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锦波

作品数:156 被引量:97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3篇肌腱
  • 44篇关节
  • 36篇生物力学
  • 24篇骨折
  • 23篇腕关节
  • 19篇屈肌
  • 19篇屈肌腱
  • 17篇韧带
  • 16篇肌腱损伤
  • 15篇远端
  • 14篇桡骨远端
  • 14篇外科
  • 12篇生物力学研究
  • 11篇手术
  • 11篇皮瓣
  • 9篇基因
  • 9篇关节镜
  • 8篇远端骨折
  • 8篇细胞
  • 7篇形态学

机构

  • 82篇南通医学院附...
  • 66篇南通大学
  • 12篇南通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无锡市手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泰兴市...

作者

  • 155篇汤锦波
  • 64篇谢仁国
  • 35篇侍德
  • 21篇徐燕
  • 17篇于晓巍
  • 16篇王古衡
  • 15篇王友华
  • 14篇邢树国
  • 13篇王斌
  • 13篇茅天
  • 13篇顾宇彤
  • 10篇徐静
  • 9篇顾剑辉
  • 8篇陈峰
  • 8篇崔志明
  • 7篇谭军
  • 7篇周友浪
  • 7篇邓爱东
  • 6篇龚炎培
  • 6篇吴菊

传媒

  • 43篇中华手外科杂...
  • 17篇交通医学
  • 13篇中国临床解剖...
  • 1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2篇中华创伤杂志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南通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创伤骨科...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手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17篇2000
  • 10篇1999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1年
【摘要】目的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21例行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19例行外固定支架。按AO/ASIF分型:C1型10例,C2型15例,C3型15例。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捏力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按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18.8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组优良率为81.0%,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78.9%。两组在掌曲、背伸、桡偏、旋前、旋后、握力、捏力、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方面,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和DAS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接骨板组的腕尺偏活动度小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接骨板治疗组中无并发症出现。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中1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药物治疗和理疗后好转;1例钉道感染,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采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相同效果,具体可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的功能要求及经济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张昌军谢仁国王古衡徐静邢树国汤锦波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
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导基因至愈合肌腱及载体组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肌腱愈合的影响,并观察腺病毒、AAV以及脂质体-质粒三种基因治疗载体应用于肌腱所产生的组织反应。方法取13只成年白色来亨鸡的双侧中趾趾深屈肌腱(26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根,实验组肌腱完全切断后注射AAV2-bFGF并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对照组不注射AAV2-bFGF,仪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第4周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末测定趾屈曲功。将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的趾深屈肌腱(36根)分成三组,每组12根,分别注射10μL的腺病毒、AAV2和脂质体-质粒载体,术后第3、7、14天分别取肌腱,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AAV2-bFGF可以在术后4周显著地提高肌腱bFGF的表达,而且不增加趾屈曲阻力(粘连形成)。所测屈曲功第8周末实验组为(0.052±0.031)J,对照组为(0.049±0.035)J,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66,P=0.8984)。脂质体-质粒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应重于腺病毒载体组,AAV2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应最轻,在腱外膜处有组织反应,而腱内膜区域几乎无组织反应。结论用AAV2载体转bFGF基因至肌腱能有效增加愈合肌腱的bFGF。在三种所研究的载体中,腺病毒和AAV2载体引起的组织反应比脂质体-质粒载体轻。AAV2引起的组织反应最轻。AAV2可能会成为肌腱的转基因良好载体。
朱蓓汤锦波曹怡陈传好
关键词:基因疗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腺病毒
伴舟状骨骨折脱位的舟月骨分离一例报告
1994年
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最常见,舟月骨间分离亦常发生,手法复位外固定常因腕部诸韧带的断裂复位后不稳定而失败。作者在收治一例伴舟状骨骨折脱位的舟月骨分离中采用开放复位舟月骨间韧带重建及诸韧带修复手术方法,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汤健汤锦波葛明范跃峰
关键词:舟月骨分离骨折脱位舟状骨骨折骨间韧带韧带修复
腕关节镜临床应用55例报道
目的:报道临床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治腕部疾患的经验。方法:从2005年1月起,对腕部不适患者55例采用腕关节镜观察,然后根据病损情况,关节镜下行清理、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内固定、腕骨间韧带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修复等手术。结...
谢仁国汤锦波唐天驷茅天徐静
