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岷格

作品数:43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疱疹
  • 7篇生殖
  • 7篇生殖器
  • 7篇痤疮
  • 7篇RGH
  • 6篇复发
  • 5篇生殖器疱疹
  • 5篇系统性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狼疮
  • 5篇黄白液
  • 5篇红斑
  • 5篇红斑狼疮
  • 5篇复发性
  • 5篇白液
  • 4篇寻常性
  • 4篇寻常痤疮
  • 4篇皮损
  • 4篇细胞
  • 4篇复发性生殖器...

机构

  • 38篇海南医学院附...
  • 5篇海南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海南省医学信...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 1篇海南省中医院

作者

  • 43篇林岷格
  • 32篇曾慧明
  • 31篇戴永江
  • 26篇邓斌
  • 8篇梁雄安
  • 5篇杨志波
  • 5篇郑少江
  • 4篇谭光宏
  • 3篇谢芸
  • 3篇韩平
  • 3篇黄风迎
  • 3篇汪伟
  • 3篇朱洪
  • 2篇岳筱雯
  • 2篇王珍
  • 1篇王华
  • 1篇谢富生
  • 1篇何志惠
  • 1篇李梅娇
  • 1篇鞠梅

传媒

  • 8篇海南医学院学...
  • 7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海南医学
  • 3篇世界中医药学...
  • 2篇第三届中南地...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14次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期梅毒一例
患者,男,63岁,四肢皮肤麻木,双下肢乏力3个月,晨起不能行走1天,,拟诊“颈椎病”“颈椎脊髓古位性疾病?”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颈部肌肉酸疼,四肢皮肤麻木,双下肢无力,胸背部及双腘窝有束带感,呈渐进性加重,一周后...
王珍林岷格梁雄安
文献传递
皮损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梁雄安戴永江林岷格邓斌曾慧明钟良宝朱洪谭顺李荣山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SLE患者皮损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在SLE稳定期和活动期皮损中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SLE活动期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比稳定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皮损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提示VEGF蛋白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考虑作为今后SLE临床诊断、衡量疾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和辅助治疗的措施。
梁雄安曾慧明戴永江林岷格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损
RGH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RGH患者(病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30 d及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NPY、NT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GH患者治疗前血浆中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0、30 d,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N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PY与病程、年复发次数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375 8、0.452 1,P均<0.05),NT与病程、年复发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2943、-0.3925,P均<0.05)。结论:RGH患者血浆中NPY和NT水平的变化与RGH的复发有关。
戴永江邓斌林岷格曾慧明梁雄安
关键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神经降压素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肤及PBMC中CXCR3的表达及NB-UVB对其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趋化因子受体CRCX3的表达情况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白癜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部位、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在NB-UVB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白癜风患者皮损处CXCR3的表达明显增强,患者PBMC中CXCR3的表达亦增强。NB-UVB治疗后皮损好转,皮损部位及PBMC中CXCR3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XCR3可能通过其高表达增强趋化及活化炎症细胞而参与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林岷格戴永江邓斌曾慧明
关键词:白癜风趋化因子紫外线疗法
三期梅毒一例
本文主要探讨了1例三期梅毒的病例治疗,本文介绍了该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王珍林岷格梁雄安
关键词:三期梅毒神经梅毒
文献传递
丹参酮对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组中30例患者使用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和E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7.65%);治疗组治疗后T水平明显降低,男性患者E2水平明显增高,而女性患者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的T而发挥治疗作用。
林岷格韩平戴永江邓斌曾慧明
关键词:痤疮丹参酮睾酮雌二醇
海南大学生寻常痤疮患病调查及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大学生寻常痤疮患病情况,并评估16~23岁青少年大学生寻常痤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痤疮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3500名学生,对调查对象进行疾病诊断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6~23岁大学生寻常痤疮患病率为33.8%,男性(34.8%)和女性(32.4%)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阳性家族史、月经不调(女性)、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等为痤疮的危险因素。结论寻常痤疮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受到多因素影响,治疗时要综合处理。
邓斌曾慧明戴永江林岷格
关键词:寻常痤疮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及卡泊三醇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及卡泊三醇软膏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83例健康对照,均为海南籍汉族人,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对受试者rs2228570、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位点基因分型,进行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的病例-对照联分析。75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 10的患者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6周后评估其疗效,并与个体的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rs7975232位点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39.09%,对照组为27.05%,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患病风险高于非携带者(OR = 1.731,95% CI: 1.213 ~ 2.471,P 〈 0.05);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个体患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个体(分别为OR = 2.404,95% CI:1.085 ~ 5.328,P 〈 0.05;OR = 2.143,95% CI:1.283 ~ 3.579,P 〈 0.05)。携带CTGA(分别对应 rs2228570、rs731236、rs1544410、rs7975232位点)单倍体的个体患病风险高于非携带者(OR = 1.907,95% CI:1.132 ~ 3.214,P 〈 0.05)。在72例PASI 〈 10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中,卡泊三醇对rs7975232位点为C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好于AC基因型患者(OR = 3.798,95% CI: 1.061 ~ 13.590,P 〈 0.05)和AA基因型患者(OR = 9.667,95% CI: 1.556 ~ 60.040,P 〈 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病风险及卡泊三醇疗效差异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
刘军麟曾慧明林岷格鞠梅吴智明李梅娇李毓阳殷梅
关键词:银屑病受体骨化三醇单核苷酸单倍型卡泊三醇
丹参酮对寻常性痤疮皮损组织β防御素-2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寻常性痤疮皮损中人β防御素-2(HBD-2)mRNA的表达情况及丹参酮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于口服丹参酮治疗前、后分别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取背部皮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BD-2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2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皮损及正常对照组均可检测到HBD-2 mRNA的表达,患者皮损部位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皮损中HBD-2 mRNA表达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非皮损部位HBD-2 mRNA表达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有抗炎、杀菌的功能,还可保持患者皮损局部HBD-2 mRNA的较高浓度表达,增强对寻常性痤疮患者的抗炎作用。
曾慧明戴永江林岷格邓斌
关键词:痤疮寻常性丹参酮人Β防御素-2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