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茹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分娩
  • 3篇妊娠
  • 3篇安全性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分娩
  • 2篇再次妊娠
  • 2篇再次妊娠分娩
  • 2篇妊娠分娩
  • 2篇胎盘间充质干...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后
  • 2篇剖宫产后阴道...
  • 2篇子宫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疤痕
  • 2篇疤痕子宫
  • 2篇产后
  • 2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第二...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汕头大学

作者

  • 7篇柯茹
  • 4篇夏俊霞
  • 2篇折瑞莲
  • 2篇樊尚荣
  • 2篇沙文琼
  • 1篇王硕石
  • 1篇李朝曦
  • 1篇王自能
  • 1篇钟利若
  • 1篇张丹瑜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疤痕子宫的产妇128例,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67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Ⅰ组),61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Ⅱ组)。对病例的自然分娩率,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Ⅱ组,Ⅰ组及Ⅱ组中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以便选择孕妇分娩方式及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柯茹夏俊霞夏俊霞钟利若韩楠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分娩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纯化和体外培养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 MSCs),研究子痫前期患者p 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从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者胎盘组织中纯化培养p MSCs,应用Transwell板将p MSCs与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数,计算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在培养基中加入干扰素γ,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 MSCs的吲哚胺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水平。结果来源于子痫前期患者的PMSCs和正常妊娠者的形态相同,表达CD44、CD29、CD73、CD90、CD105、HLA-I类分子,极少表达CD34、CD45、CD14及HLA-Ⅱ分子。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表达低水平的IDO,但当受到IFN-γ刺激后,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照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p 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表达IDO水平,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 MSCs所表达的IDO和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无关;由于现有体外培养技术不能反映p MSCs在体内的状态,也可能导致原本存在的差异难以体现出来。
沙文琼折瑞莲柯茹王硕石
关键词:子痫前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剖宫产后足月阴道试产的140例产妇的资料,做为研究组,105例阴道试产成功,35例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并...
柯茹
关键词:剖宫产阴道分娩安全性
文献传递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吞噬功能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织来源丰富,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着类似的形态、表面标记物、潜在分化能力,是人体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之一。目前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和吞噬功能的研究较少,对其在胎盘组织中的生理功能也鲜有探讨。目的:了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吞噬功能。方法:分离培养5个正常娩出胎盘来源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培养上清中添加荧光微球,孵育3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表现为细胞核比较大,核仁明显;核膜折叠、内陷显著,常染色质多,核浆比例正常。内质网系统发达,可见大量狭小或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胞浆内高尔基器、溶酶体常见;细胞表面微绒毛发达,偶可见细胞间连接。5个标本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有部分细胞能吞噬荧光微球,最多有49.6%,最少有18.4%。上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提示细胞功能活跃,可合成和分泌大量蛋白质,并具有吞噬功能;而吞噬实验进一步验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吞噬异物的能力,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胎盘中可能起着维持微环境稳态、清除异物的功能。
沙文琼折瑞莲王自能柯茹
关键词:干细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
双胎试管婴儿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双胎试管婴儿母亲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6月住院的双胎4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23例,自然受孕23例(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对产妇年龄、妊娠周数、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围生期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管组孕妇平均年龄及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组孕妇妊高征及双胎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贫血的发生率与自然受孕组无明显差异。试管组双胎儿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平均胎龄、平均体重与自然受孕组无明显差异。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透明膜病、窒息的发生率与自然受孕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IVF-ET术后孕妇及胎儿的监护,防止新生儿各种疾病发生。
柯茹夏俊霞张丹瑜李朝曦
关键词:双胎试管婴儿自然妊娠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足月阴道试产(VBAC组)的资料,105例成功,35例失败转急诊剖宫产(转剖宫产组),并抽取同期110例选择性重复剖宫产为对照组。比较母儿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VBAC组阴道分娩史42例(40%)、子宫下段全层的厚度(3.20±0.28)mm、宫颈成熟105例(1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脏器损伤、产褥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175.48±65.51)m L、新生儿体重(2.87±1.21)kg、子宫收缩乏力3例(2.9%)、输血2例(1.9%)、切口愈合不良1例(0.95%)VBAC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剖宫产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母儿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宫颈成熟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密切相关。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有效降低产时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输血率及切口愈合不良,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未增加母儿并发症。
柯茹樊尚荣夏俊霞
关键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性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妊娠足月疤痕子宫的产妇245例,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4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4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AC)102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02例进行对照。结果 VBAC组与VBNC组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CS组与PC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子宫收缩法力、子宫切口愈合欠佳、腹腔粘连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损伤、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符合条件者可阴道试产,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对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柯茹樊尚荣夏俊霞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