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力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咽肿瘤
  • 5篇肿瘤
  • 5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5篇鼻咽肿瘤
  • 3篇淋巴
  • 3篇化疗
  • 2篇疗法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放射疗法
  • 1篇单用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疗法
  • 1篇多西紫杉醇
  • 1篇咽后
  • 1篇咽后淋巴结
  • 1篇咽后淋巴结转...
  • 1篇咽旁

机构

  • 8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林力
  • 5篇胡学锋
  • 5篇黄国森
  • 3篇蒋军
  • 2篇魏伟宏
  • 2篇刘桂超
  • 2篇李绍恩
  • 2篇黄泽黎
  • 2篇苏建淳
  • 2篇卫光宇
  • 2篇张国义
  • 2篇卢秋霞
  • 2篇梁少波
  • 1篇唐溢聪
  • 1篇邹育超
  • 1篇冼海兵
  • 1篇张宁
  • 1篇刘冬生
  • 1篇张顺达
  • 1篇吴永锋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咗来膦酸联合化疗与单用咗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与不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化疗将其分成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非联合化疗组(非联合组),每组各45例。联合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由于患者原因未化疗的归入非联合组予唑来膦酸及支持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镇痛效果以及骨转移灶修复情况、功能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经过治疗,联合组疼痛缓解率为93.33%,非联合组为80%,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骨转移灶缓解(82.22%)高于非联合组(68.88%),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均有出现不同程度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但两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相对于非联合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效果更显著,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治疗肺癌骨转移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唐溢聪卢秋霞张顺达陈泽程吴永锋林力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唑来膦酸化疗
IM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探讨IM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对我科1996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初治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患者予IMOP方案治疗,40例患者予CHOP方案治疗.IMOP治疗组:异环磷酰胺(IFO)1.2g/m2,静脉滴注,第1~5天.米托蒽醌(MIT)10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新碱(VCR)1.4 mg/m2,静脉注射,第1天.强的松(Pred)40mg/m2,口服,第1~5天.CHOP治疗组:环磷酰胺(CTX)7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霉素(ADM)40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新碱(VCR)1.4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强的松(Pred)40mg/m2,口服,第1~5天.两组患者均每3周重复,共4~6个周期.结果两组患者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IMOP治疗组41例的完全缓解率为70%(29/41),总有效率约为87.8%(36/41),5年生存率约为58.82%,CHOP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52.5%(21/40),总有效率约为65%(26/40),5年生存率约为28.7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IMOP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有效方案.
黄国森胡学锋林力蒋军
关键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骨髓抑制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分布的规律.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的30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行MRI检查,测量所有咽后淋巴结的最大轴径、最小轴径和冠状长径值,并记录其中心所在位置和头尾所在位置.结果 177例患者中共检出264个阳性咽后淋巴结.阳性咽后淋巴结的最小轴径、最大轴径和冠状长径均值分别为9.9、12.9和22.4 mm.同侧咽后间隙存在2、3、4个阳性淋巴结的患者分别有21例、3例和1例.按中心位置记录,位于枕骨、C1、C1/C2间隙、C2、C2/C3间隙、C3和C4的阳性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7、166、40、23、5和2个;淋巴结的最小轴径均值分别为6.8、9.9、12.5、10.4、9.3和8.0mm.结论 鼻咽癌同侧咽后间隙中阳性淋巴结簇集分布少见.从C1~C3椎体,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旱现递减趋势.直径以C1/C2间隙处最大,顺沿枕骨和C3椎体头尾两端逐渐减小.
