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春

作品数:184 被引量:1,47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5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6篇沉积物
  • 39篇陆架
  • 31篇矿物
  • 26篇地球化
  • 26篇地球化学
  • 26篇海槽
  • 26篇冲绳海槽
  • 25篇表层沉积物
  • 22篇东海内陆架
  • 22篇内陆架
  • 22篇菲律宾海
  • 21篇粒度
  • 20篇泥质
  • 19篇泥质沉积
  • 18篇全新世
  • 16篇化学特征
  • 16篇季风
  • 15篇地球化学特征
  • 15篇东菲律宾海
  • 12篇黏土矿物

机构

  • 184篇中国科学院
  • 29篇中国科学院研...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群山国立大学
  • 3篇三峡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3篇国家深海基地...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84篇李安春
  • 42篇万世明
  • 38篇蒋富清
  • 36篇李铁刚
  • 35篇徐方建
  • 34篇徐兆凯
  • 23篇孟庆勇
  • 21篇肖尚斌
  • 19篇黄朋
  • 17篇刘建国
  • 16篇陈丽蓉
  • 15篇张晋
  • 14篇黄杰
  • 12篇申顺喜
  • 9篇付永涛
  • 9篇周晓静
  • 8篇蒋恒毅
  • 7篇秦蕴珊
  • 7篇李传顺
  • 7篇卢健

