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特应性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1篇蛋白
  • 1篇道炎症
  • 1篇胸腺基质淋巴...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窄谱
  • 1篇窄谱中波紫外...
  • 1篇窄谱中波紫外...
  • 1篇照射
  • 1篇中波紫外线
  • 1篇中波紫外线照...
  • 1篇三醇
  • 1篇鼠模型
  • 1篇特应性皮炎
  • 1篇皮炎
  • 1篇气道
  • 1篇气道炎症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杨婷
  • 3篇窦侠
  • 1篇于波
  • 1篇吴子刚
  • 1篇黄海艳
  • 1篇陈小帆
  • 1篇张杰

传媒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中丝聚蛋白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检测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照射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皮损中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C57BL/6J小鼠分为照光组和非照光组,每组8只,于实验第1~9天,每日将钙泊三醇(2 nmol/L)局部外用于2组小鼠背部制备AD小鼠模型,模型制备同时照光组采用NB-UVB照射,隔日1次。观察2组小鼠皮损临床表现及第2、4、6、8天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和病理学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小鼠皮损中FLG、TSLP mRNA相对表达量及AD小鼠皮损引流淋巴结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协同刺激分子配体(OX40-ligand,OX40L)、TSLP受体(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or,TSLPR)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照光组小鼠第2、4、6、8天皮损严重程度评分[(0.670±0.516)、(1.330±0.516)、(1.670±0.516)、(2.170±0.408)分]均低于非照光组[(1.500±0.548)、(2.160±0.408)、(2.500±0.548)、(2.830±0.408)分](P<0.05),且皮损组织海绵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较非照光组轻。照光组皮损组织TSLP mRNA相对表达量(0.417±0.040)低于非照光组(1.000±0.092)(P<0.05),FLG mRNA相对表达量(1.860±1.187)高于非照光组(1.000±0.523)(P<0.05);照光组皮损引流淋巴结中IL-13 mRNA(0.528±0.160)、OX40L mRNA(0.634±0.178)及TSLPR mRNA(0.669±0.075)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非照光组(1.000±0.404、1.000±0.312、1.000±0.241)(P<0.05),IL-4 mRNA相对表达量(0.909±0.180)与非照光组(1.000±0.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UVB照射可能通过上调AD小鼠皮损中屏障蛋白FLG表达,下调TSLP表达,并降低IL-13、OX40L及TSLPR等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黄海艳李子卓刘小明杨婷张考苑张杰窦侠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窄谱中波紫外线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小鼠
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缺血性肠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情重。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D-二聚体、CT、CTA等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均在探索新的检查方法及改进现有检查手段,以期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此文对近几年来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婷吴子刚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在MC903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样反应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J和Rag1-/-小鼠为研究对象。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两侧耳部连续14 d每日涂抹卡泊三醇(MC903)以制备AD样小鼠模型,对照组仅涂抹无水乙醇,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摘取脾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和脾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Rag1-/-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处理及评估同C57BL/6J小鼠,实验组小鼠在涂抹MC903前2 d开始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CD90.2拮抗ILC2功能,隔2 d 1次,共计7次,每次300μg/150μl,其他处理同模型组,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C57BL/6J小鼠耳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IgE水平[(6751.016±282.324)μg/L]高于对照组[(6387.038±267.853)μg/L,P=0.007),且皮肤白细胞介素(IL)-4、IL-13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5、0.012,<0.001),而IL-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脾脏IL-4、IL-5和IL-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01),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模型组ILC2比例(5.604±2.105)%较对照组(1.750±1.104)%明显增高(P=0.003)。在Rag1-/-小鼠中,模型组耳部皮肤也可见明显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皮肤IL-4、IL-5、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IL-3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10、0.043、0.034、0.007),而IL-13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
杨婷张考苑李子卓李旭于波窦侠
关键词:TH2细胞白细胞介素类干扰素Γ卡泊三醇
两种致敏途径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两种致敏途径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炎症差异,为使用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卵清蛋白经腹腔致敏和经皮肤致敏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通过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行瑞士-吉姆萨染色以评估嗜酸性气道炎症。对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高碘酸希夫染色以评估其组织病理学变化,肺免疫细胞进行mRNA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经腹腔致敏和经皮致敏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均表现出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生、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炎症反应。但腹腔致敏模型系统免疫更强,经皮致敏模型局部免疫更强。哮喘相关通路如JAK-STAT信号通路在两个模型中均上调而Hippo通路仅在经皮致敏模型中下调。经皮致敏模型与金属蛋白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关系更密切。结论过敏原经腹腔和经皮肤致敏途径不同,诱导产生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学表型和分子机制存在差异。
汤敏丹李旭张考苑杨婷卓凡唐思怡窦侠陈小帆
关键词: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转录组免疫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