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英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退耕
  • 9篇退耕还林
  • 8篇生态
  • 7篇黄土丘陵
  • 4篇退耕还林(草...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黄土丘陵沟壑...
  • 4篇沟壑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丘陵区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植被
  • 2篇生态效应
  • 2篇农民
  • 2篇农民经济
  • 2篇经济生活
  • 2篇经济效应
  • 2篇黄土高原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6篇杜英
  • 13篇杨改河
  • 8篇徐丽萍
  • 6篇冯永忠
  • 5篇刘志超
  • 3篇韩新辉
  • 3篇张笑培
  • 2篇王得祥
  • 1篇何艳清
  • 1篇孙策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与农...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林(草)生态工程作用机理及模型验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林(草)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生态退化和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为黄土高原植被修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生态恢复的相关原则、方法与理论,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形成与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与干扰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生态退化机理,并对该模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通过构建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认为黄土高原本身维持生态系统自我发展的主导力脆弱,系统演变过程受干扰因子作用而偏离生态演替顶级的趋势提前。严重退化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通过适时、适宜的人为设计,可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促进植被的正向演替,将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措施总体上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处于良性触发态势,明显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但良性触发的主导因子是封山禁牧,人工造林短期内由于耗竭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低等原因而处于恶性触发态。【结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干扰因子"的响应机制,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充分发挥封山禁牧的良性触发作用,以修复退化的生态环境、减小人工造林的负面影响。
韩新辉杨改河徐丽萍张笑培杜英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
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研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城镇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城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就是西部地区城镇化逐渐发展的过程。   然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带来经济发...
杜英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24
2008年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关系到人工重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退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科学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对安塞县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经济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析法对6个经济指标与退耕还林(草)经济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8个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经济效应指标可以简化为特色农业收入因子、粮食收入因子和非农业收入因子,并对各因子对经济效应的贡献作了详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退耕模式可分成4个经济效应发展类型:经济效应增效型、经济效应稳步型、经济效应迟缓型和经济效应滞后型;从而进一步验证经济效应与农业结构调整、后续产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为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提供研究依据。
刘志超杜英徐丽萍杨改河冯永忠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经济效应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研究西部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西部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因素分为发挥因素(新区位、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限制因素(水资源、地质地貌、土地资源及气候条件),最后从观念转变对策、制度对策、城建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发展背景下西部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新思路。
徐丽萍杨改河张笑培杜英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应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城镇化进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为萌芽阶段、提高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顶级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生态效应变化趋势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类生态效应进行分析,从生态理念、城镇绿化、生态技术开发、生态消费四个方面提出了减少城镇化进程中负面生态效应的途径。
杜英杨改河徐丽萍张笑培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效应
西部退耕还林(草)过程中的农业转型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启动是我国生态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建设日益高度重视.西部12省(区、市)是退耕还林(草)的重点地区,自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但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如何通过有效...
徐丽萍杨改河杜英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业转型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西部农业
文献传递
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效应的调查分析——以安塞县沿河湾镇为例被引量:13
2007年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安塞县沿河湾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湾镇充分利用自身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水果和蔬菜输出业,退耕7 a来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约2倍。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孙策杨改河冯永忠杜英徐丽萍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效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经济生活影响的分析--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以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和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安塞县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促进了当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生活用能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对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志超杨改河杜英冯永忠王得祥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生活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杜英
关键词:退耕还林能值分析黄土丘陵区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9
2008年
能值分析方法是惯用的评价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位于陕西省黄土丘陵区的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域退耕还林(草)前后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能值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安塞县生态系统年总投入能值和总输出能值均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发展趋势,其中有机能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量表现出递减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于减少表土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总能值产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能值产出占绝对优势,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林业的能值产出表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系统的结构日趋多元化;在系统主要能值指标中,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呈现先增后降再增长的趋势,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持续性指数均呈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系统稳定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后系统的生态环境压力趋于减小,持续性增强,系统结构趋于稳定,系统功能协调,基本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目标。
杜英杨改河刘志超冯永忠
关键词:退耕还林能值分析黄土丘陵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