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冬平

作品数:103 被引量:546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消融
  • 28篇导管消融
  • 26篇心房
  • 25篇心房颤动
  • 25篇房颤
  • 21篇心脏
  • 21篇起搏
  • 18篇导管
  • 18篇动脉
  • 18篇起搏器
  • 18篇冠状
  • 17篇血管
  • 17篇冠状动脉
  • 16篇射频
  • 16篇静脉
  • 16篇肺静脉
  • 15篇射频消融
  • 14篇心律
  • 13篇心律失常
  • 12篇术后

机构

  • 100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上海市胸科医...
  • 5篇北京市心肺血...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扬州大学第四...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临沂市沂水中...
  • 1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通瑞慈医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01篇方冬平
  • 68篇郭成军
  • 49篇张英川
  • 48篇郝蓬
  • 45篇何东方
  • 33篇卢春山
  • 30篇李果
  • 23篇刘兴鹏
  • 22篇刘冰
  • 21篇马长生
  • 18篇董建增
  • 15篇龙德勇
  • 13篇赵林
  • 12篇马克娟
  • 10篇喻荣辉
  • 10篇汤日波
  • 9篇迟云鹏
  • 9篇胡福莉
  • 8篇郝鹏
  • 8篇刘天骄

传媒

  • 19篇心肺血管病杂...
  • 19篇中国心脏起搏...
  • 14篇中国医药
  • 12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第八届北京五...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迟发逆向夹层一例
2012年
冠状动脉夹层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很多冠状动脉夹层并不能被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岗。我们将近期遇到的1例PCI术后出现迟发夹层的患者报告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赵林郭成军迟云鹏何东方方冬平刘天骄刘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前降支置入术后迟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无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诊断性TET检查出现ST段抬高并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无心肌梗死患者22例。分析TET心电图ST段抬高与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中,1例(4.5%)冠状动脉正常;12例(54.5%)为单支病变,其中9例左前降支狭窄,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5例(22.7%)为双支病变,其中1例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狭窄,2例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狭窄,2例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4例(18.2%)为多支病变,均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22例患者中11例胸导联ST段抬高,CAG显示均有左前降支病变,狭窄程度为50%~90%;8例Ⅱ和/或Ⅲ和/或aVF导联ST段抬高,CAG显示其中6例有右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为70%~100%,1例左前降支中段肌桥,对角支70%狭窄,1例只有左回旋支远段20%~30%狭窄;1例V1及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多支病变,CAG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80%,对角支狭窄7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60%,钝缘支近段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远段狭窄99%;1例V1及Ⅲ导联ST段抬高,CAG显示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4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50%,右冠状动脉开口狭窄90%;1例aVL导联ST段抬高,CAG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90%,左回旋支中段狭窄85%。结论无心肌梗死患者TET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需要高度重视。
李玉凤袁超李岩王熙郭雅莲孙北张纯燕周洋郭成军吴永全方冬平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抬高冠状动脉狭窄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螺旋电极导线与心尖部翼状电极导线起搏阈值随访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对比植入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螺旋电极导线与右室心尖部翼状电极导线 2组患者的起搏阈值。方法 :于植入时、植入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 4个月测试起搏阈值 ,平均随访 12个月 (3~ 2 4个月 )。结果 :随访期间阈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螺旋电极导线固定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永久起搏是可行的。
方冬平张英川李海宴郭成军车海波郝蓬
关键词:起搏阈值心脏起搏器植入
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SPA)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 1—12月因胸痛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患者8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3支主要冠状动脉正常且其分支血管内径〉2 mm)且冠状动脉血流量正常的患者]和CSF组(冠状动脉正常但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存在CSF的患者),各40例。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TFC)诊断CSF。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PA。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患者的S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3±14)U/L比(684±13)U/L](P〈0.01)。SPA与平均TFC呈明显正相关(r=0.463,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A截点值为681.3 U/L时,诊断CSF的准确性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和52.5%。结论CSF患者的SPA水平升高。SPA与患者的平均TFC明显相关。
孙金刚张凯王志胜方冬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胶原蛋白
