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国富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5篇血管
  • 5篇预后
  • 5篇综合征
  • 5篇冠状
  • 4篇动脉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率
  • 4篇血栓
  • 4篇血栓抽吸
  • 4篇急性冠脉
  • 4篇急性冠脉综合...
  • 4篇梗死
  • 4篇冠脉
  • 4篇冠脉综合征
  • 4篇冠状动脉
  • 4篇抽吸
  • 3篇心率震荡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事件

机构

  • 16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7篇施国富
  • 16篇吴春阳
  • 16篇施亚明
  • 12篇王斌
  • 5篇宗永忠
  • 5篇杨顺清
  • 4篇周召峰
  • 4篇夏敏
  • 4篇陈荣敏
  • 3篇孙剑萍
  • 3篇朱士洲
  • 3篇唐娟
  • 2篇周召锋
  • 1篇杨顺清
  • 1篇傅庆萍
  • 1篇董璟
  • 1篇赵秋实
  • 1篇陈立娟
  • 1篇陈荣敏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和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119例AMI患者被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直接支架组(4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主峰速度(Em)、晚期主峰速度(Am)及其比值Em/Am。同时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主要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术后24h内血栓抽吸组和支架组的TS[(1.52±0.49)ms/RR比(13.57±6.40)ms/RR、(8.78±2.56)ms/RR]及Em[(7.84±1.82)cm/s比(9.97±1.65)cm/s、(8.93±1.94)cm/s]和Em/Am[(0.82±0.23)%比(1.05±0.32)%、(0.93±0.23)%]明显改善(P<0.05~0.01),并在随后的6个月中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与支架组相比,血栓抽吸组TS和Em/Am进一步获得更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栓抽吸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窦性心率震荡。
施亚明孙剑萍董璟吴春阳朱士洲宗永忠王斌施国富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抽吸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或拔除心内膜电极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对比分析两种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对同期入院因起搏器囊袋感染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47例患者和81例起搏器升级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植入途径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和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268/272)vs.98.9%(263/266),P>0.05;13.2%(36/272)vs.13.9%(37/266),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1例,气胸5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和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拔除成功率及新增电极导线的植入成功率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vs.86.2%(25/29),P<0.05;97.2%(35/36)vs.88.9%(40/45),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并为可能的电极导线拔除和起搏器升级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预留更大的解剖空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施亚明吴春阳王斌杨顺清施国富周召峰陈荣敏徐伟吉文庆李晓宏蓝荣芳
关键词:心律失常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植入
不同射频消融术式对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射频消融术式对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1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atheter-based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阻滞(left atrial roof ablation,LARA)治疗,对照组行CPVI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出院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消融成功率、预激综合征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融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41)。观察组预激综合征复发率(2.17%)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5,P=0.01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627)。结论LARA与CPVI联合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能够提高消融成功率,降低预激综合征复发率,同时,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升高。
韩溢庭施国富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
血浆脑钠肽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9例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ADD)、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BNP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NP对HFPEF的诊断价值。结果与ADD组患者相比,HFPEF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IVST、LVPWT、LAd、E值较大,Ad值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LVEF、LVESD、E/A、DT、IVRT、PVs2、PVd、PVa、PV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LVEDD、IVST、LVPWT、LAd、LAV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VEF、IVRT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86.6±34.6)pg/ml、(376.6±248.8)pg/ml、(1347±64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64.12,P<0.001)。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44,以BNP=131.2 pg/ml为界值,对HFPEF诊断的敏感性为80.70%,特异性为73.60%。结论 HFPE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更高,且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HFPE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施国富吴春阳施亚明杨顺清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超声心动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NT-proBNP、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联合应用对急性左心衰诊断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前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为A组(对照组1,n=96);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后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为B组(实验组,n=98);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后因急性呼吸困难同时行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排除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为C组(对照组2,n=54)。记录并分析B、C组的诊断数据;对A、B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A、B组的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病死率和人均住院费用。结果:联合应用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可取得93.4%对急性左心衰诊断准确性,高于联合应用NT-pro BNP、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90.1%)及单独使用NT-pro BNP检测或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分别是82.8%、76.3%)。B组平均住院日(8.2±0.9)d短于A组(11.1±0.8)d(P<0.05);B组再住院率9.2%、病死率5.1%低于A组再住院率15.6%、病死率9.4%(P<0.05);B组平均住院费用(9 324±462)元低于A组(12 315±574)元(P<0.05)。结论:联合运用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可提高急性左心衰诊断准确性,并可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预后并节省住院费用。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杨顺清施国富周召峰陈荣敏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急性左心衰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与心律失常关系及替罗非班治疗的远期预后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与心律失常关系及替罗非班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8例,根据心电图检查有无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38例与非J波组2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根据有无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1 J波组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39.47%(15/38)、21.05%(8/38),非J波组分别为6.00%(15/250)、2.40%(6/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0 d死亡率、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分别为0(0/20)、5.00%(1/20)、5.00%(1/20),对照组分别为22.22%(4/18)、33.33%(6/18)、33.33%(6/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死亡率、心肌梗死率、TVR发生率分别为0(0/20)、5.00%(1/20)、5.00%(1/20),对照组分别为22.22%(4/18)、44.44%(8/18)、38.89%(7/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者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较高,介入手术期间采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降低近期及远期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
夏敏施亚明吴春阳唐娟施国富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心律失常替罗非班疗效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窦性心率震荡与预后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的减弱或消失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将6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并应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记录两组的心电信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的差异。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心率震荡起始分别为(0.24±1.55)%和(-0.21±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分别为(2.83±0.58)ms/RR和(11.07±4.39)ms/RR,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或消失,窦性心率震荡的指标可以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提供帮助。
施亚明孙剑萍吴春阳朱士洲宗永忠王斌施国富
关键词:心率震荡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血管事件
肌钙蛋白Ⅰ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血栓抽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cTnI)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血栓抽吸治疗,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51例和直接支架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和NT-proBNP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组的cTnI峰值时间[(10.2±2.9)h]比直接支架组cTnI峰值时间[(18.3±3.6)h]提前(P<0.05);血栓抽吸组cTnI峰值[(21.9±8.8)ng/mL]比直接支架组cTnI峰值[(40.3±11.8)ng/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增高,血栓抽吸组术后第1天检测的NT-proBNP水平[(7 084.6±735.2)pg/mL)]比直接支架组低[(14 109.7±849.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支架组术发生慢血流5例,血栓抽吸组无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直接支架组4例发生心力衰竭,血栓抽吸组1例发生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以降低介入治疗中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的发生,cTnI和NT-proBNP动态检测可以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傅庆萍施亚明吴春阳王斌施国富宗永忠
关键词:肌钙蛋白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栓抽吸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3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STEAMI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23例植入支架。结果 STEAMI患者23例中,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 3级23例(100%),存活的23例患者术后随访30 d,无一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AMI,成功率高,住院病死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施国富
关键词:桡动脉血管成形术ST段抬高
心肌梗死相关血管行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评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基础上辅助心肌梗死相关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STEAMI的53例患者,26例STEMI患者试验分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在标准PCI基础上进行血栓抽吸,并在血栓抽吸前后分别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置入支架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持续36h;标准PCI组:27例STEMI患者按急诊PCI常规方法置人支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分级,以及PCI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急性左心衰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与标准PCI组TIMI 3级血流率分别为96.12%和8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显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心肌梗死相关闭塞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并能降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陈立娟施国富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