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宗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异氟醚
  • 7篇静脉注射
  • 6篇乳化异氟醚
  • 6篇麻醉
  • 4篇毒性
  • 4篇BEAGLE...
  • 3篇脂肪乳
  • 3篇脂肪乳剂
  • 3篇乳剂
  • 3篇麻醉药
  • 3篇静脉
  • 3篇挥发性麻醉药
  • 2篇毒性研究
  • 2篇异丙酚
  • 2篇异氟烷
  • 2篇溶血
  • 2篇乳化异氟烷
  • 2篇最低肺泡有效...
  • 2篇吸入麻醉
  • 2篇麻醉效果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山东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7篇利川市人民医...
  • 6篇宁夏医学院附...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贵阳医学院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杨宗斌
  • 12篇刘爱杰
  • 12篇刘进
  • 11篇马汉祥
  • 11篇张文胜
  • 11篇杨小霖
  • 7篇罗南富
  • 7篇饶艳
  • 6篇杨经文
  • 3篇王焱林
  • 1篇王建星
  • 1篇谭登武
  • 1篇刘学军
  • 1篇朱昭琼
  • 1篇姚本森
  • 1篇杨胜奎
  • 1篇王淑芳
  • 1篇魏蔚

传媒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化异氟烷的溶血实验
2008年
目的通过长期毒性研究来评价乳化异氟烷的溶血性。方法健康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100~160g,6周龄,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3ml/kg;乳化异氟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2、108和84mg/kg;健康Beagle犬18只,雌雄各半,体重7.4~8.8kg,7月龄,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经前臂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2ml/kg;乳化异氟烷组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5mg/kg。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30d(给药期)。给药期结束时各组随机取半数动物,计数全血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浓度,观察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Beagle犬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各组剩余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恢复期结束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化异氟烷高剂量组SD大鼠恢复期结束后全血红细胞计数降低(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eagle犬给药期和恢复期结束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和Beagle犬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未见异常,Beagle犬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长期毒性研究时乳化异氧烷未引起大鼠和犬溶血反应。
饶艳王焱林张文胜杨小霖马汉祥杨经文刘爱杰杨宗斌刘进
关键词:异氟醚脂肪乳剂静脉注射用溶血
经食道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评价经食道监测主动脉血氧饱和度 (Se O2 )方法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方法  9只健康犬麻醉诱导后将 Nellcor(D- 2 0 )探头置入食道下段 ,开胸后直视下将探头发光点透过食道壁正对降主动脉 ,连接监护仪 ,连续监测 Se O2 和犬舌粘膜血氧饱和度 (Sm O2 )。改变吸入气中氧浓度 (Fi O2 ) ,Sm O2 从 10 0 %降到 6 0 %恢复供氧 ,记录相同的时间点时 Se O2 、Sm O2 、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电图 (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 )、T、Fi O2 各参数 ,比较 Sm O2 在 90 %、80 %、70 %和 6 0 %时 Se O2 的变化。以股动脉血气 Sa O2 为“金标准”,计算 Se O2 、Sm O2 的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结果  110 0 %纯氧吸入时 ,Se O2 、Sm O2 和 Sa O2 均为 10 0 % ;在低氧发生时 Se O2 10 0 %下降到90 %比 Sm O2 平均提前 (91.0 3± 2 0 .2 3) s,P<0 .0 0 1。恢复供纯氧后 ,Se O2 上升早于 Sm O2 ,平均提前 (2 5 .9± 6 .0 ) s,P<0 .0 5。 2 Se O2 与 Sa O2 、Se O2 与 Sm O2 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R2 分别为 0 .9884和 0 .92 96。 Sm O2 与 Sa O2 相对偏差与绝对偏差是 7.6 %和 6 .1% ;Se O2 与 Sa O2 相对偏差与绝对偏差 :1.6 %和 1.3%。 3MAP、HR、ECG、Pet CO2 、T变化无统计意义 (P>0 .0 5 )。结论 ?
