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明
- 作品数:59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 穴位注射加微波对PHN治疗前后血浆的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的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波治疗...
- 曾慧明谢芸戴永江韩平邓斌汪伟林岷格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穴位注射微波治疗临床疗效
- 皮损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 梁雄安戴永江林岷格邓斌曾慧明钟良宝朱洪谭顺李荣山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自制心理量表对性病患者的检测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将1800例性病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A组)90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对照组(B组)900例采用常规治疗,正常对照组(C组)490例心理健康者。用自制心理量表对性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性病患者治疗前人格、生活质量、抑郁及焦虑的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1),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生活质量、抑郁及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评分。结论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性病有推广价值,自制心理量表信效度好,可作为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检测。
- 邓斌戴永江岳筱雯刘巧蒙秉新陈宗英曾慧明
- 关键词:性病心理干预
- 左西替利嗪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 梁雄安曾慧明戴永江邓斌李毓阳
- 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的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 2005年
- 王珍曾慧明汪伟
- 关键词: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病毒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神经系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SLE患者皮损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在SLE稳定期和活动期皮损中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SLE活动期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比稳定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皮损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提示VEGF蛋白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考虑作为今后SLE临床诊断、衡量疾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和辅助治疗的措施。
- 梁雄安曾慧明戴永江林岷格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损
- 口服青霉素V钾片脱敏治疗二期梅毒一例
- 2002年
- 曾慧明
- 关键词:口服青霉素V钾片脱敏治疗二期梅毒
- 玉屏风颗粒联合维A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 曾慧明戴永江邓斌梁雄安李毓阳
- 寻常痤疮皮肤人β防御素-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寻常痤疮患者皮肤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情况及丹参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非皮损部位hBD-2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在丹参酮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记录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丹参酮治疗寻常痤疮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在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处hBD-2的表达显著增强,与非皮损部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治疗后皮损好转,局部hBD-2表达减弱,但仍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P<0.05);治疗前、后非皮损部位hBD-2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2在寻常痤疮皮损部位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炎症的减轻而下调,提示其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
- 林岷格戴永江罗世飞曾慧明
- 关键词:寻常痤疮Β防御素-2丹参酮免疫组化
- 热带地区大学生痤疮流行病学调查及中重度痤疮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大学生对痤疮的认知、就医行为及影响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2020年9月,通过"中国痤疮周"进校园的活动,对海南某高校168名大学生痤疮患者进行痤疮科普讲座、线下义诊及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结果86.9%的学生对痤疮有了解,其中65.8%通过网络了解;,30.8%通过周边人群了解;,3.4%通过医院及美容院等机构了解。39.3%的学生自行购买祛痘产品;29.8%的学生认为痤疮为正常生理现象,未采取治疗;13.7%自行挤、抓;13.7%的学生前往公立医院治疗;3.5%的学生选择美容院等私立机构治疗。84.5%的学生为轻度痤疮,13.1%为中度,2.4%为重度痤疮。57.1%为油性肤质,32.1%为混合性肤质,6.6%为干性肤质,4.2%为敏感肤质。89.3%的学生为夏季好发痤疮,4.2%为秋季好发,3.6%为春季好发,2.9%为冬季好发。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有睡眠情况和皮肤类型,其中混合性肤质、油性肤质及晚睡是影响痤疮严重程度的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对痤疮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周边人群,缺乏医疗机构的科普,难以获取正确的痤疮认知;大部分学生选择自行购买祛痘产品,自行挤、抓痤疮或不采取任何治疗;油性肤质、混合性肤质及晚睡是导致中重度痤疮的危险因素。
- 武辰楠李尊雄曾慧明
- 关键词:热带地区痤疮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