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伟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肝炎
  • 11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病毒
  • 7篇衰竭
  • 6篇功能衰竭
  • 6篇核苷
  • 6篇干扰素
  • 6篇肝功
  • 6篇肝功能
  • 6篇肝功能衰竭
  • 5篇预后
  • 5篇慢性
  • 5篇抗病毒
  • 4篇抗病毒治疗
  • 4篇肝脏
  • 4篇病毒治疗
  • 3篇血清
  • 3篇药物
  • 3篇药物性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界首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汤伟亮
  • 28篇谢青
  • 17篇王晖
  • 12篇赵钢德
  • 8篇周惠娟
  • 8篇项晓刚
  • 6篇郭斯敏
  • 5篇桂红莲
  • 4篇赖荣陶
  • 4篇徐玉敏
  • 4篇庄焱
  • 4篇林兰意
  • 4篇蔡伟
  • 3篇吴海清
  • 3篇董志霞
  • 3篇刘柯慧
  • 3篇莫瑞东
  • 3篇曹竹君
  • 2篇郭清
  • 2篇谢敬东

传媒

  • 10篇肝脏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康复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科学生活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4周应答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24周,根据RGT策略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比较其疗效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87例初治选用足量Peg-IFN-α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时根据应答情况接受不同序贯单药或联合治疗,分别为a:有早期应答者继续Peg-IFN-α治疗至48周(n=20);而对于无早期应答者采用3种治疗方案,即b:继续单药Peg-IFN-α治疗至48周(n=17);c:Peg-IFN-α单药延长治疗至96周(n=25);d:在Peg-IFN-α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并延长治疗至96周(n=25)。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疗效及应答的预测因素。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较b组,d组较c组HBsAg、HBV DNA下降均有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194、0.041以及0.0008、0.0035)。96周治疗患者(无论单药还是联合)在治疗结束时达到HBsAg≤1000 IU/mL且HBeAg(-)的患者均较b组增加(P=0.0384);治疗结束时d组较c组HBeAg下降增加,对HBe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治疗结束后d组较c组DNA转阴率、以及获得HBsAg下降≥2lg IU/mL且HBV DNA转阴的患者都明显增加(P分别为0.0228和0.0237)。结论对于无早期应答患者,延长干扰素疗程并同时加用核苷类药物可以提高HBsAg及HBV DNA载量下降的幅度。基线HBsAg≥1500IU/mL的患者,仍可选择联合核苷类药物并延长的治疗方案。
陈璐周惠娟郭斯敏赵刚德莫瑞东郭清汤伟亮蔡伟王晖谢青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
正确认识流感
2024年
一、流感是什么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又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归类为丙类传染病。与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流感的高发期通常在冬春季节,季节性流行明显,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是一种国内外都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汤伟亮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冠状病毒感染普通感冒冬春季节《传染病防治法》
恩替卡韦治疗核苷(酸)类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5年疗效分析
<正>目的观察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核苷(酸)类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5年抗病毒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瑞金医院感染科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的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每三个月...
刘柯慧李凤棣陈榕刘芸野汤伟亮郭清谢青王晖
文献传递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2024年
目的分析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相关肝脏毒性(IM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诊断的14例IMH患者,研究IMH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转归特点。结果14例IMH患者以男性为主(12例),中位年龄61岁。以黄疸、乏力、尿色黄染为主要症状,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8例),10例患者出现3-4级肝损伤。以保肝药物为基础治疗,有4例患者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后,5例死亡或自动离院(去除2例因突发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7例病情改善。5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为13.5,7例预后改善患者的NLR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H患者肝功能损伤以胆汁淤积型为主,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好转,预后较差。NLR有可能作为评估IMH预后的临床标志物。
杨思恒殷荣坤陈榕赵钢德汤伟亮王伟静谢青莫瑞东
关键词:PD-1/PD-L1肝脏毒性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ean)在评估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DILl患者54例,在肝活组织检查前1周内运用Fibroscan检测肝平均瞬时弹性超声硬度值(Stiffness),并与按照Ishak评分进行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对,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肝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Fibrosc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相应的诊断界值。结果54例DILl患者中,S0期4例、S1期13例、S2期18例、S3期8例、S4期7例、s5期4例和s6期0例。肝脏纤维化程度与ALT、AST和PLT无明显的统计学关联,而与碱性磷酸酶和TBil水平呈正相关。诊断为DILI患者的肝脏纤维化sO~s5的Stiffness值分别为(6.23±1.78)、(7.24±2.86)、(8.80±5.21)、(20.36±8.73)、(23.14±12.85)和(36.60土30.87)kPa。Stiffness值与其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1)。以Stiffness值13.25kPa作为中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AUC为0.954,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4.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1.67%。结论Fibroscan可将DILI患者无或轻度肝脏纤维化与中重度纤维化较好地予以区分。
戴维佳阮隽汤伟亮桂红莲林兰意周慧娟谢青王晖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硬化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目前抗病毒药物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阻碍其临床应用,所以探究抗HBV药物的耐药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就抗HBV药物的耐药机制、耐药定义、耐药模式以及防止出现耐药的策略作了综述。
汤伟亮谢青
关键词:耐药机制
重型肝炎预后危险因素及预后模型建立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型肝炎病症候群,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重型肝炎以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临床救治困难和病死率高为特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性衰竭,预后很差。因此,研究影响重型肝炎的预...
汤伟亮
文献传递
肝功能衰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一、概述 肝功能衰竭(又称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谢青汤伟亮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肝脏损害生物转化肝性脑病严重肝病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抗病毒治疗组与非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的对比,了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9年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入回顾性研究队列进行疗效和生存分析.并对选用不同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依据患者MELD评分对患者进行分层.重点关注19例治疗满5年的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指标,了解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的改善情况.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数据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MELD评分分层后各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 结果 最终入组166例,其中抗病毒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1%对比34.9%,x 2=25.738,P<0.001).当患者MELD评分<18分时,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x2=16.034,P<0.001).对病情较重(MELD评分≥18分)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对比58.4%,x2=3.224,P=0.073).19例治疗满5年患者治疗前后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治疗前19例患者的HBV DNA均>103拷贝/ml,治疗后仅1例患者HBV DNA>103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0.05);治疗前后的CTP评分分别为(8.78&#177;1.65)分和(6.00&#177;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6,P<0.01). 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预后及长期生存率,早期应用患者获益更多.对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患者,尽管抗病毒治疗短�
胡沛赵钢德李海高婷李淑婷汤伟亮周惠娟王晖谢青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抗病毒治疗
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FN γ水平.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LR9平均荧光强度、pDC数量及INF α分泌能力在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应答组在12周时TLR9平均荧光强度恢复(66.25±13.10),无应答组仍处于低水平(51.4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5);12周时应答组pDC数量恢复(5.24±1.61),无应答组为(3.7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12周时应答组IFN α分泌能力明显升高(459.94±200.27)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37.18± 12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治疗24周时,应答组血清IFN γ水平明显升高[(67.81±16.64)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3.73± 15.9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 0.05);TNFα水平为[(268.94±64.32)pg/ml],也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06.45±78.2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结论 pDC在PEG-IFNα-2a治疗诱发的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DC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机体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
贾妮娜林兰意郭斯敏赵钢德汤伟亮谢青
关键词:干扰素类TOLL样受体9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