政机关的问题。公民权利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天然地具有推动依法行政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当前公民权利缺乏具体制度的保障,也就很难形成对于行政权力的外部制约力量,进而使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缺乏宪政的基础。因此,推动依法行政的一个基础工作就是必须强化公民权利。
燕善敏
关键词:依法行政公民权利制衡
基层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4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基层社区工作内容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基层社区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亟待加强。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特点,转变基层社区工作思路,加强社区人文关怀,突出社区文化建设,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公民道德的发源地。
曹玉刘欣燕善敏
关键词:公民道德
论公民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及其意义——熟人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支撑制度研究
2011年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燕善敏
关键词:道德主体
全面建构社会诚信档案体系的伦理基础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诚信档案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制度化存在方式,是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实现以德治国的有效手段。诚信档案有着鲜明的伦理指向,只有坚守平等、有限和自主的伦理要求,处理好社会与政府、秩序与价值之间的伦理关系,才能避免资本的侵袭,防止沦落为功利性的商业工具。夯实伦理基础,使诚信档案全面融入伦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才能促进新时代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燕善敏
关键词:诚信档案伦理基础社会正义
制度伦理视域下的道德信息传导机制构建——熟人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支撑制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道德信息是产生现实道德调控力的事实依据。传统道德体系将道德信息的传播局限于"熟人"范围,这严重制约了道德调控的作用领域和力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征信制度的模式,通过建构制度化的新型道德信息传导机制,实现道德信息完整、准确、快捷的无障碍传递,不仅扩展了道德调控范围,还能通过新生道德主体的参与更新道德观念,进而促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道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燕善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