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钊

作品数:2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蜀文化
  • 5篇文化
  • 5篇旅游
  • 5篇巴蜀文化
  • 3篇述论
  • 3篇农业
  • 3篇旅游业
  • 2篇研究述论
  • 2篇省属
  • 2篇省属高校
  • 2篇蜀地
  • 2篇农业发展
  • 2篇文化旅游
  • 2篇历史名人
  • 2篇名人
  • 2篇高校
  • 2篇巴蜀文化研究
  • 1篇刀齿
  • 1篇刀盘
  • 1篇调查数据

机构

  • 25篇西华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5篇李钊
  • 3篇秦美玉
  • 3篇彭邦本
  • 3篇谢元鲁
  • 1篇杨世文
  • 1篇柳在鑫
  • 1篇张弘
  • 1篇张翠
  • 1篇陈睿
  • 1篇施维树

传媒

  • 6篇地方文化研究...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西华大学学报...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2篇四川省干部函...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西部经济管理...
  • 1篇第二届巴蜀文...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反思被引量:4
2021年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李钊杨世文
关键词:巴蜀文化
唐代四川农业研究趋向述论
2019年
唐代四川农业获得高度发展,因其在促进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而被赋予了军事、社会和政治战略意义。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通史、断代史论著和农业专题对该问题的涉猎以及四川区域史的研究三个方面。这种感性层面的陈述式的具体性解释虽然能够反映出唐代四川农业发展的概貌,却不能准确地说明这一时期四川农业在自身发展衍变以及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客体性实践进程中折射出的内在机制与合理性。如何从理性层面阐释唐代四川农业发展和社会变迁这一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辩证命题尚需学界给出更多的思考。
李钊
关键词:唐代四川农业社会变迁原动力
羌族文化生态、形态及演化路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羌族文化生态系统在灾后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及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受到威胁与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环境的剧烈变迁,如何科学论证、设计其文化形态演化路径及类型成为羌族文化生态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从民族文化生态与形态基本概念和二者关系入手,结合灾后羌族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总结归纳出民族文化形态的四种演化路径,希冀为民族文化生态基础理论的完善和灾后羌族文化重构的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秦美玉李钊
关键词:羌族文化生态文化形态
论《劝勉婚嫁诏》颁布的社会动因及影响
2013年
《劝勉婚嫁诏》是唐太宗登基之后颁布的第一个婚姻诏令,它集中体现了唐政府对婚姻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本文认为,隋末战乱及唐初平定战争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等是该项诏令颁布的主要社会动因。诏令的推行与实施,对于乱离之后唐代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唐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李钊谢元鲁
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研究特征——谢元鲁教授访谈录
2018年
中国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访谈中,史学界知名学者谢元鲁教授对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海外对中国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兴起于晚明;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征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了解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谢元鲁李钊
关键词:海外汉学中国史研究方法
百年文翁研究述论
2023年
西汉景、武之际的蜀守文翁,是我国古代著名循吏,其兴学化蜀、勤政爱民的史绩,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巴蜀历史和中华文明有卓越的创造性贡献。本文从文翁生平、文翁政绩、文翁兴学与古代教育、文翁化蜀与巴蜀文化以及文翁资料整理与研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百年来学界关于文翁研究的学术成果,并由此提出未来文翁研究的些许思考,以期对文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有所裨益。
李钊彭邦本
秦蜀守李冰考——兼谈历史名人文化价值的当代转换被引量:2
2022年
作为世界文化、自然与灌溉工程三项遗产的获得者,都江堰水利工程虽历经两千多年却依然发挥着高效功能,这在世界水利工程中是绝无仅有的。领导设计、主持修建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是否就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围绕这一问题,尚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考证。文章综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民间传说,尝试对秦国蜀守李冰的生平、籍贯及其蜀地治水史迹进行系统性的考论,并藉此探讨历史名人文化价值的内涵构成及其当代转换策略,以就教于学界。
李钊彭邦本龚珍
关键词:历史功绩
贞观元年婚姻诏令考释被引量:3
2010年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至武宗会昌元年(841年)的214年间,唐政府发布了10多次婚姻诏令,它们与《唐律》中的《户婚律》一起构筑了唐代婚姻制度的基本框架。在这些婚姻诏令中,尤以贞观元年所颁布的婚姻诏令最为系统和集中,其内容不仅涉及婚龄、婚配人群、嫁娶原则等方面,而且对保证实施的措施也作出了种种规定,可以说是唐代婚姻制度的总纲,对唐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钊
关键词:寡妇再嫁婚姻制度
巴蜀文化与巴蜀非遗、农耕文化的关系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动态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巴蜀社会、非遗以及农耕文化等诸方面的关系。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创见、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巴蜀社会、非遗、历史地理等方面,并呈现出注重对巴蜀文化内涵的解读、突出区域内历史文化名人研究、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研究等特点,但对于巴蜀文化自身的演变规律以及为古蜀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的农耕文化等诸问题所表现出的历史认识和哲学反思仍尚显薄弱。
李钊张弘
关键词:巴蜀文化农耕文化
试论杜宇、开明王朝的嬗替与先秦时期蜀地农业发展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讨论古蜀国时代杜宇、开明王朝的嬗替问题不能忽视两个基本前提:其一,在农业发展初始阶段,自然地理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其二,在统一国家形成初期,国家主流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的双重互动。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可以发现,善于治水的开明氏代替"教民务农"的杜宇氏并非是通过传说中政权和平交接的"禅让"方式得以实现的,而是一场政权的暴力转移,是先秦时期蜀地在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下,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双向优选的必然结果。所谓"禅让"是秦并巴蜀之后,汉晋之世的蜀人对蜀地文化"层累叠加"的结果,亦是蜀人对统一国家高度认同的一种文化形态的真实反映。
李钊
关键词:先秦蜀地农业发展禅让国家认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