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涌

作品数:59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帕金森
  • 12篇帕金森病
  • 8篇皮肤
  • 8篇自主神经
  • 8篇细胞
  • 8篇交感
  • 8篇干细胞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梗死
  • 7篇成像
  • 7篇充质干细胞
  • 7篇磁共振
  • 6篇影像
  • 6篇认知功能障碍
  • 6篇皮肤交感反应
  • 6篇脑病
  • 5篇神经病变
  • 5篇病变

机构

  • 28篇温州医科大学
  • 27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警浙江省总...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59篇毕涌
  • 38篇张旭
  • 18篇陈为安
  • 12篇张扬
  • 8篇洪娟
  • 6篇张扬
  • 5篇蒋红
  • 5篇谢甬淋
  • 4篇胡兴越
  • 4篇叶好好
  • 4篇林晓滨
  • 4篇李佳
  • 4篇王汉旻
  • 4篇叶强
  • 4篇陈国钱
  • 4篇戚飞腾
  • 4篇杨学志
  • 3篇方练
  • 3篇陈晓丽
  • 3篇魏鹏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2015年浙...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5
  • 17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9月本院治疗的19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EP+BE组)67例、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组(EP组)61例、倍他司汀治疗组(BE组)6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的有效率和平均有效时间。结果 EP+BE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均高于EP组和BE组,EP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高于BE组,EP+BE组3 d内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EP组和BE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病程。
洪娟毕涌方练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法倍他司汀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量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损害,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60例PD初诊患者,...
张扬毕涌陈为安张旭
文献传递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国内1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国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为限共检索有关RPES文章,共检索到39篇,剔除重复文章2篇,综述9篇,余28篇,共147例,结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13例,对160例RPES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成人多见,女性比例偏高。继发于先兆子痫/子痫50例(31.3%),高血压脑病23例(14.4%),肾功能不全17例(10.6%),其他原因为急性肾炎、应用化疗药和细胞毒性药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是RPES常见四联征。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后部对称性水肿,CT低密度灶,MRIT1低信号,T2和Flair像高信号。100例累及双侧顶叶,99例累及双侧枕叶,其他部位受累依次为额叶、小脑、颞叶、脑干、丘脑、基底节区。经过治疗,114例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异常迅速恢复。结论:RPES是一组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国人RPES的病因与西方人有不同(国人最多见于先兆子痫/子痫,西方人多见于使用药物后);但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是相同。
朱振国黄艳君毕涌
关键词:脑疾病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
帕金森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心率变异度的研究
王讯毕涌邵蓓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前后生物学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有效地分离并扩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并观察冻存前后hA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抽脂手术废弃的脂肪组织中分离hADSCs,接种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的第3代细胞,以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前后细胞表面分子CD44、CD105、CD29、CD73、CD31、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大小均等,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可达(91.25±3.02)%;冻存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均呈"S"形;经过2~3d潜伏期后进入增殖期,7d后进入平台期。冻存前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9.850±0.001)%,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2.600±0.028)%,CD31阳性细胞占(4.186±0.010)%,HLA-DR阳性细胞占(1.02±0.007)%;冻存后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8.060±0.028)%,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1.224±0.041)%,CD31阳性细胞占(3.832±0.009)%,HLA-DR阳性细胞占(1.514±0.006)%。冻存前后上述6种hADS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体外培养扩增和冻存,复苏后存活率高,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变化,可用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谢甬淋戚飞腾童洋萍毕涌张旭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冻存生物学特征
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多发性硬化患者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 ASCs)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脂肪组织中的h AS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磁珠分选CD4+T细胞,体外刺激细胞向Th17极化,并加入不同比例的h ASCs(h ASCs∶CD4+T为1∶4和1∶10)共培养4 d,设立添加anti-LIF抗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RNA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LIF的水平。结果:分离的h A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可基本判定为h ASCs;PBMCs经磁珠法分选后获得90%以上纯度的CD4+T细胞。共培养后,1∶4组和1∶10组中Th17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且存在高浓度抑制效应;共培养后RORγt、IL-6R和IL-23R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LIFR和LIF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加入anti-LIF抗体后,Th17细胞比例回升至对照组水平;RORγt和IL-6R的mRNA表达水平回升;ELISA检测各组LIF的水平,共培养组LIF分泌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入anti-LIF抗体后明显减少。结论:h ASCs可抑制MS患者Th17细胞的分化,其作用可能与其分泌LIF、通过IL-6/LIF轴竞争性抑制有关。
林晓滨陈颖杨德壕谢甬淋毕涌柯建明陈志博苏中钱厉向张旭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脂肪源性干细胞TH17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
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正>目的:评价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低密度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张扬陈为安毕涌杨学志
关键词:早期康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
文献传递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正>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措施(生命体...
张扬陈为安毕涌张旭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初诊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初诊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并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PD初诊患者60例,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并完成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等评测。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将患者分为有自主神经症状(AS)组和无自主神经症状(NAS)组,比较两组间UPDRSⅢ、PDQ-39、病程等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CI)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痴呆组,比较3组间UPDRSⅢ、PDQ-39、病程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3组间AS情况。结果 (1)60例PD初诊患者中存在AS者41例(68.3%),无AS者19例(31.7%);AS组和NAS组UPDRSⅢ评分(19.66±6.11 vs.13.57±5.83)、PDQ-39评分(25.00±9.65 vs.14.42±8.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NCI组、MCI组、痴呆组UPDRSⅢ评分分别为(18.30±8.48)分、(18.62±6.19)分、(27.00±9.52)分,NCI组与M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痴呆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组、MCI组、痴呆组PDQ-39评分、病程〔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别为(19.78±9.34)分、(23.55±7.84)分、(38.67±10.26)和0.8(0.8)年、1.1(1.6)年、1.7(1.5)年,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CI组、MCI组和痴呆组总SCOPA-AUT总分以及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各系统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初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两者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可能无明显关系。
戚飞腾熊凌杰陈思砚张扬张旭毕涌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交感反应的波形变化特点
2007年
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通过各种内外刺激(如深呼吸、疼痛、电刺激等)引起皮肤汗腺细胞离子跨膜活动的改变,由此引起的皮肤电压变化能反映交感节后无髓C类纤维的功能”。Aramaki等根据波幅和潜伏期分布特点。将正常健康人群SSR波形分为5型,其中三相波起始即出现负向波的SSR波形最为常见,占所有波形的40%。
蒋红毕涌吕文
关键词:皮肤交感反应汗腺细胞C类纤维电压变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