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子刚

作品数:40 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螺杆菌
  • 6篇静脉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埃索
  • 5篇埃索美拉唑
  • 4篇细胞
  • 4篇结肠
  • 4篇肝硬化
  • 4篇CYP2C1...
  • 3篇凋亡
  • 3篇心理
  • 3篇诊治
  • 3篇食管
  • 3篇糖蛋白
  • 3篇曲张
  • 3篇胃癌

机构

  • 24篇北京大学深圳...
  • 12篇广东省中山市...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0篇吴子刚
  • 10篇全华斌
  • 9篇陈东燕
  • 9篇林煜光
  • 8篇张秋生
  • 7篇吴慧华
  • 6篇彭侠彪
  • 6篇孙艳荪
  • 5篇叶红军
  • 5篇周若美
  • 4篇邹兵
  • 4篇乔珊
  • 4篇王俊萍
  • 3篇容恩妮
  • 3篇李伏娥
  • 3篇鲁玉珍
  • 3篇张秋生
  • 3篇崔惠敏
  • 2篇周晓初
  • 2篇李坚

传媒

  • 5篇国际消化病杂...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现代消化病及...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缺血性肠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情重。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D-二聚体、CT、CTA等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均在探索新的检查方法及改进现有检查手段,以期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此文对近几年来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婷吴子刚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 SGC-7901细胞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李伏娥朱陵群叶红军李坚王俊萍吴子刚
文献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临床随访结果被引量:7
1999年
随访10 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 后的患者,Tipss 的成功率为90-99 %(10/11) 。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84 ±0-52kPa 降至2-28 ±0-31kPa,( P< 0-01) 。11 例患者中,ChildA1 例、ChildB6 例、ChildC4 例。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Doppler 超声随访。10 例患者在6 - 36 月的随访中,2 例死亡,8 例生存,平均生存时间为15 月。Tipss 后再出血3 例(30 % ) ,其中1例死亡,与分流道狭窄和阻塞有关(1 例狭窄,2 例阻塞) 。随访中发生肝性脑病2 例(20 % ) ,经内科治疗满意。7 例Tipss 后腹水减少或者消失(100% ),随访中再次腹水增多5 例(71-4% ) 。结论:Tipss 在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但是,中远期分流道的狭窄和阻塞发生率高。
吴子刚周若美彭侠彪全华斌
关键词:门脉高压肝硬化介入治疗门体分流术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0
2005年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GC-790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李伏娥朱陵群叶红军李坚王俊萍吴子刚
关键词:苦参碱胃癌细胞凋亡端粒酶
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大肠腺瘤演化与恶变过程中c-me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41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6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6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c-met基因。结果:在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和进展期癌的演变中,c-met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50.0%、66.7%、75.0%和82.1%;过表达率分别为18.8%、10.0%、46.7%、50.0%和66.1%。而且进展期癌c-met基因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P<0.01。大肠腺瘤演变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P=0.011。结论: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的程度及恶变相关;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级别越高,c-met基因表达越强。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时c-met基因已呈过表达状态。
吴子刚贾文婷陈东燕杨丽莉何敏邹兵王俊懿高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深圳市旅行者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旅行者腹泻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2-2012年旅行者腹泻患者152例,年龄7~30岁,全部为门诊就诊患者,就诊时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和病情。结果深圳出生成长的第一代移民的后代占患者比例的69.7%,其中劳动节、国庆节、春节后的患者分别占患者比例的26.3%、23.8%和19.7%。结论深圳市旅行者腹泻以第一代移民的后代发病为主,呈节后高发的规律。
林煜光李亮林月钰吴子刚
关键词:旅行者腹泻
原发性胃淋巴瘤58例临床诊治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胃镜、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胃镜下肿瘤好发于胃窦及胃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主要病理类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5%、76.1%和69.8%。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B症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症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林煜光李曦吴子刚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幽门螺杆菌临床病理预后
多药耐药基因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OAC)进行1周根除治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MDR1C3435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Hp根除率的差异。结果 MDR1CC3435、C3435T和3435TT的Hp根除率分别为72.4%、88.2%和81.0%。MDR1C3435T各基因型组间Hp根除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Hp根除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陈东燕孙艳荪吴子刚乔珊林煜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P-糖蛋白埃索美拉唑
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5例克罗恩病和37例肠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阳性率,并比较T-spot.TB和血CA125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肠结核组T-spot.TB、血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和78.4%(29/38),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组的8.6%(3/37)和21.6%(9/38)(P<0.05),T-spot.TB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1.4%、91.7%、91.9%和91.4%,均高于血CA125检测。结论 T-spot.TB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何敏荀安营赖广顺吴慧华邹兵吴子刚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糖类抗原125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1997年
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9例成功,1例失败。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91±0.51)kPa降至(2.25±0.31)kPa(P<0.01);门脉主干的血流速度从术前(15.80±7.10)cm/s增至(46.73±5.98)cm/s。呕血、黑便得到控制,脾脏不同程度的缩小,腹水在术后3~5d内明显吸收。9例随访3个月~2年6个月,术后3个月内无1例再出血,1年内再出血2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分流道狭窄1例,阻塞1例。TIPSS创伤小、成功率高、适应症广。
周若美吴子刚彭侠彪全华斌李晓群唐玉德
关键词:门体分流术肝硬变门脉高血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