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元

作品数:21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起搏
  • 6篇心血管
  • 6篇血管
  • 5篇导线
  • 5篇动脉
  • 5篇心脏
  • 5篇起搏器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心脏起搏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学
  • 4篇房颤
  • 3篇心肌
  • 3篇心室
  • 3篇束支
  • 3篇左束支
  • 2篇心律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1篇李巧元
  • 13篇郭成军
  • 7篇方冬平
  • 7篇何东方
  • 7篇戴文龙
  • 6篇刘旭
  • 5篇张瑜
  • 4篇柳景华
  • 4篇卢春山
  • 3篇迟云鹏
  • 3篇王云龙
  • 3篇马克娟
  • 2篇赵林
  • 2篇郝蓬
  • 2篇梁卓
  • 1篇孙晓冬
  • 1篇杜杰
  • 1篇赵东晖
  • 1篇赵明霞
  • 1篇陈少敏

传媒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使用通用钢丝支撑导线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通用钢丝支撑的导线(Solia S60)在三维引导鞘支撑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15例患者入选,在三维引导鞘支撑下应用Solia S60电极行LBBaP,记录术中电极导线的参数,QRS波形态及时限,LBBaP时V_(5)导联左室达峰时间、透视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比较术后随访中起搏参数、QRS时限等变化。结果15例中12例(80%)成功应用Solia S60完成LBBaP,手术时间(87.73±24)min;术后QRS波时限与术前相比无差异[(120.17±9.3)ms和(119.25±26.5)ms,P>0.05],术后随访电极阻抗相对稳定[单极(418.4±92.0)Ω,双极(642.3±103.9)Ω]。失败3例,1例为巨大右房,1例为复杂解剖异常,此2例改为普通起搏;另1例为术中出现停搏之后心室颤动,改为间隔起搏。结论钢丝支撑的导线在特殊鞘支撑下行LBBaP是可行且安全的。
戴文龙李巧元单亮王泽峰田轶伦林粲粲任学军吴永全郭成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药物降低静息心率治疗心血管疾病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大量临床试验证明静息心率与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及超重/肥胖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有关,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控制静息心率是防治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手段。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功能等作用,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
李巧元柳景华
关键词:静息心率一线药物疾病现状抗动脉粥样硬化高胰岛素血症独立预测因子
心室无导线起搏器经胸3.0T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在核磁共振(MRI)中的成像、位置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参加国内首次无导线起搏器临床研究的患者,植入美敦力公司兼容MRI的无导线起搏器(Micra),观察术中、MRI检查前、MRI检查后、MRI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时起搏器的参数(包括阈值、感知、阻抗)。结果共6例植入Micra的患者在术后6~8周进行了心脏MRI平扫的检查,其中男性3例(50%),对比植入时、MRI检查前、MRI检查后、MRI后1个月及3个月的起搏器参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6例患者心脏成像良好,不影响阅片诊断,所有患者均未见起搏阈值增高、感知异常、起搏器移位、局部皮肤发热等表现。MRI可看清无导线起搏器的形态及与室间隔的关系。结论Micra起搏器术后可安全进行包括心脏区域的MRI扫描检查,有助于明确Micra的心脏空间位置。
李巧元郭成军方冬平刘旭戴文龙何东方林璨璨张瑜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核磁共振
无导线起搏器与无导线微型起搏器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起搏器治疗.传统起搏器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这两者也是起搏器并发症的主要来源.无导线微型起搏器是新近研发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易、微创、无需囊袋等特点.目前已有3种无导线起搏器研制成功,包括超声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电磁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和微型无导线起搏器.但由于心房壁薄,缺乏腱索等结构,如何植入和固定心房微型起搏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无导线起搏器及无导线微型起搏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巧元郭成军
关键词:心律失常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损伤修复被引量:1
2010年
李巧元柳景华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心肌细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心脏供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压力引起心肌缺血的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将24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2例.所选患者均于入组前行精神压力测试和心电图检查.测试证实心肌缺血后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0.1g,1次/d,倍他乐克25 mg,2次/d,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0.25 g,3次/d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压、心率和抑郁自评表(PHQ-9)及焦虑筛查量表(GAD-7)评分情况.结果 24例行标准精神压力测试后,患者ST-T段较测试前改变(0.051 ±0.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精神压力引起入选患者心肌缺血.治疗8周后中西医结合组舒张压、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 ±5)mmHg(1 mmHg =0.133 kPa)比(92±6)mmHg,(69±4)次/min比(83 ±6)次/min,4.5±1.2比7.8±3.4,2.3 ± 1.4比5.8±3.8](均P<0.05).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舒张压、PHQ-9评分及GAD-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5)mmHg比(90±8)mmHg,(67±6)次/min比(84±7)次/min,5.8±2.8比7.6±3.9,5.2±3.7比5.9±3.3](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PHQ-9评分、GAD-7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改善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作用.
李巧元刘梦超刘梅颜郭成军
关键词: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病例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男性,31岁,主因“发作性晕厥、四肢抽搐6d”人院。患者妻子诉6d前患者于凌晨4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持续约3、4rain后意识恢复,遂就诊于外院。
李巧元郭成军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病例四肢抽搐发作性晕厥
慢性失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63例,其中合并慢性失眠者276例(观察组)、未合并慢性失眠者487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情况及吸烟史,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左主干(LM)/三支病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失眠与冠心病LM/三支病变的关系。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有吸烟史比例以及LM/三支病变比例比较P均<0.05;两组年龄,合并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比例,冠心病类型以及单支、双支病变比例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吸烟史和慢性失眠是冠心病LM/三支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性别和合并高脂血症、脑血管病与冠心病LM/三支病变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慢性失眠是冠心病LM/三支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明霞李巧元张瑜迟云鹏郭成军张拥波
关键词:慢性失眠冠心病病变程度
一种房间隔穿刺针鞘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房间隔穿刺针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的内部安装有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内部安装有穿刺针本体;所述鞘管的端部设置有管座,所述管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上连接有...
李延广胡志鹏梁卓李娟卫奕王云龙李巧元
左束支区域起搏室间隔穿孔的影像与电学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导线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孔组的导线阻抗趋向低于非穿孔组[(707.000±170.321)Ω对(822.727±225.071)Ω,P=0.208],穿孔组的导线阈值略高于非穿孔组[(0.843±0.310)mV对(0.797±0.303)mV,P=0.7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不足以判定是否发生室间隔穿孔,需寻找更有效方法以协助判断,提高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的安全性。
林璨璨戴文龙方冬平何东方李巧元郭成军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