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卫丰

作品数:369 被引量:1,884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9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5篇医药卫生
  • 23篇文化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8篇中药
  • 21篇乳膏
  • 20篇中医
  • 19篇药理
  • 19篇制剂
  • 18篇粉葛
  • 17篇学成
  • 17篇化学成分
  • 15篇药物
  • 13篇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1篇提取物
  • 10篇药理学
  • 10篇药制剂
  • 10篇液相色谱
  • 9篇蛋白
  • 9篇药药
  • 9篇色谱法
  • 8篇指纹
  • 7篇药学

机构

  • 349篇江西中医药大...
  • 18篇成都中医药大...
  • 14篇教育部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江西省中医院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江西江中中药...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江西济民可信...
  • 5篇江西科技师范...
  • 4篇南昌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江西观山月葛...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368篇朱卫丰
  • 93篇管咏梅
  • 92篇刘红宁
  • 86篇陈丽华
  • 39篇杨明
  • 39篇王森
  • 23篇吴德智
  • 22篇赵益
  • 22篇刘荣华
  • 22篇颜冬梅
  • 21篇关志宇
  • 20篇聂鹤云
  • 20篇金晨
  • 18篇陈晓凡
  • 17篇钟凌云
  • 17篇周莹
  • 15篇周旭
  • 14篇徐国良
  • 10篇吴璐
  • 8篇孙振