传媒

  • 25篇海洋地质与第...
  • 19篇海洋与湖沼
  • 16篇海洋科学
  • 9篇沉积学报
  • 7篇海洋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海洋科学集刊
  • 4篇中国海洋湖沼...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第三届全国沉...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8篇2009
  • 9篇2008
  • 17篇2007
  • 16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被引量:22
2011年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应3个沉积环境区。近岸浅水区,物质来源单一,动力分选是控制重矿物分布的首要因素,重矿物主要来源于辽东半岛的沿岸冲刷;中部台地及二级岸坡之上,属于相对静水环境区,重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长途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主要是研究区东部海域物质经过较远的距离搬运而来;南部深水区,重矿物分布受到物源、搬运距离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且源区含有较多稳定矿物,可能与周边海域较强潮流带动下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
李艳李安春黄朋
关键词:重矿物沉积环境
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演化的脱耦现象被引量:1
2022年
解读末次冰消期全球水文气候演变过程对于理解气候系统对内外强迫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冲绳海槽中部OKI02岩心为材料,通过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des rub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Mg/Ca比值分别重建了19 ka BP以来海槽中部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SST和TWT),结合浮游有孔虫群落组成变化重点恢复了末次冰消期(~18~11.7 ka BP)上层水体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过程.结果显示SST在LGM显著偏低,末次冰消期表现为显著的千年尺度变化,清楚地记录了HS1、B/A、YD等快速气候波动事件. 19 ka BP以来重建的TWT整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波动频繁而剧烈,末次冰消期相对较低,未显示显著的千年尺度变化.对比北半球高纬和热带太平洋的记录发现,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SST开始上升的时间基本与前者相当,但明显滞后于热带西太平洋;冰消期其变化模式明显区别于热带西太平洋持续稳定的升温过程,而更类似于北半球高纬区的变化.与SST明显不同,海槽区温跃层的升温(~18 ka BP)明显早于北半球高纬变暖,却接近于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开始上升的时间;且TWT的上升和波动方式也更接近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模式.对末次冰消期SST和TWT差异化演变的分析表明,AMOC对中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可能通过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控制了海槽区SST的演变,而热带太平洋ENSO过程则可能通过黑潮强度的变化决定了区域TWT的演化.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SST和TWT演化存在明显的脱耦现象,显示了其与高、低纬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钱芳常凤鸣孙晗杰孙晗杰李安春王佳
关键词: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东亚冬季风海洋地质学
冲绳海槽东坡表层沉积物中自生铁方解石的发现与研究
1998年
在冲绳海槽东坡水深530m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发现有大量致密、坚硬的自生方解石。它呈褐色生物状,并以微体生物壳内充填物的形式产出,大多数为有孔虫和腹足类,少数为瓣腮类,有的呈粪粒状。其FeO含量在0.19%~13.43%之间,平均为7.18%,大部分在9%以上,远大于MgO的含量,即为铁方解石,铁的多寡与自生非晶质粘土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铁方解石以固溶体的形式与镁方解石共生,特有的六方晶系、较高的Sr含量及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生物化学过程对铁方解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李安春陈丽蓉申顺喜申顺喜
关键词:成因环境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
全文增补中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被引量:30
2010年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由高到低组成为伊利石(平均65.4%)、绿泥石(平均14.4%)、蒙皂石(平均13.3%)和高岭石(平均6.9%);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高岭石含量有向海减小的趋势;陆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伊利石含量较低、蒙皂石含量较高,东南部的伊利石和蒙皂石含量分布与其相反;绿泥石在研究区东部和东北部含量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东海陆架<2μm粒级沉积物可分为"类长江"与"类黄河"两种类型。类长江细颗粒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中西部地区;类黄河沉积物在研究区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区域分布。东北部的类黄河沉积物可能来自黄河或废黄河口,而南部和东部的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是晚更新世冰期干冷气候下形成的产物与现代河流入海细颗粒的混合物。
周晓静李安春万世明孟庆勇
关键词:东海陆架粘土矿物长江黄河
东海泥质区EC2005孔的磁学记录及其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
还原成岩作用是影响海洋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还原成岩作用下,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快速减少,从而削弱甚至消除磁信号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记录。近年来,在大陆边缘、半深海和深海以及近海陆架等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
孟庆勇李安春徐方建
晚更新世冲绳海槽岩浆活动的化学特征与物理性质
<正>冲绳海槽位于东海东缘,是一新月形的新生弧后盆地,分别以琉球岛弧与钓鱼岛隆起带(Zhou, 1989;Liu,1989)或称为Taiwan-Sinzi隆起带 (Wageman,1970)为其东、西边界。冲绳海槽发育强...
黄朋李安春
关键词:冲绳海槽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物理参数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ODP1146站粒度揭示的近20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被引量:42
2007年
运用粒级-标准偏差和粒度端元模拟算法两种方法,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陆源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东亚季风近20Ma以来的演化历史.选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出的两个敏感粒度组分含量的比值即10-19μm/1.3-2.4μm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相对夏季风强度的变化.粒度端元模拟法得出的粗端元组分EM1(风尘)堆积速率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及相应的风尘源区——亚洲内陆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的变化,而EM1/(EM2+EM3)比值可以指示冬季风相对夏季风强度的变化.组合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和冬季风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8MaBP左右显著加强,而3MaBP左右冬夏季风可能同时增强,结果可以与黄土、北太平洋风尘沉积、南海微体古生物记录等很好对比.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可能促进了东亚季风的这两次加强.
万世明李安春Jan-Berend W.Stuut徐方建
关键词:粒度风尘东亚季风
EA02、EA04地质地球特刊补充调查研究报告
李安春秦蕴珊栾锡武李铁刚曾志刚蒋富清尹学明付永涛范守志官晨钟陈丽蓉苍树溪曹奇原高抒于建军隋以勇王镇李凤业于新生黄求获干晓群
该课题完成1/50万图件10幅,分别是沉积物类型图2幅、构造地质构造图2幅、磁力异常图2幅、布格重力异常图2幅、空间重力异常图2幅。完成两区块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报告一部(上、下册)。通过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资料分析,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冲绳海槽
浅海现代沉积作用研究展望被引量:13
2000年
高抒李安春
关键词:海洋沉积学浅海海洋沉积
两种激光粒度仪测量结果的对比被引量:10
2004年
用两种型号(Cilas940L和Malvern2000)的激光粒度仪对149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包括各粒级间的对比、各种粒度参数的对比以及相关分析等。找出了两种仪器在不同粒级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的分析数据在13~14μm的粒度区间最为接近,小于此粒级范围时Cilas940L所测得数据大于同粒级内Malvern2000的观测值,大于此粒级范围的分析结果则相反,即Cilas940L对细粒样品的敏感性更强一些。
肖尚斌李安春刘建国徐兆凯
关键词:粒度分析激光粒度仪粒度参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