血管闭合器在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Angio-Seal及Perclose止血器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4例老年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390例),B组使用Perclose血管闭合器(312例),C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282例),观察三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8.97%,97.7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1);止血时间分别为(1.2±0.4)min,(2.0±1.2)min和(21.5±5.6)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5.4±1.5)h,(6.5±2.3)h和(20.3±4.2)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各组分别为3.60%、5.45%和10.28%,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同样安全有效,优于徒手压迫止血法。
赵东晖柳景华郝蓬方冬平郭成军张英川张兆琪
关键词:血管闭合装置栓塞治疗性
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以及同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其中5例为阵发房颤,1例为阵发房扑,心电图示房间阻滞。植入冠状窦电极及普通右房和右室电极,用Y型转换器以右房耳电极为负极,冠状窦电极为正极构成新的双极电极。将4例患者DDD起搏器调至AAT模式,2例患者为DDD模式,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消失。随访2~6个月,疗效满意。三腔心脏起搏器适用于治疗病窦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房内阻滞的阵发房扑和房颤的患者。
李海宴张英川陈慧敏方冬平
关键词:冠状窦电极三腔起搏器病窦综合征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术后发生ISR的时间是否>1年分为早期ISR组与晚期SR组。选择同期因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置入DES治疗的部分患者作为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组(De novo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早期ISR组入选患者80例,晚期ISR组入选患者124例,De novo组入选患者494例。早期ISR组和晚期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vs.41.1%vs.27.1%,P<0.01);早期ISR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晚期ISR组和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vs.63.7%vs.70.6%,P<0.01);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及病变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ISR组与晚期ISR组直径明显小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0.36)vs.(2.68±0.41)vs.(3.08±0.54)mm,P<0.01)]。早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30%vs.15.3%vs.14.2%,P<0.01),其中早期ISR组TLR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vs.12.1%vs.10.7%,P<0.01),而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vs.14.2%,P>0.05)。结论:DES治疗ISR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组病变TLR发生率高于晚期ISR组及De novo病变。
赵林朱玮玮郭成军张英川方冬平何东方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
心室电风暴与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的临床联系被引量:11
2006年
郭成军方冬平刘建敏何东方刘冰郭喜朝李国庆张春芳张英川
关键词:电风暴心室心脏电生理动物实验
血清糖化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51例,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分为不同亚组,分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不同亚组GA、Hcy水平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GA、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陈旧性心肌梗死构成比分别为(15.38±3.68)%、(15.55±7.23)μmol/L、(0.93±0.22)mmol/L、18.2%,非冠心病组分别为(13.88±2.0)%、(12.73±4.42)μmol/L、(1.06±0.21)mmol/L、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冠心病患者GA、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与血清GA、Hcy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4969~0.6731,P〈0.05)。结论 GA与Hcy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高胜利周秀丽伍熙王健王韶屏王长华张铭方冬平赵东晖
关键词:冠心病糖化血清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急性冠状动脉闭塞(ACO)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77例 N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ACO将NSTEMI患者分为无ACO组(43例)和合并ACO组(34例)。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情况,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运动异常部位;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术。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手术情况及心电图和TTE检查结果。结果 合并ACO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无ACO组[(65±10)岁比(68±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CO组的大隐静脉桥病变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裸金属支架置入率明显高于无ACO组患者[14.7%(5/34)比2.3%(1/43)、100%(100%,100%)比90%(90%,99%)、41.2%(14/34)比7.0%(3/43)],左主干病变率、前降支病变率和门球时间明显低于无ACO组[0.0%(0/34)比9.3%(4/43)、14.7%(5/34)比25.6%(11/43)、120(64,159)min比240(76,38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检查提示合并ACO组的前壁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无ACO组[(17.6%(6/34)比39.5%(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NSTEMI是否合并ACO不易鉴别,合并ACO患者年龄较小,心肌梗死发生距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较短,下壁和后壁心肌缺血相对较为多见。
孙金刚张丽娟王志胜方冬平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心电描记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