传媒

  • 28篇中国实验方剂...
  • 24篇中成药
  • 2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8篇江西中医药大...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江西中医药
  • 14篇中草药
  • 13篇时珍国医国药
  • 11篇药学学报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7篇世界科学技术...
  • 6篇南昌大学学报...
  • 5篇中药新药与临...
  • 5篇中药材
  • 5篇药学教育
  • 5篇中国循证医学...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 3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24篇2022
  • 43篇2021
  • 27篇2020
  • 23篇2019
  • 15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21篇2015
  • 23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21篇2011
  • 18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3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膏液晶胶网微观结构形成理论与表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对乳膏液晶胶网结构的形成理论、组成要素、稳定机制及微观结构的表征进行介绍,为乳膏液晶胶网微观结构形成理论与表征的研究提供参考。检索近年来国外内乳膏液晶胶网微观结构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此类结构的乳膏由表面活性剂、两亲性化合物和水形成,其结构分为亲水凝胶相、亲脂凝胶相、自由水相和分散相,通过偏振光显微镜和冷冻-透射电镜清晰地观察到其内部微观结构。液晶胶网理论能诠释乳膏的内部构造,从而能进一步解释乳膏稳定性机制。这种具有液晶胶网结构的乳膏运用显微技术将其表征出来,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其内部微观结构,为以后研究这类液晶胶网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序排列的液晶胶网结构比普通乳膏制剂有更好的稳定性、缓释性与保湿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对于优化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的传递与释放、皮肤水合作用及其通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旭王森朱卫丰陈丽华管咏梅吴德智
关键词:层状液晶偏光显微镜
等辐射分析法研究3种白头翁皂苷抗血吸虫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3种抗血吸虫的白头翁皂苷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将血吸虫随机分成B3组(A组)、B7组(B组)、B9组(C组)、B3/B7组(D组)、B3/B9组(E组)、B7/B9组(F组)、B3/B7/B9组(G组)7组。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单体及配伍复合药物,以血吸虫虫体活力降低率为指标,采用SPSS 11.5软件计算药物的ED50(半数有效量),等辐射图分析3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A组的ED50为21.13μg·ml-1(95%可信限为14.96~30.96μg·ml-1),B组为2.56μg·ml-1(95%可信限1.89~3.12μg·ml-1),C组为15.00μg·ml-1(95%可信限10.68~21.77μg·ml-1),D组为11.02/1.92μg·ml-1(95%可信限8.05/1.31~14.41/2.47μg·ml-1),E组为12.99/8.57μg·ml-1(95%可信限9.43/6.10~18.02/12.22μg·ml-1),F组为1.84/2.42μg·ml-1(95%可信限1.33/1.40~2.21/3.85μg·ml-1),G组为3.56/2.39/2.52μg·ml-1(95%可信限1.17/1.91/1.00~6.57/2.89/5.25μg·ml-1)。在研究对血吸虫的杀灭作用时,F,G组ED50偏离相加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D,E组在给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辐射分析法能方便、准确地反映出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辐射图可知,B3/B7(剂量比6∶1),B3/B9(剂量比3∶2)合用对血吸虫杀灭作用具有相加效应,而B7/B9(剂量比1∶1.5),B3/B7/B9(剂量比2∶1∶1.5)具有协同效应,优化后的混合物的抗血吸虫活性优于普通提取物。
孙振吴德智马正夏超明许琼明朱卫丰
关键词:相互作用血吸虫
基于四性角度探讨中药对DNA甲基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疾病中发现有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干预DNA的甲基化修饰过程,而发挥其治疗的效果。众所周知,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本文从中药四性角度综述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研究,以寻找中药药性与D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关系,为中药药性的现代化阐释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嵇琴彭淑红张敏孙振章明朱卫丰
关键词:中药四性DNA甲基化
对补气生血配伍理论研究概况的反思被引量:6
2011年
系统回顾补气生血有关方剂的现代研究概况,探寻研究补气生血配伍理论的正确方法。作者汇总了从1990年至2010年期间发表的以补气生血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文献23篇,对其研究成果从有效组分、配伍比例、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目前以单个方剂而非配伍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尚不足以探寻出补气生血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赵益刘红宁朱卫丰孙有智
关键词:补气生血配伍
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丹参酮透皮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0
2000年
目的 :筛选丹参酮经皮给药制剂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 ,提高丹参酮的透皮扩散速率。方法 :选用卡必醇和油酸为主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 ,进行丹参酮溶液和丹参酮亲水凝胶的透皮渗透。结果 :使用卡必醇和油酸为主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 ,使在溶液和亲水凝胶中丹参酮的增渗倍数分别达到 3.5 9和 2 .84。结论 :卡必醇和油酸为主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适用于丹参酮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制。
马树人钟天耕于筛成郭美花姜凌朱卫丰
关键词:丹参酮亲水凝胶经皮给药
试论葛根功用被引量:4
2021年
葛根为临床常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主下利”。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其:“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本品单用可入方,可内服可外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然其功用又不仅限于《药典》所载,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古医方书等资料,并结合古今名医用药经验、临床报道、现代药理研究等资料,梳理总结出《药典》未载之功效为凉血止血、清热止呕、降逆平喘、清热解毒、解郁除烦、缓急止痛、生肌敛疮、活血化瘀,从而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王启明聂晶朱卫丰刘荣华
关键词:名医经验
一种以苯硼酸化壳聚糖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纳米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苯硼酸化壳聚糖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纳米粒的方法,葛根素用乙醇溶液超声溶解;称取苯硼酸化壳聚糖,用纯水溶解,调节苯硼酸壳聚糖溶液pH;精密量取苯硼酸化壳聚糖溶液至烧杯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精密量取葛根素乙醇...
关志宇朱卫丰李思慧
藏药独一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总结独一味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制剂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其在资源保护、药效物质基础、剂型开发、质量监督上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好独一味提供参考。
袁涛王森顿珠朱卫丰管咏梅吴德智陈丽华
关键词:独一味镇痛抗炎
乳膏液晶胶网微观结构形成理论与表征研究进展
被人们熟知的传统乳膏剂型,药典定义为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川。即乳膏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制剂型。本文所阐述的具有液晶胶网结构的乳膏不是传统乳液理论所描述的液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而是由乳化剂分...
姜旭王森朱卫丰
关键词:乳膏
文献传递
空白聚合物微针对吴茱萸次碱立方液晶纳米粒经皮吸收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空白聚合物微针对吴茱萸次碱立方液晶纳米粒(LCNP)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为媒介,利用组织学切片方法评价微针的穿刺性能,结合改良Franz扩散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作用压力、不同作用长度、不同滞留时间下空白聚合物微针对吴茱萸次碱LCNP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微针作用下,小鼠腹部皮肤发生形变产生了微孔通道;空白聚合物微针预处理能显著增加吴茱萸次碱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并提高经皮渗透速率(P<0.05),且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作用压力的增加、滞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长度微针均对吴茱萸次碱透皮有促进作用,但不随着针长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空白聚合物微针预处理后,吴茱萸次碱LCNP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微针长度、作用压力、在皮肤中滞留时间对吴茱萸次碱LCNP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徐玲霞颜冬梅聂鹤云李佳莉朱卫丰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经皮吸收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