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春 作品数:187 被引量:1,512 H指数:2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被引量:24 2011年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应3个沉积环境区。近岸浅水区,物质来源单一,动力分选是控制重矿物分布的首要因素,重矿物主要来源于辽东半岛的沿岸冲刷;中部台地及二级岸坡之上,属于相对静水环境区,重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长途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主要是研究区东部海域物质经过较远的距离搬运而来;南部深水区,重矿物分布受到物源、搬运距离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且源区含有较多稳定矿物,可能与周边海域较强潮流带动下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 李艳 李安春 黄朋关键词:重矿物 沉积环境 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演化的脱耦现象 被引量:1 2022年 解读末次冰消期全球水文气候演变过程对于理解气候系统对内外强迫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冲绳海槽中部OKI02岩心为材料,通过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des rub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Mg/Ca比值分别重建了19 ka BP以来海槽中部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SST和TWT),结合浮游有孔虫群落组成变化重点恢复了末次冰消期(~18~11.7 ka BP)上层水体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过程.结果显示SST在LGM显著偏低,末次冰消期表现为显著的千年尺度变化,清楚地记录了HS1、B/A、YD等快速气候波动事件. 19 ka BP以来重建的TWT整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波动频繁而剧烈,末次冰消期相对较低,未显示显著的千年尺度变化.对比北半球高纬和热带太平洋的记录发现,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SST开始上升的时间基本与前者相当,但明显滞后于热带西太平洋;冰消期其变化模式明显区别于热带西太平洋持续稳定的升温过程,而更类似于北半球高纬区的变化.与SST明显不同,海槽区温跃层的升温(~18 ka BP)明显早于北半球高纬变暖,却接近于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开始上升的时间;且TWT的上升和波动方式也更接近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模式.对末次冰消期SST和TWT差异化演变的分析表明,AMOC对中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可能通过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控制了海槽区SST的演变,而热带太平洋ENSO过程则可能通过黑潮强度的变化决定了区域TWT的演化.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部SST和TWT演化存在明显的脱耦现象,显示了其与高、低纬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钱芳 常凤鸣 孙晗杰 孙晗杰 李安春 王佳关键词:冲绳海槽 末次冰消期 东亚冬季风 海洋地质学 冲绳海槽东坡表层沉积物中自生铁方解石的发现与研究 1998年 在冲绳海槽东坡水深530m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发现有大量致密、坚硬的自生方解石。它呈褐色生物状,并以微体生物壳内充填物的形式产出,大多数为有孔虫和腹足类,少数为瓣腮类,有的呈粪粒状。其FeO含量在0.19%~13.43%之间,平均为7.18%,大部分在9%以上,远大于MgO的含量,即为铁方解石,铁的多寡与自生非晶质粘土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铁方解石以固溶体的形式与镁方解石共生,特有的六方晶系、较高的Sr含量及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生物化学过程对铁方解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李安春 陈丽蓉 申顺喜 申顺喜关键词:成因环境 冲绳海槽 表层沉积物 全文增补中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31 2010年 依照Stokes定律,由256个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提取了<2μm粒级组分、制成定向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以及Biscaye(1965)方法计算了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四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由高到低组成为伊利石(平均65.4%)、绿泥石(平均14.4%)、蒙皂石(平均13.3%)和高岭石(平均6.9%);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高岭石含量有向海减小的趋势;陆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伊利石含量较低、蒙皂石含量较高,东南部的伊利石和蒙皂石含量分布与其相反;绿泥石在研究区东部和东北部含量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东海陆架<2μm粒级沉积物可分为"类长江"与"类黄河"两种类型。类长江细颗粒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海陆架中西部地区;类黄河沉积物在研究区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区域分布。东北部的类黄河沉积物可能来自黄河或废黄河口,而南部和东部的细颗粒沉积物可能是晚更新世冰期干冷气候下形成的产物与现代河流入海细颗粒的混合物。 周晓静 李安春 万世明 孟庆勇关键词:东海陆架 粘土矿物 长江 黄河 东海泥质区EC2005孔的磁学记录及其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 还原成岩作用是影响海洋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还原成岩作用下,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快速减少,从而削弱甚至消除磁信号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记录。近年来,在大陆边缘、半深海和深海以及近海陆架等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 孟庆勇 李安春 徐方建晚更新世冲绳海槽岩浆活动的化学特征与物理性质 <正>冲绳海槽位于东海东缘,是一新月形的新生弧后盆地,分别以琉球岛弧与钓鱼岛隆起带(Zhou, 1989;Liu,1989)或称为Taiwan-Sinzi隆起带 (Wageman,1970)为其东、西边界。冲绳海槽发育强... 黄朋 李安春关键词:冲绳海槽 岩浆活动 岩石地球化学 物理参数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ODP1146站粒度揭示的近20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 被引量:43 2007年 运用粒级-标准偏差和粒度端元模拟算法两种方法,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陆源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东亚季风近20Ma以来的演化历史.选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出的两个敏感粒度组分含量的比值即10-19μm/1.3-2.4μm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相对夏季风强度的变化.粒度端元模拟法得出的粗端元组分EM1(风尘)堆积速率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及相应的风尘源区——亚洲内陆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的变化,而EM1/(EM2+EM3)比值可以指示冬季风相对夏季风强度的变化.组合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和冬季风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8MaBP左右显著加强,而3MaBP左右冬夏季风可能同时增强,结果可以与黄土、北太平洋风尘沉积、南海微体古生物记录等很好对比.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可能促进了东亚季风的这两次加强. 万世明 李安春 Jan-Berend W.Stuut 徐方建关键词:粒度 风尘 东亚季风 EA02、EA04地质地球特刊补充调查研究报告 李安春 秦蕴珊 栾锡武 李铁刚 曾志刚 蒋富清 尹学明 付永涛 范守志 官晨钟 陈丽蓉 苍树溪 曹奇原 高抒 于建军 隋以勇 王镇 李凤业 于新生 黄求获 干晓群 该课题完成1/50万图件10幅,分别是沉积物类型图2幅、构造地质构造图2幅、磁力异常图2幅、布格重力异常图2幅、空间重力异常图2幅。完成两区块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报告一部(上、下册)。通过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资料分析,研究...关键词: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 冲绳海槽 浅海现代沉积作用研究展望 被引量:13 2000年 高抒 李安春关键词:海洋沉积学 浅海 海洋沉积 两种激光粒度仪测量结果的对比 被引量:9 2004年 用两种型号(Cilas940L和Malvern2000)的激光粒度仪对149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包括各粒级间的对比、各种粒度参数的对比以及相关分析等。找出了两种仪器在不同粒级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的分析数据在13~14μm的粒度区间最为接近,小于此粒级范围时Cilas940L所测得数据大于同粒级内Malvern2000的观测值,大于此粒级范围的分析结果则相反,即Cilas940L对细粒样品的敏感性更强一些。 肖尚斌 李安春 刘建国 徐兆凯关键词:粒度分析 激光粒度仪 粒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