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

作品数:31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灌注
  • 5篇信号
  • 5篇再灌注
  • 5篇术后
  • 5篇通路
  • 5篇缺血
  • 5篇细胞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 4篇信号通路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手术
  • 4篇灌注损伤
  • 3篇心肌缺血
  • 3篇心肌再灌注
  • 3篇心肌再灌注损...
  • 3篇镇痛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转录
  • 3篇转录因子

机构

  • 3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坦佩雷大学

作者

  • 30篇李清
  • 21篇于泳浩
  • 13篇王国林
  • 5篇崔薇
  • 4篇刘宏伟
  • 3篇冯世庆
  • 3篇刘刚
  • 3篇李晖
  • 2篇任书琴
  • 2篇杨勇
  • 2篇高风
  • 2篇殷玲
  • 2篇王壮
  • 2篇郑永发
  • 1篇陈亚军
  • 1篇朱锡德
  • 1篇李全正
  • 1篇王春艳
  • 1篇魏民新
  • 1篇陈晨

传媒

  • 12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氟醚对维库溴铵静脉连续输注速率和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效应的影响
2003年
目的:观察地氟醚对维库溴铵静脉连续输注速率,以及在呼气末浓度0.3MAC地氟醚下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27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D组);异氟醚组(I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9例。三组术中分别吸入1.3MAC异氟醚、地氟醚或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同时以维库溴铵静脉连续输注维持肌松作用,使T1保持在8%-12%,调整并记录维库溴铵连续输注速率。临近手术结束时,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维持在0.3MAC,用新斯的明30μg/kg拮抗并记录以下数据:从拮抗开始到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0.7的时间;拮抗15min时的T1/TOF比值;恢复指数。结果:I组和D组维库溴铵输注速率较P组明显降低,分别减少36.9%(P<0.01)和20.6%(P<0.05),且此效应在吸入麻醉30min以后随吸入时间和延长而逐渐增加,但D与I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期的明拮后,I组和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0.7的时间和恢复指数均较P组和D组明显延长(P<0.05);新期的明拮抗15min时,I组的T1/TOF比值均较P组和D组降低(P<0.05),而D组和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氟醚可减少维库溴铵静脉连续输注的速率,具有时间依赖性,地氟醚呼气浓度0.3MAC时的新的明拮抗维库铵效应无明显影响。
李清王国林苗鲁民
关键词:地氟醚维库溴铵
胸腔镜辅助右侧开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11年
近1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器材的不断改善,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等优点的微创二尖瓣手术逐渐受到重视,而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芬兰坦佩雷大学心脏中心胸腔镜辅助下右侧开胸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殷玲李清Timo Rinne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二尖瓣手术胸腔镜辅助麻醉处理右侧开胸小切口心脏中心
施万细胞线粒体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由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周围神经作为高血糖损害的主要靶点,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高度依赖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施万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中最主要的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的存活至关重要,但其在DPN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故对施万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DPN的病因,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焦洋张月华李清于洋李依泽崔薇于泳浩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功能障碍施万细胞
背根神经节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鞘氨醇-1-磷酸-1受体(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和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60~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S1PR1拮抗剂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S1PR1拮抗剂组组(R+F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S1PR1拮抗剂组(R+I+F组)。C组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60 min;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om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μg·kg^(-1)·min^(-1)60 min;R+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mo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R+I+F组鞘内注射FTY7203 nmol,10 min后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尾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和停止输注后2、6、24、48 h(T_(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1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4~6节段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S1P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P<0.05),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R+F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R+I组比较,R+I+F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瑞芬�
李洁王春艳李清于泳浩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神经节
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术后早期躁动、谵妄是小儿全凭吸入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现象,最近有研究认为目前小儿麻醉常用的七氟烷术后发生早期躁动的发生率可能要高于异氟烷。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在小儿全麻结束前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或咪唑安定对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于泳浩李清任书琴
文献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引流方式对l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55例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三组:引流自体血回输组25例、延迟开放引流组12例、常规引流组18例。各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术后总引流量(包括术中开放止血带止血时的出血量),异体血输血情况,术后第1、3、7天体温,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肢体肿胀情况,伤口愈合质量和术后关节功能。结果引流自体血回输组平均引流量为(799.2±196.7)ml,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延迟开放引流组平均引流量为(381.7±129.2)ml,明显少于常规引流组(666.1±155.0)ml。常规引流组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平均为(81.33±9.86)g/L,引流自体血回输组平均为(91.96±9.57)g/L和延迟开放引流组平均为(91.50±7.92)g/L,较常规引流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引流自体血回输组与常规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引流组有8例患者(44.4%)术后接受异体血输注,明显多于引流自体血回输组(4例,16.0%)和延迟开放引流组(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自体血回输组与常规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自体血回输组术后第1、3、7天最高体温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肢体肿胀、伤口愈合质量和术后关节功能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迟开放引流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失血,降低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引流血回输相比,降低术后发热和额外费用,带来更大的临床收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李晖郑永发冯世庆李清
关键词:引流术
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19~72岁,身高153~182cm,体重46~8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安慰剂对照组(C组)和普瑞巴林组(P组)术前1h分别口服安慰剂和普瑞巴林150mg。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术后6、12和24h时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吗啡用量、恶心呕吐和头疼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和吗啡用量降低,术后6h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或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无一例发生过度镇静。结论术前1h口服普瑞巴林150mg可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且副作用较小。
李清崔薇殷玲田婧于泳浩
关键词:镇痛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普瑞巴林
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心脏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手术、麻醉及其他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产生的神经功能减退。手术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体外循环、血液回收机等。麻醉的影响因素包括麻醉药物、麻醉深度等,和其他的相关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和炎性状态等。
李清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颈7神经根切断后大鼠不同颈脊髓节段内c-fos和c-jun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和麻醉除痛门诊常见的疾患,通过临床资料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导致的感觉运动障碍不局限于病变的神经根支配区,为手术及除痛治疗定位带来困难。我们切断大鼠颈7神经根,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不同节段颈脊髓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推断颈脊髓之间可能存在着神经通路联系。
李清李晖王沛冯世庆于泳浩
关键词:颈7神经根C-FOS脊髓节段C-JUN基因
PI3K/Ak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力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1975细胞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20 μg/ml异丙酚组(P组)、0.5 ng/ml 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组(IGF-1组)和20 μg/ml异丙酚+ 0.5 ng/ml IGF-1组(P+ IGF-1组)。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kt、磷酸化Akt(p-Ak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力减弱,p-Akt和MMP-9表达下调(P<0.05);IGF-1组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力增强,p-Akt和MMP-9表达上调(P<0.05);与P组比较,P+IGF-1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力增强,p-Akt和MMP-9表达上调(P<0.05);与IGF-1组比较,P+IGF-1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力减弱,p-Akt和MMP-9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力的机制与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陈晨李清李晶宫颢袁茵于泳浩
关键词: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C二异丙酚细胞运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