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启明

作品数:57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肿瘤
  • 27篇细胞
  • 16篇免疫
  • 13篇增殖
  • 12篇基因
  • 11篇P53
  • 10篇胃癌
  • 9篇粘膜
  • 9篇组织化学
  • 9篇胃粘膜
  • 9篇胃肿瘤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细胞增殖
  • 7篇胃癌细胞
  • 7篇免疫组化
  • 7篇癌细胞
  • 6篇蛋白
  • 6篇临床病理
  • 6篇P53基因

机构

  • 42篇江西省人民医...
  • 15篇佛山市中医院
  • 4篇佛山市妇幼保...
  • 2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深圳市红会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李启明
  • 40篇刘勇
  • 32篇路名芝
  • 24篇王夷黎
  • 14篇房惠琼
  • 10篇毛荣军
  • 6篇黄勋福
  • 6篇胡志坤
  • 6篇吴燕杏
  • 5篇韩福兰
  • 3篇谢乐
  • 2篇陶祥
  • 2篇熊华淇
  • 2篇吴绮明
  • 2篇戴艳枝
  • 2篇邓宇
  • 2篇刘蔚
  • 2篇魏江平
  • 2篇邹桂华
  • 2篇陈大贤

传媒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江西医药
  • 4篇九江医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齐鲁肿瘤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浙江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9篇1998
  • 17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细胞中p53、c-myc和P-gp蛋白的表达及关系
1997年
胃癌细胞中p53、c┐myc和P┐gp蛋白的表达及关系刘勇路名芝李启明王夷黎关键词胃肿瘤蛋白,p53、C┐myc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市330006)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的产生与其...
刘勇路名芝李启明王夷黎
关键词:胃肿瘤蛋白P53C-MYC
乳腺纤维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3例乳腺纤维腺瘤(FA)患者的乳腺肿物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ER阳性率为94.2%,PR阳性率为97.1%,ER、PR在不同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直径患者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FA的ER、PR阳性率较高,ER、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对于ER和PR阳性的FA患者,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能降低其再发和多发的倾向。
黄婉文陶世明房惠琼毛荣军黄勋福杨延斌李启明霍景山
关键词:乳腺肿瘤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被引量:16
1998年
目的:研究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结果: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7%。腺癌p1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16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I分级为Ⅱ级的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Ⅳ级(P<0.05)。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53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不同PI分级中p53蛋白的表达,Ⅳ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5),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1)。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细胞分化有关,p53蛋白过表达对肺癌细胞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对MTS1/p16基因无明显调控作?
刘勇路名芝李启明
关键词:肺肿瘤P53基因细胞增殖
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以及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81.1%。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53、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提示nm23-H1低表达仅作用于大肠癌的转移过程,可作为预测大肠癌转移的较好指标。p53过表达在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
刘勇李启明路名芝王夷黎戴艳枝
关键词:大肠肿瘤免疫组化NM23-H1P53PCNA
手指多发性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手指多发性G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手指多发性GT好发于指端,疼痛明显;组织学形态与单发性GT相似,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晰,核圆形,居中,瘤细胞巢间可见丰富的薄壁血管。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HHF-35均阳性。电镜下示瘤细胞可见密体、密斑。结论多发性与单发性GT均属良性肿瘤,肿瘤细胞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细胞,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明确诊断。
房惠琼杨克非李启明毛荣军谢乐
关键词:血管球瘤多发性免疫组织化学
阑尾血吸虫卵沉积并粘液腺癌一例
1996年
阑尾血吸虫卵沉积并粘液腺癌一例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路名芝,刘勇,李启明关键词阑尾,血吸虫卵沉积;粘液腺癌,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右下腹持续疼痛2月余,近1周加剧入院,以阑尾炎行手术。术中见阑尾明显增粗,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分离时...
路名芝刘勇李启明
关键词:阑尾粘液腺癌阑尾肿瘤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1997年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
刘勇路名芝李启明王夷黎
关键词:胃肿瘤多药耐药性免疫组织化学
LBP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技术在痰脱落细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LBP液基细胞学薄层沉降技术在痰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及肿瘤诊断价值。方法病人从肺部深处用力咳出晨痰至LBP细胞保存基液专用采样瓶内,加2~5ml1,4-二硫代苏糖醇化痰液,置振荡器上振荡20~30min,低速离心机上离心5~10min,沉渣用缓冲液稀释后入染色舱。结果全部105例标本均与传统涂片方法对比,LBP液基细胞学沉降法阳性率24.7%,传统涂片方法阳性率14.3%,LBP液基细胞学薄层沉降法较传统涂片法高出10.4%。结论LBP液基细胞学沉降法在痰液中的应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制片非常清晰。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高。
黄勋福韩福兰吴燕杏房惠琼李启明毛荣军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肺癌
甲酸脱钙液的浓度对骨组织脱钙后切片染色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骨组织经不同浓度的甲酸脱钙液24小时脱钙后切片染色效果,选择最佳甲酸脱钙工作液。方法350例骨组织标本每例取材3份,分别用40%、30%、20%的甲酸脱钙液常温下脱钙24小时,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甲酸脱钙液脱钙后骨组织的切片和HE染色情况。结果骨组织经4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完整,但HE染色核质偏浅,胞浆偏红;3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完整,HE染色核质清晰,胞浆鲜艳;2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不够完整,HE染色核质偏浅,胞浆偏浅。结论脱钙液脱钙后应保持组织切片完整,染色效果良好,且30%的甲酸脱钙液是较理想的工作液。
黄勋福韩福兰吴燕杏房惠琼李启明毛荣军
关键词:骨组织
胃粘膜肠化生细胞DNA含量测定与增殖状态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胃粘膜肠化生细胞DNA含量与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技术测定394例胃粘膜活检及外科手术标本中细胞DNA含量,并对187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癌变时,出现异倍体细胞且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高增殖型肠化生中异倍体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肠化生(P<0.01)。结论:提示高增殖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刘勇李启明路名芝王夷黎
关键词:胃粘膜DNA含量胃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