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27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降水
  • 7篇暴雨
  • 6篇春季
  • 5篇年代际
  • 5篇年代际变化
  • 4篇延伸期预报
  • 4篇振荡特征
  • 4篇台风
  • 4篇卫星资料
  • 3篇振荡
  • 3篇天气学
  • 3篇气旋
  • 3篇热带
  • 3篇热带气旋
  • 3篇卫星资料分析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2篇低通
  • 2篇低通滤波
  • 2篇实况

机构

  • 14篇广东省气象台
  • 10篇广州市气象局
  • 7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广州气象卫星...

作者

  • 27篇李霞
  • 7篇纪忠萍
  • 5篇李春晖
  • 4篇黄晓莹
  • 4篇刘燕
  • 4篇谷德军
  • 4篇李晓娟
  • 4篇于玲玲
  • 4篇涂静
  • 3篇卢山
  • 3篇何如意
  • 2篇梁建茵
  • 2篇吴乃庚
  • 2篇叶萌
  • 2篇张红艳
  • 2篇时洋
  • 1篇郑彬
  • 1篇王捷纯
  • 1篇温晶
  • 1篇胡丽甜

传媒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广东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全国卫星应用...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浪卡”非对称结构及其降水
本文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浪卡非对称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表现在其南侧积云对流较为旺盛,涡度中...
李霞何如意王捷纯卢山程正泉
关键词:卫星资料暴雨
一次春季冷空气引发海上大风天气过程的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及MICAPS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一次春季冷空气伴随的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研究了冷空气过程中地面变压和低层温度平流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面风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次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春季强风的2个明显特点:1、"风头(起风时)大、风尾(结束时)小";2、起风突然、阵风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比白天大。影响系统主要是:200 hPa西风槽、500 hPa南支西风槽、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空气和冷锋系统。温度平流通过变压场作用于地面风场,冷空气伴随的冷平流增强了地面变压场以及变压梯度,进而等压线密集,地面风速加大。
李霞王捷纯何如意
关键词:天气学冷空气温度平流
“浪卡”不对称结构和异常暴雨落区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日本GSM产品、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ICAPS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研究0904号热带风暴"浪卡"结构和异常暴雨落区原因。结果表明:(1)"浪卡"结构的强不对称性主要是由于流场分布不均匀这一动力因素造成,"浪卡"大风区分布在南侧和东侧地区,其北侧和西侧风速较小;(2)强降雨中心偏离浪卡移动路径,出现在珠江口以西,主要原因是由于珠江口附近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场使得"浪卡"登陆后快速减弱,且其整体结构上下分离,中高层云系受高空气流引导南南西移,配合西南气流也在珠江口西侧汇合所致。
吴秀兰李霞卢山
关键词:暴雨落区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基本特征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的划分、不同年代际阶段平均场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转折,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1960—1976年(简称第一阶段)和1980—1998年(简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南海地区夏季西南风强度显著减弱,年际变化的方差显著变大,变化周期变短,但是南海中南部地区的上升运动却有所加强。夏季,从低层到对流层高层,中国大陆上空的气温显著降低,海洋上空的气温有所升高,在热力作用下,导致大陆中低层位势高度增加比海洋上大,形成大陆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从而减弱了南海中北部地区的西南风。从辐散风场来看,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显著增加可能对南海中南部地区上升运动的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霞梁建茵郑彬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突变
华南降水过程的低频监测与延伸期预报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华南降水过程的低频监测与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了华南逐日降水的低频分区确定代表站;研究了华南逐日降水在年内不同时段的季节内振荡特征与确定最佳窗口大小。通过选取不同的截断周期进行低通滤波,揭示了华南逐日降水可预报性...
纪忠萍谷德军韩浦城李晓娟李霞于玲玲徐艳虹黄晓莹涂静吴林叶萌瓦力江·瓦黑提时洋
0904号热带气旋“浪卡”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分析
广东省南临南海,东面濒临西太平洋,是我国受热带气旋影响和登陆最多的省份,2008年陆续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就达6个之多。0904号热带气旋"浪卡"是今年第一个登录我省的热带气旋,由于南海热带气旋复杂多变,在预报路径以及降...
李霞卢山林良根吴乃庚
关键词:热带气旋暴雨
文献传递
华南春季降水及其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NCEP和中国台站资料,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和降水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态显示全国春季降水量以及降水ISO强度较大区域均分布在华南地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分别经历了3段年代际变化,即1958—1973年偏少(偏弱)、1974—1990年偏多(偏强)以及1991—2007年偏少(偏弱)。并且,强降水和强降水ISO事件天数和强度也经历了偏少(偏弱)、偏多(偏强)和偏少(偏弱)的变化。但强降水ISO事件天数和强度占总强降水的比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的年代,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对降水和降水ISO强度的变化起了主要作用,但其中的作用又各有不同。在1958—1973年,周边海温、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大气环流起了共同作用;在1974—1990年,周边海温影响不大,PDO和大气环流起了主要作用;在1991—2007年,PDO和大气环流的相互配置抑制了周边海温的影响。
李春晖潘蔚娟李霞刘燕
关键词:春季降水
近48年广东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广东86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和周期,运用...
李霞纪忠萍
关键词:极端降水小波分析EOF分析
文献传递
台风“韦森特”路径突变和近海加强的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FY2D卫星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韦森特"路径突变和近海加强的成因。结果表明,"韦森特"快速偏西行后突然停滞原地长时间打转的奇异路径主要归结于三大因素:西太平洋副高减退导致引导气流明显减弱,使台风路径多变;"韦森特"风场强风速区呈逆时针转移造成台风移向改变;中心重组过程导致中心位置停滞少动。高空强辐散、弱的风垂直切变和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输送是"韦森特"近海加强的重要原因。较好的湿热条件促进了"韦森特"显著加强。
李霞何如意段朝霞吴乃庚
关键词:天气学路径突变近海加强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浪卡非对称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表现在其南侧积云对流较为旺盛,涡度中心也在南侧;浪卡登陆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和850 hPa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OLR场的配置对浪卡的移动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李霞林少冰王捷纯卢山
关键词:天气学暴雨卫星资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