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作用及其远期疗效被引量:17
- 2004年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故早期进行矫形治疗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上颌骨后缩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前方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国外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已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本文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与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 李霞陈远萍
-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远期疗效早期矫治恒牙期错HE畸形
- 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疾病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分别为(4.06±0.52)、(2.96±0.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5.42±0.97)、(3.67±0.4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水平分别为(1.52±0.16)ng/ml、(154.22±34.61)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65±0.47)ng/ml、(176.83±31.5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牙周情况以及口腔功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的牙周炎症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世颖刘佳李霞
- 关键词:口腔正畸炎性因子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 ,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 ,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 ,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 ,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 (SPPS ,MPS ,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 :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 ,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 ,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 李霞陈远萍付春茂
-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颅面形态上气道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治前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骨的成熟程度(Cvs)分为两组,早期矫治组(18例)处于骨生长发育高峰之前(Cvsl-3),晚期矫治组(8例)处于骨成熟高峰或高峰稍后(Cvs4-6)。所有患者在上腭快速扩大之后,开始前方牵引。结果:与同组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SNA、ANB、MP-FH、 PP-MP、U1/SN、Go—Me、Co-A、PNS—A’(PP)、Wits、Overjet增加(P<0.05),SNB、L1-MP减小(P< 0.05);早期矫治组中FH—PP减小(P<0.01)。矫治后早期矫治组与晚期矫治组间疗效比较,早期矫治组SNA、 SNB、PP-MP和Co-A增加(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在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能够诱导更为显著的骨性改变。
- 陈远萍李霞韩光红张栋梁冯小东
-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COBEN分析法
- 长春地区正常he儿童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建立长春地区正常he儿童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长春地区7~12岁正常he儿童240名。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McNarnara分析,并与上海、成都地区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得出长春地区正常he儿童X线头影测量McNarn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各年龄段性别间几乎没有差异。与上海、成都地区正常值相比,在部分项目上存在差异。结论 正常he儿童X线头影测量McNarnara分析法的正常值存在地区差异。
- 陈远萍冯小东周德春李霞
- 关键词:儿童MCNAMARA分析法X线头影测量
- 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30例咽腔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后咽腔的改变。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门诊收治的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行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并测量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上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Y-A)增加,下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Y-B)和颏前点到Y轴的距离(Y-Pog)减小,上咽腔宽(UPW)、中咽腔宽(MPW)增加,鼻咽部面积(nasopharynx)和口咽上部面积(oropharynx1)增加(均P<0.01);下咽腔宽(LPW)、口咽下部面积(oropharynx2)及头位角(SN-CV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能改变咽腔大小。
- 李霞时函
-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鼻咽
- 口腔正畸联合药物干预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药物干预对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06例牙周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3例。常规组予以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为(2.14±0.07)p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60.05±3.28)pg/ml,均低于常规组的(5.44±0.25)pg/ml、TNF-α(69.24±4.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药物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世颖李霞范崇巍刘筱琳
- 关键词:口腔正畸药物干预牙周炎炎性因子
- 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30例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均给予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测量并比较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前方牵引后,鼻顶点至Y轴距离(Y-Prn)、上唇基角(S-Ns-Sn)、上唇凸距(UL-E)、上唇凸厚(UL-U1)、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Y-As)、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Y-UL)、颏唇角(LL-Bs-Pos)、颏厚度(Pos-Po)、软组织下面高(Sn-Mes)、H角均增大(P<0.01);软组织面角(FH-NsPos)、下唇基角(S-Ns-Bs)、软组织颏前点至Y轴距离(Y-Pos)均减小(P<0.01),鼻唇角(Cm-Sn-UL)亦减小(P<0.05)。结论前方牵引后,上唇显著前移,颏部后下移位,颏唇关系改善,侧貌突度显著增加。
- 李霞时函
-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面部软组织
- 一种能在口腔中应用的正畸实习训练器
- 2004年
- 学习正畸矫治技术的初学者通常要面对两方面困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必然是相辅相承的.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工作有一个必然的过渡阶段,形象地说就是从机械的模仿到一个"自如"的工作阶段.随着社会发展,正畸患者就诊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医院中允许学生直接进入临床诊室实习的机会在相对减少,而现实又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的"自如"状态.实习操作机会的减少和实习最终标准目标的提高,这一对矛盾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要面对的难点.因此设法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临床治疗环境是帮助学生顺利达到"自如"操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口腔正畸教学中的重点.参考国外的经验,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在口腔中应用的正畸实习训练器,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矛盾.
- 张栋梁陈远萍李霞李叶东
- 关键词:口腔弓丝
- 三种不同处理因素下托槽粘接强度的对比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3种不同处理因素下托槽粘接强度的变化。方法: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60颗双尖牙为实验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对每一牙面粘接标准方丝弓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测定各组24 h后抗剪切强度及抗张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接剂残留量进行统计。结果:粘接托槽前使用抛光膏清洁牙面,能显著提高托槽粘接的抗剪切强度[非抛光组为(5.973±1.519)MP,两个抛光组分别为(9.017±3.278)和(7.862±2.437)MP,P<0.05]。抛光膏清洁牙面后,使用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粘接托槽,粘接的抗剪切强度有显著提高,与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抗张强度较京津釉质粘接剂显著降低(P<0.05)。ARI积分比较,抛光膏清洁牙面能显著提高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的粘接力(P<0.05),尤其在抗张强度组影响更显著(P<0.01)。抛光膏与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配合使用,抗张强度组牙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的粘接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牙面抛光膏及光固化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可应用于正畸临床的托槽粘接。
- 李霞陈远萍张泽兵侯建华冯小东
- 关键词:牙科粘固剂牙粘合正畸矫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