张国义魏伟宏李绍恩林力胡伟汉
关键词:鼻咽肿瘤磁共振成像咽后淋巴结
TPF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N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比较1个疗程TPF方案和2个疗程PF方案作为诱导化疗对局部N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初治的47例接受过诱导化疗的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采用1个疗程TPF诱导化疗方案26例,采用2个疗程PF诱导化疗方案21例;唧方案使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TAX,商品名:泰素帝)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DDP)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5-氟尿嘧啶(5-Fu)800mg/m2,第1天至第4天,静脉泵注.PF方案使用DDP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1000 mg/m2,第1天至第4天,静脉泵注;两组均为3周方案.随后两组均采用DDP(30 mg/m2,每周方案)单药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诱导化疗后鼻咽部病灶有效率(CR+PR)57.7%;颈部有效率69.2%,对照组2个疗程PF方案诱导化疗后鼻咽部病灶有效率66.7%;颈部有效率71.4%(P&gt;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鼻咽部病灶和颈部淋巴结CR率分别为92.3%和88.7%,而对照组鼻咽部病灶和颈部淋巴结CR率分别为100.0%和90.5%(P&gt;0.05).试验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发.结论 1个疗程TPF诱导化疗对局部N晚期鼻咽癌可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主要的治疗毒性.
魏伟宏林力吴永峰张国义徐韬李绍恩吕志倩
关键词:鼻咽肿瘤多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
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刘桂超胡学锋黄国森林力黄泽黎梁少波苏建淳
关键词:胶质瘤替莫唑胺
47例鼻咽癌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治疗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行外照射68~70Gy后复查CT或MRI,有咽旁间隙残留的9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咽旁间隙插植后装补量(插植组),共47例。插植的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颌下插入1~3根施源管至咽旁区。后装机采用核通公司生产的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补量12~15Gy/4~6次/2~3d(2次/d,2.5~4Gy/次,每次间隔>6h);另一组行耳后野补量12~14Gy(对照组),共51例。结果:插植组与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插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放射反应中的口干及张口受限等,插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为鼻咽癌咽旁间隙的补量,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可显著提高咽旁间隙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放射反应显著低于耳后野补量照射,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学锋卫光宇张宁潘衍基蒋军卢秋霞黄国森林力冼海兵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咽旁间隙侵犯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4年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 1例初发和复发的鼻咽癌病人在放疗前、后均进行颈淋巴结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 ,记录颈淋巴结肿大的有无、大小等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92例初发病人 ,经B超检查后导致临床分期变化的有 14例 (3.6 % )。触诊双侧颈N0 和单侧颈N0 的假阴性率分别为 2 8.2 %和 2 5 .5 %。鼻咽和颈同时复发的 14例病人中 ,触诊漏诊率为 2 1.4 %。单纯颈复发的32例病人中 ,触诊误诊率为 12 .5 %。在颈淋巴结融合成团的 33例病人中 ,触诊误诊率为 5 1.5 %。在超重或肥胖的31例病人中 ,颈部最大淋巴结的大小触诊与B超检查相比较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放疗结束时 ,颈淋巴结全消与残留的情况 ,触诊与B超检查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B超扫描较临床触诊检查鼻咽癌病人颈淋巴结准确性更高 ,对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胡学锋卫光宇黄国森蒋军林力刘冬生
关键词:淋巴转移
不同分期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对剂量分布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客观评价重新修改IMRT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将24例初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局部晚期组(12例)。在放疗至第5周时重新进行CT扫描,重新勾画靶区和OAR,并计算原计划在新CT上的剂量分布结果。分析靶区和OAR解剖体积变化及剂量分布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放疗前比较,早中期组放疗中颈部阳性淋巴结靶体积( GTVnd )缩小相近( P=0.059),鼻咽大体肿瘤体积( GTVnx )、高危临床靶体积( CTV1)和腮腺体积均明显缩小(P=0.001、0.012、0.002、0.000);局部晚期组放疗中GTVnx、GTVnd、CTV1和腮腺体积均较前明显缩小(P=0.000、0.000、0.003、0.003、0.000)。两组腮腺剂量放疗中均较放疗前升高(P=0.044、0.026、0.033、0.026和P=0.024、0.016、0.030、0.015),局部晚期组还观察到GTVnd剂量升高(P=0.029、0.049)。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推荐在放疗第5周重新CT扫描并重新制定IMRT计划,以保证靶区剂量和保障腮腺安全剂量。
胡学锋刘桂超林力黄泽黎黄国森邹育超梁少波苏建淳
关键词:体积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