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124 被引量:609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6篇耐药
  • 45篇耐药性
  • 33篇杆菌
  • 23篇内酰胺酶
  • 22篇球菌
  • 20篇超广谱
  • 17篇超广谱Β-内...
  • 16篇不动杆菌
  • 14篇单胞菌
  • 14篇葡萄球菌
  • 14篇基因
  • 13篇鲍曼不动杆菌
  • 12篇药性分析
  • 12篇铜绿
  • 12篇铜绿假单胞
  • 12篇铜绿假单胞菌
  • 12篇耐药性分析
  • 12篇金黄色葡萄球...
  • 12篇黄色葡萄球菌
  • 12篇假单胞菌

机构

  • 108篇温州医学院附...
  • 28篇温州医学院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作者

  • 124篇李超
  • 107篇周铁丽
  • 37篇王赛芳
  • 28篇刘庆中
  • 25篇郑佳音
  • 12篇林晓梅
  • 11篇吴庆
  • 10篇朱丽青
  • 9篇刘媚娜
  • 9篇温秀姝
  • 8篇徐琦煜
  • 8篇周明明
  • 7篇王忠永
  • 7篇费静娴
  • 7篇陈栎江
  • 6篇吕美艳
  • 6篇林刚
  • 6篇周翠
  • 6篇余方友
  • 6篇姜爱英

传媒

  • 17篇中华医院感染...
  • 9篇检验医学教育
  • 7篇中华检验医学...
  • 7篇2006年浙...
  • 6篇江西医学检验
  • 6篇温州医学院学...
  • 5篇浙江预防医学
  • 5篇2006年浙...
  • 4篇浙江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2篇2007年浙...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7篇2007
  • 31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及体外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拟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检测ESBLs的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并将产物测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45株变形杆菌菌株中检出ESBLs阳性株3株(E30,E38和E64),3株菌株用PCR扩增和测序,在Genbank中比对,结果显示均含CTX-M-14和TEM-1基因,未扩增到SHV和其它的基因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类,第1、第2、第3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药物耐药率为3%~50%不等;未检出耐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菌株。结论我院分离的变形杆菌中检出产ESBLs株,其基因型为CTX-M-14,且同时携带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实验室有必要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变形杆菌的检测。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变形杆菌的首选药物。
王赛芳周铁丽李超
关键词: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耐药
革兰阴性杆菌耐季铵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 E-sul1的检测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检测革兰阴性菌中耐季铵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的qacEsul1基因,为临床提供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信息。方法使用稀释计数法测定6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季胺盐复合物(QACs)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利用改良的表型筛选试验检测耐QACs的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检测耐季铵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sul1。结果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对QACs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超过其推荐消毒浓度的8倍;6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表型筛选试验14株阳性;11株qacEsul1基因阳性,其中部分菌株进行全长基因测序并登录美国核酸数据库(GenBank),注册号:AY769739。结论在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已出现由遗传物质介导的高耐QACs的细菌;本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表型筛选试验能有效地检测高耐QACs的细菌表型。
李超周铁丽姜爱英郑佳音刘晖刘欢乐谢耀胜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特性,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2011年每年1-5月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应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0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90.4%,且主要集中于几个重症监护病区,占70.3%;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率均>60.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非耐药株中,近年来处于中介的比例>5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均有明显集中趋势,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非耐药株的MIC值明显增高,需引起关注。
刘俊邹安庆郭美艳李少禧侯佳惠李超周铁丽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
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变形杆菌系条件致病菌,在尿路感染中居重要位置,在呼吸道、消化道及烧伤创面感染中的检出率也不断增高。国内外对变形杆菌的耐药性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报道。随着抗生素广泛而大量的应用,其耐药性日趋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王赛芳周铁丽李超
文献传递
mini 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评价mini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在临床应用中的假阳性 /假阴性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 ,对mini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在检测 3834份临床标本中出现的假阳性 /假阴性率及导致假阴性结果的细菌种类与分布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miniVITAL系统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0 .6 8%和 0 .70 % ,所有致假阴性菌种中 ,以真菌的比率最高 ,占 6 2 .0 7% ,其次为非发酵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厌氧菌 ,分别为 10 .34%、10 .34%、6 .90 %、6 .90 %和 3.4 5 %。
李超周铁丽林晓梅潘钦石张雪青刘晖
关键词:MINI全自动血培养仪微生物检测标本污染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琼脂扩散法和VITEK—AMS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5年问分离的8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75.7%(655/865),且主要集中在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等科室VITEK—AMS和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亚胺培南敏感株的MIC值也呈上升趋势。结论VITEK—AMS用于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存在假耐药;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性明显升高,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李响新周铁丽朱丽青李超王赛芳余方友周丽萍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
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78株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确定氧氟沙星的最佳耐药阈值,并和传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罗氏培养基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获得结果平均时间为8d,氧氟沙星的最佳耐药阈值为2μg/mL,以罗氏培养基比例法为金标准,氧氟沙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94.1%。结论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郑玉红郭倩李超魏剑浩赵丽丽蒋毅赵秀芹万康林李桂莲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氧氟沙星耐药性
老年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以及存在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其感染细菌谱和非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差异。随着我国老龄人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解老年患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
戴美洁周铁丽王赛芳李超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
文献传递
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志贺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aac(6’).Ib-cr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PCR法对57株志贺菌进行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检测,PCR扩增阳性菌株进行测序和基因分型,并与大肠埃希菌J53作接合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志贺菌和接合前后大肠埃希菌J53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特异性PCR扩增确认接合子基因型。结果57株志贺菌中,筛选出qnrS、qnrB阳性株各1株(ZH13和ZH53),均为福氏志贺菌,其基因序列在NCBI成功登录,登录号分别为FJ616991和FJ616990,未检出qnrA和aac(6’)-Ib基因;其中ZH13接合试验成功,ZH53不能接合,接合试验后的大肠埃希菌J53对多种抗菌药物的MIC明显提高;特异性PCR证实接合子和供体菌有相同的qnr基因。结论在志贺菌中检出qnrS基因,且国内首次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且其耐药性可以通过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需加强监控。
周铁丽周明明沈丽珍徐斐李超费静娴
关键词:志贺菌喹诺酮类QNR
细菌整合子及其介导的耐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在过去20年里,人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研究中,认为基因突变的累积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整合子(integron)的概念最初由Stokes和Hall在1989年首次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整合子是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迅速发生的重要原因,基因盒和整合子系统在耐药基因的捕获和扩散中的重要地位已确立。本研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整合子的特性、分类、传播及检测方法介绍如下。
李超周铁丽刘庆中李向阳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介导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