朱昭琼魏蔚杨宗斌刘爱杰刘进
关键词:食道脉搏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全身麻醉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与异丙酚麻醉的效果被引量:17
2006年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将异氟醚溶于20%脂肪乳剂,应用于小鼠、大鼠和猪,麻醉效果确切,而且可避免液态挥发性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而导致的损害。但异氟醚在20%脂肪乳中溶解度较小,用药容量较大。本研究小组自1999年以来,将异氟醚溶入30%脂肪乳剂,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前期研究,但大动物静脉注射的麻醉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8%容积比)的麻醉效果,并与临床常用的异丙酚相比较。
马汉祥李杰杨宗斌杨小霖刘爱杰杨经文饶艳罗南富张文胜刘进
关键词:乳化异氟醚异丙酚麻醉挥发性吸入麻醉药BEAGLE犬挥发性麻醉药麻醉效果
气管内全麻下术中气道压持续增高1例
2007年
杨宗斌姚本森王淑芳谭登武
关键词:气管全麻气道压力
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急性毒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急性毒性。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6只,雌雄各半,月龄6~8月,体重6~8k,设定乳化异氟醚注射液(120mg/m1)剂量序列为1.2、1.5、1.8、2.1、2.4、2.7、3.0、3.3、3.6、3.9ml/kg。用30%脂肪乳定容至d.0ml/kg,注射时间60s,以3.0ml/kg为初始剂量,采用间隔剂量给药的方法,注射后犬死亡,则下一只犬间隔一个低剂量给药,注射后犬未死亡,则下一只犬间隔一个高剂量给药,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最低致死剂量,然后用这两个剂量之间的剂量[近似致死剂量(ALD)]给1只犬注射。观察毒性反应,死亡犬作大体解剖,体积、颜色、纹理改变的器官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ALD和MTD分别为252、216mg/kg,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BP降低,呼吸变浅、变慢,HR降低,出现室颤。死亡犬的大体解剖和各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ALD和MTD分别为252、216mg/kg,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
刘爱杰张文胜马汉祥杨小霖杨宗斌饶艳罗南富刘进
关键词:异氟醚急性毒性实验最大耐受剂量
大鼠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
2010年
目的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其半数致死剂量(ID50)。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按雌雄分层随机分为6组,溶媒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乳化异氟烷组(I1-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I1-5组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225.6、192.0、163.2、139.2、118.8mg/kg,以心电图成一直线判断死亡,采用Bliss法计算乳化异氟烷的LD50及其95%可信区间。C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等容积30%脂肪乳。注射乳化异氟烷后观察2周。结果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后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或死亡;乳化异氟烷的LD50为170.76mg/kg,95%可信区间为153.00~190.56mg/kg。结论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LD50为170.76mg/kg,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抑制。
刘爱杰杨小霖张文胜马汉祥杨宗斌饶艳杨经文罗南富李杰刘进
关键词:异氟醚急性毒性试验
大鼠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与异丙酚的药效学被引量:8
2006年
挥发性麻醉药溶于20%脂肪乳后静脉注射,对猪和小鼠可产生确切的麻醉作用,提示脂肪乳作为挥发性麻醉药的静脉注射载体是有效的。但挥发性麻醉药在20%脂肪乳中溶解度较小,用药容量较大。孙海峰等报道异氟醚在30%脂肪乳中溶解度较大,腹腔注射后对大鼠可产生确切的麻醉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但静脉注射后麻醉作用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拟比较大鼠静脉注射30%脂肪乳乳化异氟醚与异丙酚的药效学,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马汉祥张文胜杨小霖杨宗斌刘爱杰罗南富刘进
关键词:静脉注射后乳化异氟醚药效学异丙酚挥发性麻醉药麻醉作用
犬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后血中异氟醚洗出时程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8%乳化异氟醚后对犬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动、静脉血中异氟醚的洗出时程。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均分成静脉麻醉组(Giv组)和吸入麻醉组(Ginh组)。Giv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液态容积比)麻醉,Ginh组面罩吸入异氟醚蒸气麻醉,以夹尾刺激阴性为停药指标。分别于停药至呼末气异氟醚浓度下降为零之间的不同时点同时采取动、静脉血测其浓度及血/气分配系数。结果Giv组脂肪乳输入量与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增加呈直线正相关(r2=0.90)。停药后,两组内及两组间异氟醚分别从动脉和静脉血中洗出50%、95%和99%的时间(t0.5、t0.95和t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其输入量对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有重要影响。但与吸入异氟醚麻醉相比,异氟醚从血中的洗出时程并未改变。
杨小霖张文胜刘进杨宗斌马汉祥刘爱杰罗南富
关键词:异氟醚脂肪乳剂
犬单次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溶血反应被引量:1
2006年
静脉注射挥发性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可控性强以及无需专门的麻醉挥发罐等优点,但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用脂肪乳将挥发性麻醉药乳化后静脉注射,不但麻醉效果确切,而且可避免静脉注射挥发性麻醉药导致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但静脉注射乳化挥发性麻醉药是否发生溶血反应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探讨犬单次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饶艳王焱林张文胜杨小霖马汉祥杨经文刘爱杰杨宗斌刘进
关键词:单次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溶血反应挥发性麻醉药循环衰竭麻醉效果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测定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较。方法将40只杂种犬平均分成静脉和吸入麻醉两组。应用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同时测定犬的MAC值。结果静脉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静脉(0.94±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静脉(0.89±0.14)%或全部交叉点的MAC静脉(0.93±0.13)%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吸入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吸入(1.29±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吸入(1.24±0.06)%或全部交叉点的MAC吸入(1.33±0.09)%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MAC静脉均小于MAC吸入,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的MAC静脉明显小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MAC吸入,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对MAC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杨小霖张文胜马汉祥杨宗斌刘爱杰罗南富刘进
关键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乳化异氟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