肌腱愈合早期的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分子机制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肌腱损伤后愈合早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相关控制和调控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15只来亨鸡,横断双侧长趾浅、深屈肌腱,后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分别于术后3、7、14和28d取趾深屈肌腱,以6根正常深屈肌腱作为0d对照组。通过TUNEL法检测腱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荧光阳性细胞并统计分析,同时切片行苏木素染色观察组织反应和计数细胞总数。结果(1)肌腱术后3、7、14、28d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0d对照组(P〈0.05),其中腱内膜区3d凋亡细胞数最多,14d出现明显下降;而外膜区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7d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较0d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14d达到高峰,28d和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cl-2的变化趋势与PCNA相同。(4)组织炎症反应术后1周内最明显,14d和28d基本消失。结论肌腱损伤3d时细胞大量凋亡,增殖细胞很少;细胞增殖在损伤14d时达到高峰,凋亡下降。bcl-2表达在14d时达高峰,28d时降至正常水平。
吴亚芳汤锦波陈传好曹怡
关键词: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国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组成成分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取60例4%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各组成成分及起止点,然后分别测量各组成成分起止点的宽度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前束、后束、斜束的长度,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有3种类型。前束起点宽度为7.96±0.93 mm,止点宽度为9.17±1.1 mm;后束起点宽度为9.86±1.57 mm,止点宽度为14.06±2.81 mm;斜束宽度为起点18.55±2.27 mm,止点宽度为13.37±2.62 mm;前后束长度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斜束的长度则无变化。结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分三型。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时最长,此时亦为最紧张状态,后束则随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而逐渐变长,而斜束的长度不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王友华汤锦波纪标刘璠吴菊
关键词: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出现率正常成人形态学变化组成成分
掌指关节运动时侧副韧带长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在体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屈伸运动时尺桡侧侧副韧带的长度变化。方法以螺旋CT扫描6例志愿者的示、中、环、小指的掌指关节,分别获得各掌指关节在0°至屈曲90°内每隔30°的运动范围内掌骨中段以远至近节指骨中段的图像,三维重建骨结构图像后经软件处理得到在各掌指关节屈伸运动时尺桡侧侧副韧带的长度变化。结果掌指关节屈曲时,尺桡侧侧副韧带的背侧束逐渐伸长,而掌侧束相对缩短,中间束长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时侧副韧带都处于紧张状态,只是韧带内部相对紧张、松弛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它屈曲时主要存在2种相对的运动:侧副韧带的背侧束伸长,紧张性增大;掌侧束缩短,紧张性相对减小;而中间束始终保持了合适的紧张度,共同限制和调节关节的运动。
盛小明顾剑辉汤锦波龚炎培顾晓坤
关键词: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活体研究
不同载体转基因效率及AAV2介导bFGF基因在肌腱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脂质体-质粒三种载体在肌腱中的基因转染效率并观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bFGF基因在肌腱愈合过程中表达。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三种载体注射入正常肌腱中,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肌腱内EGFP的表达。将AAV2-bFGF病毒颗粒注入损伤肌腱,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观测bFGF在肌腱内表达。结果:三种不同的载体转染肌腱3天后有EGFP表达、7天最明显、14天时下降;21天时少有表达。在同期的时间点,注射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组肌腱内EGFP表达明显强于质粒载体,而腺病毒、腺相关病毒两组之间无较大区别。免疫组化显示注射AAV2-bFGF后的第2、3和4周的肌腱表达很强的bFGF。结论:腺病毒、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高于脂质体-质粒载体,AAV2携带的外源性bFGF基因在肌腱细胞内较强表达,提示我们将来在体内转基因到肌腱的研究中能够选择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作为运载基因的工具。
陈传好吴亚芳曹怡汤锦波
关键词:基因载体绿色荧光蛋白腺相关病毒肌腱组织
腕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00年
目的:观察研究腕关节盘( 又称腕三角纤维软骨) 的形态及其和周围组织关系。方法:采用20 只成人手标本,观察腕关节盘的形态、附着点及和周围骨、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对关节盘的附着点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腕关节盘位于腕关节的特殊位置,其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尺骨茎突陷窝两部分,并和桡尺远端关节侧副韧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腕关节盘对桡腕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在尺骨茎突的附着点对尺骨茎突骨折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汤锦波徐燕侍德
关键词:解剖学关节盘尺骨
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2005年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将缝合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材料力学测定仪(Instron4411)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计算断裂功耗.结果: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53.2±6.O)N、最大负荷为(68.8±6.9)N、刚度为(6.6±O.7)N/mm,为各组中最高;断裂功耗为(O.784±O.075)J与Halsted法相近,高于Cross-stitch及Running法.结论:该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王斌汤锦波顾剑辉龚炎培谢仁国谭军徐燕
关键词:生物力学研究HALSTED法生物力学强度断裂功缝合法屈肌腱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