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长波

作品数:154 被引量:47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4篇养殖
  • 41篇对虾
  • 22篇凡纳滨对虾
  • 17篇混养
  • 17篇池塘
  • 14篇藻类
  • 13篇星虫
  • 13篇方格星虫
  • 11篇海萝属
  • 11篇沉积物
  • 10篇盐度
  • 9篇对虾养殖
  • 9篇水产
  • 9篇网箱
  • 9篇虾养殖
  • 8篇水产养殖
  • 8篇水质
  • 8篇群落
  • 7篇营养
  • 7篇罗非鱼

机构

  • 14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广州市海威水...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广东省水产技...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西海洋研究...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54篇朱长波
  • 83篇陈素文
  • 68篇颉晓勇
  • 67篇李俊伟
  • 53篇郭永坚
  • 38篇陈利雄
  • 33篇张汉华
  • 21篇苏家齐
  • 19篇张博
  • 19篇张文文
  • 18篇吴进锋
  • 16篇粟丽
  • 14篇李卓佳
  • 12篇董双林
  • 10篇郭奕惠
  • 9篇文国樑
  • 9篇罗昭林
  • 8篇王芳
  • 6篇李纯厚
  • 6篇虞为

传媒

  • 2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4篇广东农业科学
  • 9篇渔业科学进展
  • 6篇南方水产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生态科学
  • 4篇中国渔业质量...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齐鲁渔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世界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3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2020年
为探索节能减排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水稻塘田联作试验。以罗氏沼虾-水稻联作试验塘和罗氏沼虾单养对照塘各1口为研究对象,监测池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动态及罗氏沼虾生长指标,分析塘田联作模式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塘被改造为养殖区与稻田两部分以模拟塘田联作,每部分面积各占50%。水稻于2018年4月22日机栽完毕,5月12日放养虾苗,6月28日起进行水质和生长监测。结果显示:1)试验期间试验塘平均水温比对照塘低0.82℃;2)试验塘水体无机氮(NH4+-N、NO2--N、NO3--N)、活性磷酸盐-磷(PO43--P)、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和变异系数(CV)在整个养殖期间均低于对照塘,且NH4+-N、COD与对照塘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塘对应水质指标在养殖后期均出现大幅升高;3)试验塘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分别为3.07%·d-1和459.40%,而对照塘分别为2.86%·d-1和397.44%。结果表明,塘田联作能降低夏季高温期池塘水温及水体氮(N)、磷(P)浓度与COD,并保持水质稳定,促进罗氏沼虾的生长。
秦金华朱长波张博李婷苏家齐陈素文李俊伟
关键词:水质罗氏沼虾水稻
一种海萝属藻类海区养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萝属藻类海区养殖装置,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立体容器,所述立体容器具有至少两个开口作为水交换窗口,在所述水交换窗口上覆盖有过滤网,所述立体容器上还设有用于取放幼苗的可开合的出入口;还公开了使用上述养殖装置...
张汉华陈素文朱长波陈利雄颉晓勇粟丽
文献传递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脶)、吸收率似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L/g·h和38.26x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mg/g·h和0.11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林丽华廖文崇谢健文朱长波张汉华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盐度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
一种海萝属藻类工厂化养殖方法、养殖棚及养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萝属藻类工厂化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外搭建具有透明棚顶的养殖棚,所述养殖棚中设有数排透明养殖装置;(2)将海萝属藻类的苗种放置在透明养殖装置中,加入海水并充气使海萝属藻类的藻体呈悬浮状态;(...
陈素文陈利雄黄忠张汉华朱长波颉晓勇
文献传递
对虾养殖池塘内混养鲻鱼和罗非鱼对水环境及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比较对虾—鲻鱼(SM)、对虾—罗非鱼(ST)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含量、颗粒物质、浮游生物以及对虾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研究了鲻鱼(Mugil cephalu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对虾养殖池塘内(1000 m2)的生态效益。实验时间为100 d。结果显示,实验期间SM和ST组池塘水体中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SM组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NH_4^+—N、NO_3~–—N)低于ST组,然而TN含量却高于ST组,且在实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时,SM组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含量高于ST组,表明SM池塘水体中较高的TN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2个混养池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6.83μg·L^(–1)和4.35—15.32μg·L^(–1),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鲻鱼的扰动可以促进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NH_4^+—N、NO_3~–—N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对虾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鲻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罗非鱼通过围网隔离养殖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鲻鱼和罗非鱼对养殖系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永坚陈素文张文文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罗非鱼
多营养级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
通过循环系统将对虾池塘与鱼类混养池塘相连,开展分池-多营养级循环水养殖对虾的研究。采用养殖水化学方法密切监测池塘中氮磷营养盐、浮游植物、颗粒物质含量等变化,研究泵出对虾池塘底层水对池塘水质的改善情况,以及明确鱼类混养池塘...
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永坚陈素文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一种船载式埋栖型底栖动物捕捞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载式埋栖型底栖动物捕捞器,涉及捕捞器领域,特别是涉及船载式埋栖型底栖动物捕捞器领域,包括冲击装置和载具,所述冲击装置固定在载具上,所述冲击装置包括筛网、管道、框架和与管道连通的喷射机构,所述喷射机构...
李俊伟黄洪辉廖秀丽陈素文朱长波李婷
文献传递
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hannai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2)g,实验为期35 d。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饵料对幼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龙须菜组、蜈蚣藻组、江蓠组和石莼组。其中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他海藻组(P<0.05);(2)不同饵料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6种饵料组的幼鲍的特定生长率(SGR)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江蓠组、石莼组、龙须菜组和蜈蚣藻组。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的SGR显著大于其他饵料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干重增重率亦呈现相似趋势。实验结束时,蜈蚣藻组的体质量呈现负增长;(3)幼鲍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效率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和海带是黑鲍养殖生产上最佳的选择。
张汉华李敏朱长波吴进锋陈利雄
关键词:饵料存活率
不同饵料对方格星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在室内养殖箱中(31cm×20cm×30cm)开展4种不同饵料对方格星虫生长和存活影响的研究。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分别为配合饲料组、马尾藻组、发酵马尾藻组和附着物质组,各设5个重复。在每个养殖箱底部铺设相同厚度(10cm)的细沙,投放5条方格星虫(0.95±0.13)g,养殖时间共60d。试验结果显示,附着物质组中方格星虫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1.1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马尾藻组方格星虫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中组和发酵马尾藻组(P<0.05),但是其特定生长率较低。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均降低,且配合饲料组、马尾藻组和发酵马尾藻组显著低于附着物质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粉、马尾藻粉、发酵马尾藻粉直接饲喂方格星虫的生长效果较差,而附着物质有利于方格星虫的生长和存活。同时,附着物质的应用有利于保持沉积物氧化状态。因此,在方格星虫饵料中添加附着物质可以促进其生长,而在其饵料配制过程中大型藻粉、配合饲料粉的添加和加工方式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李俊伟朱长波郭永坚颉晓勇陈素文张文文
关键词:方格星虫饵料存活率
一种抗风浪可升降贝类筏式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风浪可升降贝类筏式养殖装置,包括用于挂养贝类养殖对象的养殖主绳和若干个均匀系缚在养殖主绳上的浮球,养殖主绳的两端绳头均连接有一个用于升降养殖主绳的深度调节器;深度调节器包括浮筒、第一深度调节绳、第二...
朱长波陈利雄郭永坚张汉华吴进锋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